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说为人
2820500000011

第11章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提倡“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仁德。一个人是否有仁德,一定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利于他人。从这个标准来看,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一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这一点上正是一道分水岭。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语出《论语·颜渊》)

孔子在《论语》中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教诲,以此看来,人的品行有厚薄之分,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条标准,从人的内在性情上可以解释为:成全人和嫉妒人,说别人的好话与说别人的坏话。

一个人的品行厚与薄,可以从他平时对人的态度上看出来。俗话说:“不看人待己,只看人待人。”因此,对一个人品行是厚是薄的认识,并不一定要自己亲自领教,在一起时间长了,留心观察,只要看他对待别人的态度,就可以有大致的了解。

有些人,人前对人满是笑脸,然而许多年,很难听到他称道别人的优点,说别人的好话,更难见到他帮助人、提携人,甚至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找他帮忙也极为困难,因为他怕好了别人,这种人从来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天底下只有自己和自己的事情最重要,这样的人,就是为人刻薄。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还是有多高的地位,在孔子看来,都是小人。

相反,有些人,善于发现也乐于称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对年少对后进乐于提携,看到别人的成就真心为之欢喜,看到别人的过失也诚恳地为之惋惜,能推己及人,所以能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能促进人进步,也能成人之美,这样的人,就是为人忠厚。无论他是发达,还是落魄,在孔子看来,都是君子。

关于这后一种人,让我想起那无私赠书稿的郑玄。

郑玄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他打算为《春秋传》作注,在还没有完成全稿时,一次远行与服子慎相遇,同宿在一个旅店里,这时两人并不相识。一天,服子慎在旅店的门外,和别人说自己注《春秋传》的设想。郑玄听了很久,感到服子慎的思想大部分和自己想法相同。于是,郑玄便走上前对服子慎说:“我很早就打算注《春秋传》了,还没有完成,听了你刚才所说,大部分与我设想的相同,现在应该把我注的那部分全都给你。”

郑玄把自己花费多年心血的半成品,毫无保留地送给了服子慎。在郑玄无私的辅助下,《春秋传》就有了服氏注,流传于后。同时,郑玄“成人之美”的美名也随之流传下来。

智者慧语

人与人不同,各自为一个个体,但人与人又彼此相联,组成一个整体。

不愿道人之善、成人之美,却小肚鸡肠、挑剔人、嫉妒人、压制人,这样的人就像一个锥子,对群体的危害很大。

反之,那些不悦人之过、不矜人之能、能帮助人、成全人的人,就像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砌在哪里,都能使整个建筑物稳固坚实。

郑玄无私赠书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种君子和小人截然不同的分别,归结到一点,就是心态和思想境界的不同。

心态光明、思想境界高的,就是君子;心理阴暗、思想境界低的,就是小人。

链接解读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第十六章)

孔子说:“君子成就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正好相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孔子·《论语·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是因为君子有着与人为善的宽阔胸怀,把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

“不成人之恶”,是因为君子爱人以德,不愿看到别人受难遭殃,不愿看到别人落水翻船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