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暗示的力量
2868500000027

第27章 行动是种自我驱动力(1)

■行动之前,先提升心理暗示的高度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又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以上,于是跳蚤成为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放进后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跳起来后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后来,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

三天以后,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做事,但往往事与愿违。几次失败之后,他们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梦想,而是一再地降低自己的目标和标准——把原有的一切限制取消。就像那个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就这样,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梦想,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跳蚤还能跳出这个杯子吗?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

人有些时候就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求不到,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他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有一次,孔子批评弟子冉求学习不够努力,冉求向老师提出抗议:“不是我不喜欢你的学说,也不是我不够努力,而是它们太深奥了,我心有力而力不足呀?”孔子听了他说的话,心理很不高兴,说道:“能力不够的人是半途而废。而你是现在还没有开始走路。就给你自己画了线。”■

孔子这句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什么事情要先去做才能知道能不能做好,在做事之前不要自我设限。

要不要跳?

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实现我的梦想?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后才有答案,而只要看一看开始时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不要自我设限。每天都大声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的,我天生就是个奇迹!

心理暗示的力量:

你是不是总是在想,不可能的,我体力不行,怎么能跑那么远;我学历那么低,公司怎么会雇佣我;我长得不够漂亮,他怎么会喜欢我?由于你的自我设限,导致身体内无穷的潜能力和欲望没有发挥出来。想一想,你之所以沦为平庸之辈,是不是因为自我设限的缘故?

■行动之前,不谈梦想

■林鹏是浙江一家大型电子厂里有一位资历相当老的员工。自从中学毕业后,在公司一待就是10年,当初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小子转眼变成了一个年近不惑之年的男子。

林鹏十分聪明,学什么东西从来不费什么力;他也不甘于平凡,一直希望有天能够坐上部门经理的位置。无奈,每次机遇来临的时,他总是棋差一招,将经理位置拱手让人。所以,多年来他一直在主管位置上雷打不动。

有时林鹏也像走一些其他门路。想去搞外贸,想去开加工厂,想去开酒吧,但是多年以来一项想法都没能实施。

每次与人喝酒聊天,林鹏总是感叹生不逢时,而从不思考自己采取行动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现在他常常把跳槽挂在嘴上,谈论跳槽后能得到多高的职位和薪水;在一阵阵牢骚中,却从没有见他有任何的实际行动。■

从林鹏身上我们也许能够看到某些人的影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踏入职场前,我们许多人总是怀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试图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最后却成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笑柄。但是想一想,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做出坚定不移的行动的人,他们现在怎么样呢?我敢说,即使他们没有实现当初的梦想,也比我们大多数人混得要好。

行动之前,不要奢谈梦想。因为这时候谈梦想,不仅不能起到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反而会让你的心理变得麻木,把无奈、借口这种消极暗示灌输到你的潜意识中。

比如你想创业,但是想想自己又没有多少的钱;想努力做些业绩,却又找不到地方使力;想去跳槽,但又舍不得现在工作环境等等。这也是许多人的弱点。而他们对于梦想的落败,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其实,为了不做行动上的矮子,有时候我们真应该暗示自己做个不顾一切的疯子。当你踏出第一步,你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认真地想一想,钱多钱少是创业的障碍吗?只要你愿意,工作上难道就没有你努力地方向吗?只要你能不断地突破自己已知的范围,进入到未知的领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断地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就能不断的自我突破。

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定让自己开始去做一些你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去尝试以前你没有走过的路,你有没有想行动的勇气?

如果你还在自己已知的范围内、你熟悉的领域里打转的话,又怎么能够产生新的结果呢?别忘了:重复旧的行为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你快要下班的时候,你的爱人打来电话:“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你突然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我和孩子都为你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请你早点回家。”你非常高兴,下班后拎上公文包,兴冲冲地赶回家。

在回家的路口,交通又阻塞了,警察告诉你:“此路禁止通行?”那你怎么办呢?当然是换一条路继续前进了。对不起,这条路因为房屋拆迁也被封住了,任何人都甭想通过。

这时你会有三种选择:第一,放弃回家;第二,坐在一边等待道路重开;第三,换道,去找另一条路。如果你不放弃回家的话,如果你不放弃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你不会考虑第一和第二个选择,你还会集中精力去寻找另一条回家的路。可是真不走运,这条路又不能通行,那你可怎么办?

如果我们不放弃回家的念头,我们就肯定还会再继续找第四条路前进,如果第四条路刚巧因火灾而封路我们就会去找第五条,如果第五条路也因水浸而封了,我们就会去找第六、第七和第八条路,直到回到家为止。■

如果“回家”是你人生的最大目标,你就会一直尝试,不断地去找方法。也许爬回去,或挖个地道钻过去,或者其他方法,你不会暗示自己说:“算了,没有办法,我就不回家了”。因为你知道,如果你不快点到家,你的另一半和孩子都在家中苦苦等待。

没有办法只是说我们已知范围内的方法已经用尽,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机会、新的方法,不断地去突破自我、改变自我,永远都没有“不可能”这个词。

从今天开始,在行动之前,不要在潜意识中灌输与“不可能”相关的字眼。

行动之前,没有不可能。

不可能是安于现状者的借口,不可能绝非事实,而是观点。不可能绝非誓言,而是挑战。

不可能是发掘潜能,不可能绝非永远。

心理暗示的力量:

有梦想当然是好事。但有梦想不行动,效果等于零,甚至会增加你的挫折感,让你变得沮丧、消沉。缺少脚踏实地的行动,那么任何远景的规划或者梦想的工程都会无异于一场白日梦。

■积极的行动提供积极的暗示

意识指导行动,有时候行动也能改变我们的心理。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行动的力量能够决定人的知识、习惯,自然也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暗示。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宅在家中时间越长,心理就变得越来越懒惰,更加将自己的封闭起来;而当你某一天在朋友的胁迫下出去打打球、爬爬山,你就会发现,“宅”着的日子是多么的消极,你的思想就会变得积极起来,暗示自己的不要再把自己禁锢起来。

■美国的克里蒙·斯通在童年时代是个穷人的孩子,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小斯通十多岁时,为保险公司推销保险成为母子俩的职业。斯通始终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推销保险时的情形——他的母亲指导他去一栋大楼,从头到尾向他交代了一遍。但是他犯怵了。

他站在那栋大楼外的人行道上,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马上就做!”

于是他做了。

他走进大楼,他很害怕会被踢出来。

但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走出一间办公室,更担心到下一间会碰到钉子。不过,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间办公室。

这次虽然没有成功的推销出产品,但是在斯通看来,这仍然是一次成功的推销。因此他再也不会因此而犯怵。他找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立刻冲进下一间办公室,这样才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犹豫。

第二天,斯通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如同我们行走时勇敢跨出第一步,如同斯通敲开第一间办公室的门,当我们事先觉得做一件事困难很大,甚至觉得不可能完成的时候,我们通过努力,或者偶然做成功了,这时候,我们的会发觉这件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增加了其难度;那么,以后再碰到同样的事情或者更困难的事情时,对自己就会更加有信心。正是我们的行动改变了我们的自我暗示。

那么,如何培养立即行动的习惯呢?

首先是不要犹豫。没有任何机会会等你做好完整准备。如果你想等条件都完美了才开始行动,那很可能你永远都不会开始;等你开始的时候,机遇已经变成了一个陷阱。因为总是会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好。或是错过时机,行情不好,或是竞争太激烈。现实世界中没有完美的开始时间,你必须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并把它们处理好。开始行动的最佳时间,其实便是现在。要相信,即使因为时机不成熟而行动失败,也能比错过时机而有价值得多。

其次。不要等待。一个没被付诸行动的想法,在你的脑子里停留得越久越会你就会变得越犹豫,一直到有一天你会放弃掉这些想法。

想法是很重要,但是它只有在被执行后才有价值。一个被付诸行动的普通想法,要比一打被你放着“改天再说”或“等待好时机”的好想法来得更有价值。

有过当众演讲经历的人,会有这样的经验:最紧张,最困难的部分就是等待自己演讲的过程。即使是专业的演讲者和演员也会有表演前焦虑担心的经历。但是一旦开始表演,恐惧也就消失了。行动是治疗恐惧的最佳方法。万事开头难。

如果你有一个觉得真的很不错的想法,那么就赶快为想法的实施创造条件吧。如果一直停留在你的思想里,那么这个想法永远不会被实现。当你开始实施的时候,一旦行动起来,你就会建立起自信,你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实现,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行动来克服恐惧,建立自信。

心理暗示的力量:

在无事可做的时候,可以翻一翻旅游宣传品、家庭住房、汽车广告等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相联系的东西,找出你喜欢的或者向往的美好目标,设想你的梦中别墅的轮廓,感觉一下自己容光焕发的形象,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从消极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

如果你打算这样去做,尤其是经常坚持这样做,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因为潜意识从来 都不拒绝任何积极的想象,而只会按照它所发出的命令行事。

■避免行动上的拖延

人们通常有三种类型的拖延习惯:拖延不愉快的事情、拖延困难的事情、拖延难做决定的事情。“我希望”和“我就是开不了头”成了很多拖延的借口。“我希望”通常是希望不要做某一件工作或希望某种奇迹发生。从根本上说,就是取消做某件事的责任。而“开不了头”就更使得你不能向你“想象”和“希望”的方向发展,只会增加焦虑的程度。

■有个农夫新购置了一块农田,可他发现在农田的中央有一块大石头。

“为什么不铲除它呢?”农夫问。

“哦,它太大了。”卖主为难地回答说。

农夫二话没说,立即找来一根大铁棍,撬起石头的一端,意外地发现这块石头的厚度还不及一尺,农夫只花了一点儿时间,就将石头搬离田地。■

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做到“立即行动”很不容易,因为这样难免发生失误。但最终你会发现,“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当你养成“立即行动”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秘诀。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成功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往往在事情到来之时,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你的一只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结果就很难说了。你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了,你陷入失望情绪里,最终只有以懊悔面对仍悬而未决的工作。

■一天,6岁的王安外出玩耍,发现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忽然想起未经妈妈允许,他便把小麻雀放在门后,进屋请求妈妈。

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答应了。但是,当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时,小麻雀已不见了,看到的是一只意犹未尽的黑猫。原来,小麻雀已经成了黑猫的腹中餐了。■

由此可见,“万事俱备”固然可以降低你的出错率,但致命的是,它会让你失去成功的机遇。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你的工作也许永远没有“开始”。世间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

所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当老板给了你某项工作后,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大限度地垂青于你。

永远要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加大成功概率。一旦延迟,愚蠢地去满足“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不但辛苦加倍,还会失去应有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