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暗示的力量
2868500000028

第28章 行动是种自我驱动力(2)

你若希望自己能以“积极者”的形象在老板心中生根发芽,就要在心理上暗示自己,赶快鞭策自己摆脱“万事俱备”的桎梏,即刻去做手中的工作吧。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挟制“万事俱备”的“第三只手”,把你从“万事俱备”的陷阱中拯救出来。

一旦你成为做事迅捷的人,你也就成为老板心中的一块“宝”。因为对于凡事立即行动的人,老板在布置工作之余,无需再辛苦地鞭策督促。

心理暗示的力量:

行动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暗示。立即行动吧。这种态度还会消减准备工作中一些看似可怕的困难与阻碍,引领你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行动失败时,学会“找借口”

积极的付诸行动是件好事,但要记住,有时行动难免也会遭遇失败。一个人在面临失败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时候。一方面,他这只是自己缺乏经验,或意外状况;另一方面,他开始转向自我否定,从此怀疑自己的能力。你怎样决定,完全看这两种矛盾的力量是哪一边战胜。如果是积极和光明的一边战胜,你就走向成功。如果是消极和黑暗的一边战胜,你就走向失败。

要想战胜自己,不妨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寻找一些积极的借口,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一个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再也没有勇气站起来。一个人如果能在历经失败后任然无所畏惧的做出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史泰龙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学业一无所成,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了街头混混。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

“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决心一定要成功,要走一条与他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考着。找一份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

于是史泰龙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个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了。但他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聚居之后,他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的很,两年一晃而过,钱也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作些粗重的零活;两年来他遭到了1000多次拒绝。

史泰龙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了吗?当然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他想到了换个方法试试——迂回前进——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以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门外汉了。两年来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一次,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本知识。

一年以后,剧本写出来了,史泰龙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但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史泰龙不断对自己说:

“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你能否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做了三年多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收视记录——他成功了!

只要精神上不被打败,仍然能积极的做出行动。

很多精神上的弱者,在做出行动之前,好像已经预感到了失败的后果,于是他就变得畏缩不前,为此可以找出上千种理由,这样的后果发过来又促使他减弱自己的行动。要知道,我们有时痛苦困扰,犹豫不安,那只是因为我们心情上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在相持不下。这个时候,让我们的意识给自己的潜意识增加一个积极的理由。你就会觉得生活的面目豁然开朗起来了。

不要怕做出行动。不要被失败打垮。“失败”最害怕的是两种人,一种人是疯子,另一种人是天才。疯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天才天生就有一副好牙。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天才,就请让我们做一个为了目标,不顾千万次失败的疯子吧!

心理暗示的力量:

失败了,难免会畏缩不前,有人甚至会转而进入对自我的否定:“我真的不行,我不是那块料,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等等。这时用一些积极的暗示来安慰自己,改变自己,找些借口也无妨。你可以将其归结为自己缺乏经验,准备不够充分。这些积极的借口只要能够促使你继续做出行动,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微表情的心理暗示

在热播美剧《别对我撒谎》中,卡尔·莱曼博士(Tim Roth饰演)和吉莉安·福斯特博士(Kelli Williams饰演)善于利用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分析被观察者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进而向他们的客户(包括FBI等美国执法机构或联邦机构)提供被观测者是否撒谎等分析报告。有意思的是,这种方法不仅有心理学上的科学依据,并提供许多美国名人的例子作为例证,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著名杀妻案主角辛普森等。

人的一些肢体语言,往往是一些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所以能够表现出最真实的自我。每个小动作背后有一种表情和情绪,背后都蕴藏着一种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在特定情景下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动作,可以探测其内心。所以,这些细微的小动作就是一个人潜意识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通过认真总结,可以发现其内部惯有的规律。

头是人的身体最聪明的、机智的部位,而脸则是人的身体语言中表情最丰富的部份。人的一眨眼、一颦一笑、一点头、一咧嘴……无不透露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学会解读头部的动作语言,你将会在交际场上,轻轻松松洞悉人心,掌握住成功人生的契机。

低头

将头部垂下成低头的姿态,它的基本信息是“我在你面前压低我自己”,但是这种姿态并不仅限于地位低下的人。当同事或居上位者做此动作时,它的信息乃是以消极的方式表达:“我不会只认定我自己”,然后变成这样的含义:“我是友善的。”

猛地把头垂下然后隐藏脸部,也可用来表示谦卑与害羞。在心怀敌意的情况下,把头低下则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其主要差异在于眼睛向前瞪视敌人,而不是随着脸部而下垂。

抬头

抬头是有意投入的行为。下属进入上司的办公室,站在上司面前,注意到上司正低着头在桌上写东西。如果他对眼前的人物有畏怯之感,一般地说,他会站在那无声无息地等候,直到上司把头抬起来看他,才开口讲话。

头部突然高高抬起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动作时机是刚刚遇见但还不十分接近的时候,它表示“我很惊讶会见到你”。在这儿,惊讶是关键性的要素,头部上扬代表吃惊的反应。

摇头

摇头本质上是否定信号。

颈部把头猛力转向一侧,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是单侧的摇头,同样传递“不!”的信息。头部半转半倾斜向一侧是一项友善的表示,因为这种动作特别像是在与同路的人打招呼。

点头

“嗯!说的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电视访问时,主持人会以如此唯唯诺诺的应答方法来诱使对方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所以说,杰出的访问者是善于回答并能使他人关不住话匣子的。

如上述般的回答方式,除了语言外,还有一种身体语言,那就是点头。当一个公司举行面试时,主试官频频点头示意和极少点头的情形比起来,前者容易引起应征者谈话的兴趣,而点头的动作也具有回答的效果,也就是表示:“我正在听你说话。”或:“请继续说!”这种意思一旦传递给对方,对方便会有:

“对方已能明白我的话了”或“对方接受我的说法了”的想法,因此能贾其余勇,口沫横飞了。

相反地,如果听者吝于点头的话,那么说者便会觉得言论不受重视,索然无味而不愿继续下去。最后,终于产生相对而无语的情况。

点头不一定是肯定的答复。

关于点头方面的实验,有以下的结果:

第一,当对方针对谈话内容或音律,向你做点头的动作,表示其对你某种承诺的允许及好感。

第二,在两人的谈话过程,对方的点头超过三次,就表示不耐烦或有否定的意味。

第三,若点头的动作与谈话情节不符,表示对方不专心,或有事情隐瞒。

晃动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