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33

第33章 克服猜疑的恶习

猜疑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其无疑是把双刃剑,既影响人的情绪、有损健康,又影响人际交往、破坏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猜疑的恶习。

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

(语出《论语·宪问》)

孔子说:“不要猜测别人欺诈自己,不要揣度别人不诚实。”孔子是教导我们不要胡乱猜疑。

猜疑是许多人都有的恶习。有的人好多疑,别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便疑心他们是在讲自己;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就疑心是针对自己;别人无意间讲句不满的话,又疑心是指桑骂槐。

要知道,这种无端生疑的消极影响很多,既影响人际相处,又影响自己的情绪,还可能引起一系列错误的行为,轻则伤害了同事、朋友或夫妻的感情,重则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

那么,怎样改变猜疑的心理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别让感情蒙蔽你的理智。

多疑的人常常根据自己的一点印象就妄下结论,对多疑的事又常常不做深入的了解,尽管他们的看法与事实不符,也不合乎理智的判断,却还是感情用事地看问题。因此,当你疑心别人讽刺你、轻视你的时候,不应该立即加以肯定。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这样一来,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样。

二,用事实说话。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疑心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的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方法。”要采取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用事实说话,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另外,凡事多往好处想,也可消除多疑心;许多事情,别人本来无心,你往坏处想,却会想出问题来。

三,开诚布公,信任别人。

通常,人们对自己信得过的人,不容易产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总以为别人在同自己作对。因此,疑心重的人应该特别注意同别人坦诚相处,有了彼此间的信任,猜疑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对某人一旦产生了猜疑,则更应如此,可以主动地与对方接触,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互相交心。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四,开阔心胸,自我解脱。

多疑的人心胸狭窄,固执己见,因此,必须针对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加以克服锻炼,做到心胸开阔,达观坦荡,自我解脱。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经常到郊外游山玩水,登高远望,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样会使自己心胸开阔,生活得轻松活泼、充实愉悦,根本无暇去思索那些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久而久之,自己会变得豁达大度、乐观开朗起来,狭隘多疑的心态也会得以改变。

智者慧语

猜疑的解除在于主动地与人交往,和谐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互相信赖,以及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释放心中的不平、苦闷与烦恼。疑心太重的人,于人于己都贻害无穷,所以有猜疑性格的人,应该彻底反思,努力审视自己,尽快克服猜疑的恶习。

克服猜疑的恶习

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不要猜疑别人欺诈自己,不要揣度别人不诚实。

古人云:“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克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意思是说,因为宽厚的念头,反映出人的大度与大气魄,从而似春风催发着万物的繁育滋生;猜忌刻薄的念头,则是人心狭隘的表现,似寒雪飞舞、阴霾密布,只会使万物凋零败落。可见,疑心病是多么地有害,我们必须战胜多疑之心。

链接解读

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

(《论语·宪问篇》第三十一章)

孔子说:“不要猜测别人欺诈自己,不要揣度别人不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