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2832400000024

第24章 以经营战略构造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4)

二、外部环境竞争激烈的要求

认真分析我国的金融格局和金融业未来的改革方向,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是“非常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国有商业银行转型成功后形成的压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正在进行转型,待其转型成功以后,竞争能力将有较大的提升,相应地会挤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到那个时候,如果城市商业银行还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同质化竞争,很可能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其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强烈的扩张欲望会使我们的区域优势逐渐丧失。种种迹象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倾向于设置新机构达到扩张的目的,其业务也正逐渐向目前尚未设置机构的地区特别是一些二级城市扩展。比如在四川的南充市,有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在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二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其三,外资银行的全面进人将对中资银行带来新的挑战。2006年12月,我国取消了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开展人民币的存款、贷款及中间业务。届时,外资银行必然将利用其资本、品牌、技术等优势与中资银行争夺客户,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四,利率市场化将会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挑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利率改革的进程也越来越快。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金融机构而言在设计产品方面是有一定的好处,但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挑战,甚至这个问题可能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因为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没有实力去研究利率定价问题,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影响市场。

其五,目前的竞争方式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目前,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同样的管理机制下,通过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去竞争同质、同类的客户(即所谓的高端客户),甚至各类银行的考核机制都大同小异。这种竞争方式对在管理、产品、技术、区域都处于弱势地位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其六,监管的压力会越来越强。以前,在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方面,从保护其生存和促进其发展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是相对宽松的,但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从保证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等方面考虑,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肯定会逐步加强,特别是在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度等问题的监管上会逐步“强硬”,这是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面对愈演愈烈的业内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另辟蹊径,选择错位竞争策略,才可能在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银行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而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正是巩固了城市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有利于优化我国银行机构的整体布局

我国银行业的格局素有“三个梯队”之说,第一梯队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梯队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三梯队是众多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大多由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内农村信用合作社合并而来。不过,看似有序的梯队格局并没有带来有序的竞争。长期以来,各个梯队的银行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出现了某些领域过度竞争,而某些领域无人问津的现象。例如很多银行纷纷去争抢大客户、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和城乡普通居民却不甚在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研究》课题组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省份2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担当市民银行的角色并不是很到位。贷款对象偏重于大型国有企业,偏重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按贷款对象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500人以上大型私企、100~500人中型私企以及地方政府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7%、14.5%、18.6%和6.7%,对100人以下的小型私企的贷款占比平均为17.8%,而对家庭的消费贷款(包括商品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信贷以及其他耐用消费品贷款)更是显得微不足道,平均只有2.2%。

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切实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继续保持“草根性”,以广大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才能真正适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元化的需要。

四、有助于实现城市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的目标

城市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的目标可能有很多,比如充足的资本、完善的公司治理、独特的企业文化等。但作为商业银行,其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保证资产的高质量从而保护存款人;二是收益最大化从而满足股东分红的要求。通过对国外诸多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能很好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第一,定位中小客户群体对城市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是有帮助的。欧洲复兴信贷银行在东欧及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微小企业贷款,事实证明,中小客户的贷款偿付率很高,超过了98%(在经济转型国家高达99.8%),分析其原因,大致包括:

(1)中小客户缺乏可靠的融资来源,如果银行愿意帮助他们,他们就不会冒险而失去获得银行融资的途径,换句话说,中小客户的违约成本比大客户要大得多。

(2)中小客户一般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政治权利或能够影响司法机关的力量去面对违约的后果,而大型的借款单位则有时会存在这种情况。

(3)中小客户在其业务规划中谨慎行事,尽可能避免超出实际需要的借贷,因为他们不想损害他们惟一的生存来源。

第二,中小客户能承受较高的利率水平,有助于银行收益水平的提高,因为:

(1)中小客户没有力量去影响贷款定价。在中小客户与银行的谈判中,中小客户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不会在贷款利率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大客户在此问题上正好相反。

(2)中小客户对贷款利率的敏感度不高。由于自身经营具有快速的特点,客观和主观上都要求银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银行满足其需求的效率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对利率的关注程度就相对不高了。

(3)中小客户自身的特点使他们被迫承受较高的利率。中小企业客户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等原因,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而当一家银行能为其贷款时,他们只好“心甘情愿”地接受较高的利率水平。中小客户相对大客户而言,更有能力承受较高的利率水平。世界银行的相关调查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中小客户能够获得的边际利润高达117%~847%,大大高于大企业的水平。

五、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

在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中,经过十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充分说明城市商业银行是有竞争优势的,而且这个优势就体现在城市商业银行的“草根性”上。

其一,决策迅速高效是其最大的优势。相较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少、管理半径、管理链条短,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其二,人熟、地熟、情况熟是其固有的优势。城市商业银行长期在一个城市(或区域)发展,已经和当地的客户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其他的银行要进入这个城市(或区域),他们对当地客户关系、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熟悉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

其三,有一定的机构和人员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在一定的区域内机构多、人员多,而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是机构收缩战略,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使新设机构也无法形成这样的优势。

其四,经营的灵活性是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城市商业银行一般规模较小,经营区域的范围也较小,但“船小好掉头”,小也有小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对本地市场变化的反应和调整速度快,是其他银行不可比的。

其五,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也是其优势之一。虽然在银行的改革中要尽量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但地方政府对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是真心真意的,因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建设是有较大推动作用的。

其六,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监管的宽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目前,为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国家对中小银行的发展持提倡和鼓励的态度,监管方面也将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上予以扶持,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把握的机会。

在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只有继续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保持“草根性”的市场定位才可能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成功突围”,才是实现城市商业银行快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