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白话全译)
2848400000023

第23章 治家篇(4)

解读宋真宗时李沆任宰相,王旦为参知政事。因为西北方的战事,两人废寝忘食地工作,王旦感慨地对李沆说:“我们怎么样才能悠闲无事、坐享太平呢?”李沆说:“稍有一些忧虑勤苦,才能警戒人心。将来如果西方都平定了,朝廷未必便无事。有句话说:‘外宁必有内忧。’譬如人有疾病,常常发作,就知道忧虑而去诊治。我死后,你必当宰相。与敌人和亲是大势所趋,一旦疆场无事,恐怕君王会慢慢产生奢侈之心。”

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呈上各地水旱灾、盗贼及不孝作恶的坏事报告给真宗知道。真宗听了往往惨然变色,很不高兴。王旦认为这种琐碎的事不值得让天子烦心,而且丞相常常禀奏一些不好的消息,拂逆了皇帝的心意。李沆说:“君主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各地艰难的情况,经常怀着忧虑警惕之心。不然,血气方刚的皇帝如不沉迷歌舞、美色、珍玩,就可能搞些土木、战争、祭神之类的事。我老了,来不及看见,而这些都将会是你未来的忧虑啊!”李沆死后,真宗认为契丹已经讲和,西夏也来纳款,于是在泰山封禅祭祀,在汾水立祠祭神,大建宫殿,搜集亡失的典籍,没有个空闲的日子。王旦亲眼看见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作所为,想规谏却已经变成同流,想辞官又觉得皇帝如此厚遇,此时才知道李沆见识的深远。叹口气说:“李文靖(沆)真是圣人,看事情那么远!”

无事常提防,有事须镇定

原文: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意之危。

译文: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像有事情时那样小心提防,这样才可以消除意外的变故;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像没有事情时那样镇定,这样才可以消除事情的危险性。

解读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和刘邦说:“如今天下纷扰不定,都是因为你我二人,我愿意和你一决胜负,也省得天下人跟着我们白白送命。”刘邦笑说:“我宁可和你斗智,不愿意和你斗力。”项羽与刘邦远远对话,刘邦罗列了项羽十条罪状,项羽大怒,拿过弓箭射了刘邦一箭。这一箭射中刘邦的胸部,刘邦当即大叫说:“射中我的脚了。”刘邦卧病在床,张良让他起来安定军心,以防项羽乘胜追击。刘邦强忍着剧痛,到军中安定人心。刚从军营中出来,就难以再支撑下去,立即快马加鞭飞奔到成皋。刘邦的临机应变能力非常高,以此才能成就百年基业。齐桓公小白与汉高祖刘邦遇到事情镇定自若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处理家庭中的事情,也需要有这种遇事不慌张的能力。

少年抑躁心,老成振惰气

原文: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译文: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担忧他们做事不振奋迅速,反而会常常怕他们因为太快速了导致鲁莽,所以应当抑制他们的急躁性情。对于成熟稳重的成年人,不担心他们做事不稳重,反而会常常怕他们太谨慎稳重了而造成畏缩不前的行为,所以应当振奋他们的精神,抛弃懒惰懈怠的习气。

解读李连杰出身贫寒,因此从小自强、自立。因为练武术,成绩优异,经常获得冠军,因此工资在当时一直涨到88元,超过了领导工资甚至达到了教授的水平。他不到16岁便出访了40多个国家,甚至美国总统尼克松也要求他担任保镖。然而,少年得志的李连杰强调,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一直谨记要谦虚做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1982年,他因出演《少林寺》一举成名,获得了300万元的报酬。当时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是56元,300万这个天文数字般的大笔报酬,李连杰却一分都没剩全部上缴了。一夜成名后的他,继续领着每天3元钱的补助。有人问这是为什么?李连杰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国家在我身上花了无数的心血。自然,这笔钱不管多少都应该给投资人。”就是拥有这种“少要稳”的精神,李连杰一步步走来,奠定了今日的成功。

柔弱胜刚强,圆融胜偏执

原文: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译文:永远都是柔软的舌头还在而坚硬的牙齿却已经脱落,可见刚强终究胜不过柔弱;往往门板腐烂了,而经常转动的门轴却从未被蛀蚀,如此看来偏颇固执怎么也及不上左右逢源、宛转圆通。

解读刚,往往性脆,脆则易折断;柔,则有韧的一面,则相对长久。由此可见,一味执拗不知变通是无法长久的。这是道家老子“柔弱不争”思想的阐释,“柔弱不争”思想既来自于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源于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体悟,意在引导人们以柔克刚,以独特的取胜之道和全身保家的生存处世之道有效调节个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

福来不必喜,祸来不必忧

原文: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译文:上天要降灾祸在一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给些许的福分滋长他的骄傲之心,所以福运来了不要高兴得太早,要看自身是否懂得接受。上天要降福运在一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给些许的灾祸来使他警惕小心、稍做惩戒,所以灾祸来了也不要太过忧虑,要看自身是否会自救。

解读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伯河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天敌。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渐繁衍壮大。

自古以来,数不清的先贤事迹也在为今人树立危机意识。吴王夫差被胜利冲昏头脑,当骄奢淫逸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当“遍江南独我尊,气凌空将湖海吞”被当作他的骄傲,他已无暇接纳伍子胥的进谏直言,早把“居安思危”抛到九霄云外。相反,勾践的屈辱求和,卑身事吴方使其破釜沉舟,反败为胜。即便后来回到越国,勾践依旧撤下锦绣被,睡在柴垛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口悬在床头的苦胆,用以铭记曾经的亡国之痛、石室之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夫差、勾践的典故正是“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真谛的诠释。

贫贱难用情,富贵难好礼

原文: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译文:身处贫贱时难以做到的事,不是难在磨砺自己的节操,而是难在施予感情;身处富贵时难以做到的事,不是难在广施恩德,而是难在按礼行事。

解读处在贫贱地位的人,保持节操、磨炼气节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更难的是如何调度自己的感情,如何表达自己。

正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那样:“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浅俗薄情的人,不仅不能深哀,且不知所谓真乐。”做到这一点需要阔达的气度。处贫贱不易,修炼这种气度更难。身为富贵的人及时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相对容易一些,比广施恩惠艰难的是怎么能够尊重施惠对象,这需要的也是一种气度,一种并不把自己的富贵当成可以炫耀资本的豁达气度。

瑰奇多惹祸,寻常享民福

原文:异宝奇琛,俱是必争之器;瑰节琦行,多冒不祥之名。总不若寻常历履,易简行藏,可以完天地浑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译文:奇珍异宝,都是惹起人们纷争的器物;瑰奇不寻常的品行节操,多数会招来不好的名声。总比不上平常的经历与平和简单的行止,可以使人保全天地赋予的浑厚纯朴的本质,享受民物和平的福气。

解读晋国想要攻打虞国,担心虢国会救虞国,如果攻打虢国的话,虞国又会去救虢国。晋献公为此烦恼,大夫献计说:“虞国的国君性情贪婪,酷爱宝物。您可以把好马与璧玉送给他,向他借路去攻打虢国。”晋国使者到虞国拜见虞君,献上宝物,阐明要借道的意思。宫之奇劝诫虞君说:“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互相依赖,虢国灭亡了,我们也就会处于危险之中了。”虞国国君看到宝物十分喜爱,于是不听从宫之奇的劝诫。晋国消灭虢国之后,果然返回来攻打虞国,把虞国也消灭了。虞国国君把晋国送的宝马与璧玉都还给了晋国。虞国的国君因为贪图珍奇异宝,最终使自己的国家被消灭。

宋太宗拒绝州郡献奇禽异兽。他说:“国家之祥瑞在于宇内安宁,民风淳朴,珍奇异兽,何益于事。”他曾把管库所藏外国进贡之香料宝货,设公卖局出售民间。他甚至把大内藏库中金银器皿都令销熔以作他用。有人说:“其中有精巧者,可留作后用。”他说:“你等以奇巧为贵,我以慈俭为宝。”喜欢奇珍异宝容易为自己惹来争端,使自己的品行节操瑰奇怪异,很容易为自己招来祸患。所以与其惊奇喜异,不如保持纯朴平常更能使人享受长久的和平与福气。

眼前田地宽,身后惠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