书城古籍孔子大智慧(全集)
2887400000014

第14章 做官的学问

【原文】子曰:“多闻闷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大意】孔子说:“多听,对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没有疑问的,自己说话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过错;多看,对不理解地方持保留态度,对理解的,自己做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后悔。说话少过错,做事少后悔,当官吃俸禄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般人率性而为问题不大,而要想当官则必须谨言慎行,约束自己。

常言道,说话多得罪人,做事多错误多。所以,会当官的人多半练就了一套谨言慎行的本事,但听人说了大半天,表态却是字斟句酌,嗯嗯啊啊,甚至“顾左右而言他”,“却道天凉好个秋”!少表态,少做事,一张报纸一杯茶,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就不对了。

无怪乎有人说,做官是一门学问,里面大有讲究。

圣人可真是无所不教啊!

《诗经·大雅·抑》中有几句传播久远的话,是一位老臣苦口婆心规劝周厉王时所说的。周厉王是个很任性的昏君。老臣请他谨言慎行,语重心长地说:“白硅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玉上的玷污,还可以磨掉。这言语中的玷污,却是出口就收不回来,没法改变了。古人常常感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即所谓驷不及舌。驷,本指四匹马拉的车,是古代最高级最快速的车。千驷就是有一千辆这样的车,我们理解时当然不必太拘泥,而应时时记住,只要嘴巴一动,说出话来,就是有多少好车快马,也无法收回了。正因如此,说话怎能不慎重,怎能不讲究“忍”字呢?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

祸从口出的道理,自古以来一再被人谈起。这里所说,则以经典史籍为依据。孔子曾经指出:动乱之所以产生,常以言语作为阶梯。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制造矛盾,要靠三寸之舌;流言蜚语,惑乱人心;不负责任的话,激化矛盾;说话不慎重而得罪人,信口开河惹祸上身。这种种祸乱的发生发展,都和言语有关。

口是三五之门,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说法。三指日月星三辰。五指五行,而古代对五行的理解,除金木水火土之外,还多指人事,或者认为是五种道德,或者认为是五种行为。总之,三五可以代表天地之间、包括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这一切都要借言语来描述表达,可见言语的重要了。先秦古籍《国语》因而有“口是三五之门”的形象说法。著名学者韦昭加以注解,强调嘴巴的这种门户作用。一旦门户管理不好,胡言妄语,就会带来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