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2877700000033

第33章 知止不殆

原典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道”永远是无名的,处于真朴的状态。它虽然微小,但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君王若能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万物都将自动归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合而降下雨露,人们不必君王下令就能自发将其均衡分配。万物生发,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名称确定下来之后,就应懂得适可而止。懂得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大道与天下的关系,就好比川谷流入江海。

名家注解河上公: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也。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

王弼:川谷之求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行道于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朱元璋:其名因物而有之,乃当止之,何故?盖谓令君子措事既成,勿再加巧,加巧则复敝,不加巧,是谓知止。既能知了足,可以不危,即不殆。

经典解读本章表达了老子“无为”的政治思想。老子认为,侯王若能依照“道”的法则治理天下,顺应自然,百姓们将会自动地服从于他。老子用“朴”来形容“道”的原始“无名”的状态,这种原始质朴的“道”,向下落实使万物兴作,于是各种名称就产生了。

老子认为,“名”是人类社会引争端的重要根源。因此,他指出,立制度、定名分、设官职,不可过分,要适可而止,这样就不会纷扰多事。

这一章讲的“无名”、“有名”不是第一章中以“无”名、以“有”名的“无”和“有”的概念。“无名”指完全做到了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所以称之为“朴”。

老子的哲学,无论在世界观方面或在辩证法方面,都具有素朴的、直观的特点,而且他也是用直观来说明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的。老子对世界的本原,说“无以名之,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又把道叫做“朴”,有时把道叫做“无名”。

在老子看来,“道”是浑然一体的“无名”或“朴”,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因此,认为老子的“道”,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的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的理念,是与老子的原意不合的。

“道”是具有最大共性的“无名、朴”,并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在整个“大、逝、远、反”的进程中,它的存在是具有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以及动静、因果等关系性的辩证范畴。

智慧典例

要有“知止”的智慧

老子说,知止可以不殆。即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保持不发生危险。他用“朴”来形容“道”的原始“无名”状态,这种原始质朴的“道”,向下落实使万物兴作,于是各种名称就产生了。立制度、定名分、设官职,不过分,适可而止,这样就不会纷扰多事。

“道”创生宇宙万物时,就给它们规定了等级和名分,太阳是给万物送去温暖的,所以高高在上;大地是承载万物的,所以处于万物之下;牛是用来耕田的,所以必须受人的驱使;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必须承受比万物更多的心理负担……

万物有了自己的名分和等级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就叫“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越轨的行为,就不会为自己招致灾难和烦恼。

所以,人要知道安守本分,谦虚一点、踏实一点不是坏事。你看“道”知道谦虚,万物都尊崇它,大海知道谦虚,百川都流向它。所以一个人要想“知止可以不殆”,必须要有甘居人下的谦卑态度,必须要有大海一样浩渺的胸怀。

而更多的人在社会上,却常有一种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的贪婪!殊不知你的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会使他人对你的贪反感。或许他人可以容忍你的行为,不在乎你的贪,但如果你懂得适可而止,他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因此愿意延续和你的关系。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很文静又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常喜欢捉弄他。

他们经常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清心寡欲,适可而止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角,一个5分,叫威廉任选其中一个,结果威廉真的挑了5分的硬币。那个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威廉:“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币值吗?”

威廉小声对他说:“如果我选择了1角钱,下次就没有人再跟我玩这种游戏了,那样,我就1分钱也得不到了。”

这就是威廉的聪明之处。如果他选择的是1角钱,也就不会有人来跟他玩这种游戏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有1角钱!他每次选择拿5分钱,把自己装成傻子,别人就会觉得很可笑,就会不断地有人来逗他,于是傻子当得越久,他得到的钱也就越多,最终他得到的,将是1角钱的若干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向那“傻小孩”看齐——不要1角钱,而取5分钱!

是啊,人要知足,不能自满,做人要留有余地,欲望要有所克制,懂得进取还要懂得适可而止。这就像一杯水,已经快满了,就不要再加了,再加就要溢出来。一把弓已经拉得很开了,就不要再使劲儿拉,再拉——弓弦就要断。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果你是教书的料就好好教你的书,千万不要想到去商海弄潮,否则不知水深水浅,是要吃亏的;如果你是一位慈善家,就安安心心搞好你的慈善事业,不要想到自己有钱就可以利用钱去干不该自己干的事。

有些人当了科长,还想当处长,当了处长还想当局长,为了向上爬,什么手段都敢使,踩着别人的肩膀,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必然会引来一片嘲骂之声。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知止”的智慧,遵循生活的规律,按规律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境界,不能违反规律,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否则如果不“知止”,一味地莽撞蛮干,既会害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