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2814000000042

第42章 爱心的习惯(1)

人生的至高无上的幸福,莫过于确信自己被人所爱。——雨果

爱的天赋就是一种教育。——爱·罗斯福

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歌德

爱在爱中满足。——纪伯伦

第60种习惯 关爱

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礼物对别人都有更多的实际利益。——卢梭

你明天要遇见的人,有四分之三为了同情而饥渴,给他们同情,他们就会喜爱你。——卡耐基

慈善的行为此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父子。——卢梭

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不如将这种现象,想成一场必然的季节。——三毛

爱的传递有一间精神病院,在阴暗肮脏的地下室,关着一个被医生宣告绝望的精神病人,这个小女孩名叫安妮。

但是有一位老护士却认为上帝所造的每个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她常常带着蛋糕和甜心去探访小安妮,向小女孩表达爱与关怀。

不久,医生发现小安妮逐渐在改变。一段时日后,这个被医生认为绝望的病人居然康复了!但病愈后的小安妮不想离开医院,她希望留在那里帮助其他病人。

多年以后的一天,当维多利亚女皇把英国最高的荣誉勋章别在海伦·凯勒的身上时,女皇问道:“你又聋又瞎,何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海伦·凯勒毫不迟疑地说:“如果不是安妮,绝对没有人会知道海伦·凯勒这个名字。”

人所生活的大小环境是可以酿造成丰富而无形的精神营养素的,如社会、人际、家庭、父母、老师、同志、朋友等。社会的关怀,人际的友善,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指教,老师的培养,同志的帮助,朋友的鼓舞都是注入我们体内以保持健康的营养素,尽管它是精神的,却有着与物质同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专家认为,一个长期得不到精神营养或得之甚少的人,会因孤单寂寞心理变态,人格扭曲,性情异常,这不但危害身体,而且可能危害社会。关怀来自社会,社会犹如化雨的春风;友善来自人际,人际犹如自由的乐园;温暖来自家庭,家庭犹如雪中炭火;指教来自父母,父母犹如长征向导;培养来自老师,老师犹如辛勤园丁;帮助来自同志,同志犹如胞兄胞弟;鼓舞来自朋友,朋友犹如心的天使。能够得到这些营养素的人生就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爱他人的善良品德呢?

建议:父母平时要加强教育孩子们善良的愿望,来自对那些内心痛苦和不幸人的同情。父母要使孩子从内心感到,自己身边还有许多需要给予帮助、关怀和同情的人。要使孩子的良心不允许他对此视若无睹。另外,要使这种愿望变成行动,为人们做好事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当孩子看到伤残人时,父母应教育孩子给他们以同情,并设法帮助伤残人做事情。

当看到小朋友有困难时,要上前慰问并帮忙。通过这些小事,使孩子看到自己对别人负有一种责任,这样他善良的愿望就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求,成为其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再有,要让孩子学会体察日常相处的人们的痛苦、忧愁、悲哀和恐慌,也要采取办法,使孩子把自己放在需要同情帮助者的地位,体验他们的感情,并把别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这样,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给孩子以教育使孩子具有一颗关心他人的爱心。

善爱悠悠午夜,我坐在峨眉山微弱的月光下写日记,客栈的主人在不知不觉中秉烛前来,在我面前的窗台上悄然立下蜡烛,又躬身悄然离去。小小的橙黄烛光,照亮了我寄居驿站的心,令我悟到一个深入浅出的境界。

西去回家的列车上,我把座位让给了一个中途上车的小女孩。她非常高兴,像一朵小百合花,像我家中的小女儿,并且像世界上所有漂亮、天真的小孩子。她冲我笑着,那么纯洁,那么烂漫。我也向她回报微笑,由衷地宽慰和舒心。

爱是人心目中最美妙的情愫,最值得自己用心去感受。爱情缕缕夹裹在人们平凡的岁月里,永远抹不掉。日子一天天过去,爱温馨隽永,如小溪流淌,泉水叮咚。

爱,就是人们内心的一块芳草地。

在这块芳草地上,可作劳累之后的小憩,可作寂寞之时的畅乐,可作痛苦之中的解烦。在这块芳草地上,绿的是生命,活的是鲜花,动的是流水,飞的是精灵,天光、云彩、斜阳、清露……它把尘世的污秽过滤了,它把人生的杂质清除了,它把思想的污垢洗刷了,纯粹是自由的境界,没有拘束,没有打扰,没有非议。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一颗纯真的爱心呢?

建议一:多给孩子讲美德故事,从故事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建议二:父母要具有一颗爱心,对孩子的爱会让孩子感到温暖,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的爱中,懂得去爱别人。

珍贵的爱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出生。很多眼睛注视着分娩室的门,相识或不相识的面孔神情严肃。一刻钟,又一刻钟,当婴儿响亮的哭声传来,很多人流下了眼泪。原来婴儿的父亲身患癌症,命在旦夕,为了能让他活着时抱一抱亲生孩子,婴儿的母亲决定让孩子提前两周出生。

那个不幸而又幸运的父亲终于在生命尽头拥抱了自己的女儿:“你真美丽,我是你爸爸,不要忘记我。”这是他生命中惟一一次拥抱女儿,也是留给女儿惟一的一句话。

女婴的名字叫伊莫金,她出生3日后父亲死亡。

提前两周出生的早产儿,是否健康?会不会因为不足月而孱弱多病?闭上眼睛,我甚至能猜想出她发烧的样子。寒冷的冬夜里,她的母亲紧紧抱着她,赶末班汽车去医院。雪下得正紧,北风像刀一样割向脸颊。僵硬的手指抹过去,不知是雪水还是泪水。

出生便面对父亲的丧生,一切苦难可能接踵而至。

但当她懂事那一天,我肯定她没有怨言。她以超前两周的诞生,跨越了生死门槛,被父亲紧紧拥抱。她享受到了深沉的父爱,她是个被父亲抱过、祝福过、叮咛过的女孩,尽管一生仅有一次。父爱将永远留在她身上,她永远无憾。

不得不提到那位勇敢的母亲,她叫安吉拉·穆恩。她教会我们懂得了,有些爱,宁可稀少,不可缺少,那是我们情感的源头。

物以稀为贵,难道爱也如此吗?当父母每天面对孩子,孩子每天面对父母时,有几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生活在“爱”中?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真正体谅自己的父母呢?尤其是父亲?

建议:真诚坦率地与孩子沟通,相处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的态度是获取彼此好感的灵丹妙药,父母与孩子沟通、相处,更是如此。

父亲的真诚相较于母亲的真诚显得更重要更有价值。古书上称母亲为家慈,父亲为家严,严父慈母,父亲的判断总是更准确更公允一些,对孩子来说,父亲的所作所为更有分量,他们将父亲视作正确与否的尺度,父亲较少意气用事,因此对孩子的态度可以比母亲更为中立,看得也就更清楚,所以,父亲的真诚尤为重要。

坦诚地对待孩子,会使孩子明白更多的事理,了解更多的知识,学会怎样处理问题、怎样做人,父亲的坦诚对孩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怀一个女孩走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回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做一位仙女,向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一会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无迹。

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她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只是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人”字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必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去关怀你周围的每个人,你也一要会获得快乐的。

爱从来都是相互的,“仁爱”的“仁”字表明爱绝非单一的载体。

施爱于对方,爱就成为一种情感力量,推动主体心灵内美的升腾;而受害者所领略的是人世间最纯净最无私的心灵奉献和情绪感染,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施爱于人的。所以,爱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是和谐人际的中介。无爱的世界是人情的荒原,无爱的群体是残酷的组合,无爱的社会是野蛮的杂烩。人际之爱必将打通世界,沟通群体,贯通社会。自私的爱是短暂的,难以持久,无私的爱是永恒的,足以无限。爱心之大,至于天地,达于江海,合于宇宙。人心如此,境界高于天,厚于地,活于江,大于海,阔于宇,实于宙,何乐而不唤起心之爱呢?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具有仁爱之心呢?

建议:

①带着关怀倾听孩子诉说他的感情;

②对孩子的善良举动进行表扬;

③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同情他人的机会。

第61种习惯 亲情

儿女实在应该训练自己,常常地安慰父母,鼓励父母,赞美父母——跟父母做一个好朋友,能够心平气和地谈谈心,交换交换意见。——柏杨

天伦之爱的特质,为爱而爱,没有条件。——柏杨

父母和子女,是被此赠与最佳礼物。——维斯冠

尊重是一道栅栏,既保护着父母,也保护着子女,使父母不同忧愁,使子女不同悔恨。——巴尔扎克

亲情给过你时间“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最近很忙,一般,空闲;我的功课优秀,中等,差;最近一次考试成绩90分以上,60分以上,不及格;身体很棒,有一点不舒服,很不好;我准备在暑假,寒假,明年回家……”

“孩子,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写信回家,现在,请你花一点点时间,在前面的空格里选择你目前的状况,划个“√”,寄给我们。信封我们已经写好并贴了邮票,随信附上。孩子,我们老了,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不要让我们久等。非常想念你的爸爸妈妈。”

时间是属于你的,亲情也是你的。亲情给过你时间,但拥有时间却不能拥有亲情。相信读完这封不寻常的家书,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常常想起那一直撕心扯肺的挂念你的父母吧。当你大难临头时,他们才是你要第一个求助的人。

有一位妇人,她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却从未得到家人的任何感激。有一天晚上,她问她的先生:“彼得,我在想,万一我有一天死了,你会不会花一笔钱买花向我哀悼,你会吗?”

“当然会啊!玛莎,你干吗问这个?”

“我只是在想,其实到那时候,20块钱的鲜花对我已经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但是当我还活着的时候,只要一点鲜花,对我就很有意义。”

玛莎的感叹,不也正是你周围每个人内心深处呐喊的心声吗?有时只要一点鲜花,便能带给别人莫大的希望和喜悦。

那么你还等什么呢?你还要等到你的心无法再爱,眼睛永远无法再睁开,耳朵也永远听不到,才肯行动吗?

对待家人,要善于表达出你感激之情,因为有了爱的滋润,他们再苦再累也顶得住。世上没卖后悔药的,及时地表达出你的感情与谢意吧。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家人及时表达感激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让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不仅要把自己愉快的方面告诉给孩子,更要把自己生活艰辛告诉给孩子,这样孩子才会理解父母、感激父母。

建议二:教育孩子感谢自己的父母只有懂得感激父母的孩子才是无私的。只向父母索取,不知感激父母,这样的孩子自私自利,无益于家庭和社会。

父亲算什么要离婚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个没得到监护权而又常常不在家的父亲引得孩子几次要扑进他的怀中。

其实他有什么可以值得想念的?但孩子们仍然想念他,还常常流泪。到底是什么原因?

孩子出生时,他没有和他的妻子在一起。他坐在外面的大厅里,跟一个房地产商吸烟聊天。

他从来不知道尿布放在什么地方,他给婴儿拍嗝时,你会觉得他拍的是一块砖头。当孩子们站在路旁等他下班回家时,他只是用手摸摸他们的头,说声你今天怎么样?

就是这样而已。

孩子大声哭的时候,你猜他会怎么样?他只是大声地向孩子的母亲说,有麻烦了,他需要你。却从来没想到过,可能孩子需要的是他。

有时他看起来想去亲亲孩子,特别是当孩子受了伤或生了病的时候,但不知怎么的总是没有行动。

身为一个母亲,我实在弄不明白孩子们究竟在他们的父亲身上发现了什么神奇的魔力?是他那股能把孩子们扔到空中,而孩子们相信他绝不会让他们掉到地下的强劲手力吗?抑或他和孩子之间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神秘感?

也许是他们看到他内心深处纵有恐惧而从不表露,眼中有泪从不流出,又或者看得出他心中其实有爱,只是从不宣之于口。

老实说,我真的不明白。我们身为母亲,从小就受到指导,说爱与尊敬是要争取才能得到的。我知道父亲们其实什么也不做,但他们凭什么却能得到孩子们的爱与尊敬?

他们不烫衬衣,不烘制生日蛋糕,也不给孩子们讲故事,但是他在孩子们的心臼中却占有崇高的地位。

也许是孩子们感觉到他们牛活中有个独特的人从一开始就在那里,而且永远在那里,但这个人不是母亲——而是扮演着父亲这个珍贵的角色的人。

我实在弄不明白。

人类的爱,像烧不毁的荆棘,是不会在火里毁灭的。人类的爱,并非是彼此间相互凝视,而是一起凝视同一个方向。

父子之爱,是骨肉之情;母女之爱,也是骨肉之情。人与生俱来的这种亲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复杂奥妙的,有时甚至是言不尽意的。但是,你不觉得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种感情吗?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爱亲人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从小抓起要让孩子爱自己,自己便要先爱孩子,感情是在接触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孩子的降生给年轻的父母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劳务,如果因此而烦躁,将孩子视为负担,势必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假如从此便不愿照料孩子,将孩子送给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甚至请保姆来带孩子,这样,即使他们关怀照顾得很好,而做父母的得失相比,恐怕“失”要比“得”的多!失掉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这是许多人的亲身经历得到的教训,也是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忠告!

年轻的父母,须知:孩子不仅是幸福爱情的果实,抚育孩子也是人类社会赋予每位父母的神圣职责!父母在抚育子女的过程中培养起彼此亲爱的情感。所以,年轻的父母应尽量多同孩子在一起,在完成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劳动之余,别忘了对孩子抚爱和亲昵。据说,每周都要对幼儿亲昵至少两次,拥抱孩子,亲亲他(或她)的脸,抚摸孩子的头或脸等,否则孩子便会感到情感饥饿而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使之感情淡漠、心绪烦躁等,并逐渐发展而形成冷酷、孤僻的性格。当然,这里说的爱不是溺爱,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爱。

良好的家风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团结和睦的风气是培养孩子爱亲人的基础,夫妻之间互爱,孩子从父母的恩爱与体贴中学习去爱亲人;人际之间互相关怀,孩子从父母敬老尊老和老人对晚辈慈祥疼爱中学习去爱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