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21

第21章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错了,却拒不改正、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自己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语出《论语·卫灵公》)

《论语·述而》中有: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礼。”

孔子走出来,陈司败向孔子的学生巫马期行了个礼,并走近他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别人,难道孔子偏袒别人吗?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吴与鲁是同姓,于是称她为吴孟子。鲁昭公如果懂得礼,那么谁不懂礼呢?”

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啊!一旦有过错,别人就给我指了出来。”

孔子之所以重视过错,是因为他把改正过错当作是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在《论语·学而》和《论语·子罕》中两次提到“过,则勿惮改”,反复强调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又说:“犯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又进一步强调了改正过错的重要性。

事实上,孔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有一年,孔子去齐国,觐见齐景公以后,却没有拜访晏婴。子贡问道:“老师,咱们这次来齐国,为什么只见齐国国君而不见齐国的宰相?”孔子回答说:“晏婴连续被齐国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国君重用为相,执掌朝政数十年,可以说是事奉三君都能官运亨通,我怀疑他是个八面玲珑、处事圆滑的人。因此,我不想见他。”

晏婴听到孔子的话以后,说:“我以一心事三君,一心一意地忠实执行三世齐君的旨意,为齐国的安定、富强竭尽全力,所以我做相国一直很顺利。如果以三心事一君,那就不会是顺利的了。现在孔子认定我从政顺利的原因是八面玲珑、处事圆滑,让人难以接受。起先,我以为孔子的言论是珍贵的,现在我对他的言论的正确性感到疑惑。”

孔子听到晏婴对自己的言论的评价,认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自我检讨说:“我私下议论晏婴时,并不确知他有什么过失,这是我的过错。我对晏婴是失言了,晏婴讥讽我是对的。对晏婴相国,我应视之为师。”于是,孔子先派弟子宰予前往齐国相府,代自己向晏婴谢罪。随后,又亲自登门拜访,向晏婴道歉。

事后,晏婴评论此事说:“圣贤之人也会有错,但贵在有错认错,有错必改。孔子就是这样的圣贤之人啊!”

知错能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换言之,错误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

孔子的言行,影响到他的弟子,子夏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子夏说:“小人对自己的错误必定要加以掩饰。”

现实生活中,就有形形色色的喜欢推卸责任的人。这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喜欢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一个不能面对错误的人是可悲的。

如果一个人的错误因为自己的略施小计或巧舌如簧而侥幸过关,推卸掉了责任,那就会助长一个人投机取巧的心态,更为严重的是,他根本不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所在,这样难免再犯错误,再犯错误时,很难说还会有机会能使自己轻松脱身,只怕是错误越犯越大,最终的结果连自己也无力挽回。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一个人怯懦、虚伪、不诚实的表现。

总之,在犯错时勇于改正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智者慧语

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一个总结,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决策以及错误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进步。

孔子登门向晏婴道歉

子曰:“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差别是错误的大小和多少,更大的差别还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

犯了错误,但不能改正错误,那就错上加错;犯了错误,但能正视错误、改正错误,不但对事情有所补救,而且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链接解读

子曰:“过,则勿惮改。”

(《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五章)

孔子说:“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篇》第三十一章)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走出来,陈司败向孔子的学生巫马期行了个礼,并走近他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别人,难道孔子偏袒别人吗?鲁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吴与鲁是同姓,于是称她为吴孟子。鲁昭公如果懂得礼,那么谁不懂礼呢?”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啊,一旦有过错,别人就给我指出来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章)

孔子说:“犯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真叫过错。”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篇》第二十一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篇》第八章)

子夏说:“小人对自己的错误必定要加以掩饰。”

过,则勿惮改

——孔子·《论语·学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就是在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中进步的。而每一次错误的改正,便意味着在完善自我的台阶上又上了一步。平时我们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