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领导者必须估计对手的实力,并且衡量自己的能力,才能下判断决定该战该和。但是,严格地说,准确的自我判断是一项很难的事。因为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把事情看得太乐观,或看得太悲观,这些都是人性中的弱点。正因为人性中存在着这么大的一个陷阱,所以松下认为,当一个人因轻视对手而造成自己气焰嚣张时,就已经踏进败亡的境地了。
站在领导地位的人实在应该好好考虑这—点,先谨慎地衡量自己的力量,如公司的业务、团体的能力、国力的强弱等等,要以客观的眼光了解清楚,才不会判断错误,无论做什么事,也才会有成功的把握。
一日百省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比孔子小46岁,在孔子的弟子中,排在最后,可是就学问而论,却是孔子门生中最杰出的一位,经常受到孔子的赞美。
曾参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拿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替人家谋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谨守信诺呢?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再三温习呢?
曾参每天所反省的三件事,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上的琐事,可是其精神并不在于反省什么,而是在于持续不间断地反省进修,这才是领导人物应该学习的重点。
领导者的生活对外在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生活态度正确与否常常会决定事情的成败,甚至造成许多人的幸与不幸。所以领导者一定要严格地自我检讨,不可以用一时的冲动或个人的好恶当标准去做决策,如此,才不会走错方向,而导致无法挽回的错误。
因此,松下认为领导者必须在心理上先确立自己的指导概念与方针,随时随地反省改进,看见计划缺失的时候,立刻加以改正,同时也要计算自己在这项事务中是不是已经充分发挥了实力,完全控制进度?或是有没有该做而没做的情形?像这样不间断地自我反省,才可能避免错误的发生。
可是,有时自己反省还是不能发现错误,因为人们往往会因主观的意识而蒙蔽了事实的真相,加上自尊心的作祟,虽经常发现自己的缺点,却不肯承认,所以,最好能在适当的时机,多多请教别人:“我这种做法好不好?想法对不对?”并请别人坦率地加以指正。
如果能一面自我反省,一面接受别人的指教,相信可以使自己的错误减低到最小的程度。
忠诚不是讨好他人
加藤清正是丰臣秀吉的部将,因为犯了过错,被丰臣秀吉罚在家里思过。那时,京都正好发生一次大地震,丰臣秀吉所住的伏见城也被震倒了,死伤惨重。加藤清正心想:“虽然主公还在生我的气,但我又怎能不去解救主公呢?”于是,就带领他的部下去保护秀吉。秀吉被他的诚恳所感动,不再生他的气,也再度起用了他。
秀吉死后,天下诸侯都拥护德川家康,而秀吉的儿子奉召到二条城去见家康时,清正也紧随其左右保护秀吉家人的安全。这种忠心耿耿的精神连家康也非常佩服。
清正在晚年时时曾谈到:“凡是忠诚的人,都将是真正的勇者。”他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因为他带过许多部下,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是忠诚的坚守者,所以才能下这种结论。
总而言之,一个信守忠诚的人必能经常保持自己的作风,不会摇摆不定,所以内心不会有愧疚之感,也才能无忧无虑,正正当当地做自己的事。如果不忠诚,内心会有愧疚,表现的态度也不自然,从而使人觉得无法依赖。
无论从政或经商,道理都是相同的。经营者和顾客如果心怀忠诚,那么,尽管在成交之前会各据立场,但是成交后,必然会皆大欢喜。如果双方内心都不忠实,各怀鬼胎,成交以后顾客还是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那就失去做生意的目的了。
所以松下认为,待人处事必须以诚为首,时时刻刻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自然能得到信任。如果只是用尽心机,一味地取巧讨好,短期内虽能博得别人的好感,长久以后,则不可能有好结局。
领导者想让部属心悦诚服的话,这点务必认识清楚。
新时代用新法
中国古代商朝的始祖商汤,以仁慈的心,布施仁政,连孔子都称他是明君,并对他的道德倍加赞赏。商汤曾在他使用的盘子上面刻着“苟日新、又日新”的字句。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告诉我们,应该抱着日新又新的心理去观察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够确切实行,自己的思想也会越变越新。商汤就是把这种观念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才会把这句话刻在他每天都使用的盘子上。
在3000多年前,一切变化都很缓慢的时代,就能有这种日新又新的观念,真可说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世界的进步虽然有快慢的差异,但是却在时刻变化。因此,昨天可行的事,也许今天就不适用了。在这样多变的情形中,如果你十年如一日地采用一种方式做事,肯定会失败。所以松下认为,作为领导者应该敏锐地观察世态的变化,时时产生新的领导观念。更重要的是,要实行为了这种新观念而产生的新方法;而想要有新方法,就必须自己先有日新又新的观念,不拘泥于过去的思想和做法。这才是一位领导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适时愤怒
联邦德国总理艾德诺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见面时,曾经说:“一个人要活过70岁才懂得人生的意义,所以不到70岁,根本没资格谈人生。”
接着又说,“活到老,做到老”。这句话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而且一听就懂。
但是,他又说了一句更值得我们深思的话:“人要能愤怒”。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会感到惊讶,因为一般人认为愤怒可不是一件好事。做人应该尽量克制自己,不任意发脾气,并要以温和的态度和别人接触,在谈笑中解决事情。但是艾德诺却认为人要能愤怒,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松下认为艾德诺所谓的愤怒绝不是指个人感情上的发泄,而是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因公务而产生的愤怒,也就是说是公愤。这个道理其实很好懂,身为一个领导者,不应该为了私人的感情而生气,但站在公务的立场上,在对某件事深思熟虑以后,认为该发怒的,就应该大发雷霆,千万不可畏首畏尾,让自己的立场暧昧不明。
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破坏得十分彻底,但它能从废墟中重建起来,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强国,完全是艾德诺的功劳。而艾德诺对有损于国家人民的事,一定会抱着愤怒的态度去处理。
战后的联邦德国所以敢以坚定的立场去和占领国争论,不肯接受不合国情的宪法和教育改革,都是由于艾德诺总理的愤怒,使占领国的决策无法妨碍到德国的利益。
因此松下认为,国家的元首有国家元首的愤怒,公司的社长也有社长的愤怒,否则的话,就无法实施强而有力的领导。
喜欢自己的差事
上司骂属下:“为什么工作态度那么懒散?”属下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做这件事。”这个回答绝不是推托之辞。
俗话说:“只有在喜爱的前提下,工艺才能做得巧妙。”不论是做什么事,“喜欢它”永远是把事情做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因为不喜欢就不会努力,更不要谈成功。艺术家和运动家,之所以愿意忍受比别人更严格的训练,当然是因为有强大的目标在吸引着他们,但他们的出发点则是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的选择。
领导者也是如此,他必须学会去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政治家、教育家热衷于传道,而企业家则必须喜爱经营管理之道。
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用人,也就是说要编组人力,指使别人去完成某项工作。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因为人类是一种既群体又独立的动物,一方面自知无法离群索居,所以喜欢与人群来往;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自己的价值,深恐和别人一样,所以每件事总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叫许多人全体一致地去相信某一件事,接受一样的指令去做事,实在是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强有力的领导者,也往往因部属不肯服从而觉得灰心。
因此松下认为,领导者有必要认清自己工作的本质,并试着去喜欢它,把用它当成自己的挑战,成功高兴,再接再厉;失败就及时检讨改进,避免再犯。只有抱着这种热忱,才能成功地领导别人。
依赖自己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是一个典型白手起家的成功人物,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我觉得一个人若想真正成功,最好是让他生长在贫贱的环境中。因为今天的社会处处凶险,所以必须要有坚强的决心,凭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开拓美好的前程。创业时最好是一无凭借,才不会产生依赖的心理。因为,作为成功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有独立心。而一般生长在豪门富室中的公子哥儿,由于过惯了挥霍享受的日子,很难再要求他们吃苦耐劳,所以往往就成为不幸的失败者。”
卡内基本身就是生长在贫穷家庭中,从学徒一步一步地慢慢干起来,最后终于成为拥有资产亿万的大富翁,所以,他的这段话真是他的经验之谈。
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事,如果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一心只想依赖他人,肯定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不只是个人,整个国家、社会也是如此,如果只依赖外国的经济援助、技术辅导等,纵使能得到繁荣,那也是没有基础的。就如日本过于依赖外国的石油资源,所以一旦面临了石油危机,就会弄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社会不安稳。所以每个人一定要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才不会在情况发生突变时,变得束手无策。
因此松下认为,领导者不仅要自己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同时也要指导部属去培养这种精神。因为,若只有领导者自身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而部属却处处依赖领导者,发展也是无从谈起的。
表现大勇
孔子和门生对话时,最喜欢赞美颜回的德行。一向自认为最勇敢的子路,听了孔子的话,就问:“如果老师带领军队出去打仗,会带谁同行呢?”子路这句话是暗示老师:颜回体弱多病,上战场肯定没有用处,非要带我这个最有勇气的人不可。
孔子马上回答说:“只知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手渡河,这种逞匹夫之勇的人,我绝不可能和他共同行动。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经过周详的计划,缜密的思考之后,才能付诸实行。”
子路听后,虽然有些不服气,却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孔子绝不是否定勇气的存在,在其他场合,他也曾说过“仁者必有勇”的话,但这种勇一定要以正义为本,因此血气之勇,不能称之为“勇”。
松下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在其创业之初,由于竞争十分激烈,其他公司便不断地压低价格以求抛售货品。那时他还很年轻,心想:“事到如今,只有和他们拼了,才不会输给同业。”结果为了这件事,松下跑去和加藤大观师傅磋商。大观师傅说:“假使公司只有你一个人,你大可这样做。但你有这么多属下,他们又都有家眷,身为公司的负责人,竟然逞一时之勇,岂不是连累了你的属下吗?”
松下觉得他讲的话很有道理,经过再三思考之后,决定放弃和其他公司竞相抛售货品的念头。果然不久,顾客都转而信任松下,也因此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因此松下认为,领导者需要有勇气的表现,但绝不是逞一时的匹夫之勇,而是必须考虑该如何行事方属妥当。一旦决定了正确的方针后,纵使千万人前来阻挡,也要勇敢地向前迈进。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就是这种大勇。
三、掌控大局的性格与气度
路有很多条
松下自幼家境清寒,9岁便出外做事。在今天一天工作8小时工作制是肯定的,但当时从早到晚一点儿休息时间也没有,除了孟兰盆节和过年外,整年都没休假,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念书。
母亲看松下没有时间念书,就建议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找个夜校读点儿书。他也想这样做。但父亲坚决反对,认为既然踏入商业界,就应该一心一意学做生意,所以松下到17岁仍然以工作为主。
但现在想来,正因为专心工作,松下才能学到一些买卖的诀窍,并对后来非常有帮助。因此,松下对于自己没能多读点儿书,也没有很大的遗憾。
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然人各有志,但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在这方面获得成功,松下认为自己就是这样。
我们每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视野都有狭窄的一面。但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可以从暗中求索。所以,不必要对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耿耿于怀,若能一开始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懂,反而不会有心理负担,而易于接受新的事物。
无论如何,人类的知识领域是博大的,对于我们生命中的一切事情,都应抱着随和、满足的态度去面对,这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愉快。
决断的勇气
人有时候会有想说或者非说不可的话,但是却又不敢说或不便说。虽然每个人都有言论的自由,但碍于对象和场合的关系,有时的确不便表明自己内心的意思。然而,有些实在非说不可的事情,即使当时不说,最后仍然非说不可。
当年松下不愿再继续做学徒的时候,虽然话是非说不可,但仍然说不出口。他11岁时开始在大阪帮佣,最先在火盆店里做了3个月的学徒,以后的6年都在一家叫五代商行的脚踏车店里度过。当他刚进五代商行的时候,脚踏车还被一般人视为奢侈品,售价相当高,不是平常人买得起的。
大约又过了五六年,那时候脚踏车的价格已经降下来,逐渐普及了。而五代商行也从一家小店扩展为批发商了,松下的工作状况也随之不断改善。
可是,就在那时候,大阪开始拟定交通网络计划,准备逐步铺设市区电车路线。1909年,市内主要路线已经开发完成。有一天,松下因为店里的事情骑着脚踏车在大阪街上跑,到了四之桥附近,才第一次看到电车的模样。
当时松下深深地被电车飞奔的样子所吸引住了。脚踏车必须用脚踏才能走,而电车那么大体积的东西,却能使用眼睛看不见的电力来行驶,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骑脚踏车会感到劳累,但是坐电车不管走多远却不费一点儿力气,实在太方便了。
电力将来肯定能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如果从事与电力有关的工作将来一定会大有发展。可能的话,松下认为自己最好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那该是多么有趣而又有价值的事情啊。他越想越觉得应该尽力去做和电力有关的事情。
可问题是目前这份脚踏车店的工作。如果为了从事与电力有关的工作而辞去这个已经做了6年的工作,6年中培养起来的工作感情真让他割舍不下,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
最后,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先不说明理由请一段时间的假,等找到电气方面的工作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