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03

第3章 安贫乐道

《菜根谭》云:“土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意即,睡的是土砌的床和石磨的枕,在清贫家风的熏陶下,拥被酣睡,梦亦清爽;吃的是麦做的饭和豆煮的羹,在对清淡滋味的品味中,筷起筷落,嘴亦含香。可见,安贫乐道者那自娱自乐与自足的心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语出《论语·雍也》)

孔子的思想中,有安贫乐道的意识。所以,在他眼中,值得称羡的并非大红大紫的富贵者,而是那种身贫却心富者。

且看他们,有着春风般的和煦心境,口袋中虽无多少钱财,却还能在精神上怜悯那些孤独无助者;有着清纯秋水般的气骨,家中虽仅有四面白壁,却能在精神上傲视王侯。

颜回,是孔子门下资质最高,也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以德行著称于史,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颜回曾向孔子请教如何实行“仁”,孔子因此而说出了那段历史上有名的话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依照孔子的教诲,颜回十分注意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实行“仁”的理想。

因为贫穷,颜回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巷室,只有一只竹苇制的盛器来盛饭,一只葫芦做的水器来饮水。别人对于这样的贫俭生活,大多因不能忍受而忧心忡忡,而颜回却能不改安贫乐道的志气。平日与人交往,他能不将怒火发泄到别人的身上,能不把麻烦的事推给别人,能不犯同样的错误,还能不矜夸自己的好处……

因此,孔子曾称赞颜回,认为他能长期地依“仁”而行,而别的人则只能是偶然地达到“仁”的境界而已。

在贫穷的境地仍能安贫乐道,这才是君子所为。

或许你饱尝贫穷的苦楚,或许你愤怒生于穷乡僻壤,或许你又埋怨世间贫穷太过悬殊,但这些君子都能安然处之。

他们处于贫穷之时,眼中无视权势、富贵的存在,那是安于贫穷、品质高尚和自我修养非常好的表现,这种人一旦时机成熟,必然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因为他会牢记贫穷时的感受,能够忍受贫寒,能珍惜所得到的一切,并知道怎样去合理地运用。

子路也称子由,是孔子的另一位著名弟子。

子路性格豪爽耿直,心胸坦荡,重友情,有勇气。他曾说及自己的志愿,就是把自己的车、马、衣、裘和朋友们共同享用,即使是用坏了,也不怨恨。他还曾在向孔子求学时,直称孔子的“正名”,说为迂阔之说……后来,子路入仕为官。

孔子对子路有这样的评价:“穿破旧的以乱麻为絮的袍子,与穿着狐貉皮制大衣者并立共事,而又能够不以为耻者,那必是子路!”

人处于贫穷之中,很多人自然就会看不起你,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不会重视你,不仅如此,可能还会让你受到侮辱。

那应该怎么做呢?别人轻视自己,自己却不能看不起自己。面对冷遇,不去计较,不自轻自贱,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方式。

智者慧语

商鞅与石崇,前者贪求商於的封地,后者迷恋金谷园,却因富贵而害身,虽荣耀显赫一时,到头来,却还是免不了一死。

颜回与子路,前者虽箪瓢而不改其乐,后者甘敝缊而不失其志,终因品行高尚而千古流芳。

可见,人越看重富贵,即受害越大;人越处好贫贱,即受益越深。

安贫乐道的颜回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然而却十分好学,不把烦恼和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能知错就改,不犯同样的错误。可见其安贫乐道之心。

链接解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篇》第十一章)

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篇》第九章)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是耻于穿破衣,吃粗食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七章)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以乱麻为絮的袍子,与穿着狐貉皮制大衣者并立共事,而又能不以为耻者,那必是子路!”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篇》第十六章)

孔子说:“吃粗食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是心猿意马的克星。

在追名逐利的社会里,不要小瞧这不起眼的平淡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迫,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它能抗拒物欲的诱惑,不让心猿意马把你搅得心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