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2814000000041

第41章 沟通的习惯(3)

寻找幸福一位经理早上出门之前和他的太太吵了一架,心情非常糟糕。

到了办公室里,他就把主管叫过来,冲他发了一顿脾气。

主管莫名其妙地被经理骂了一通。

心里很不痛快,于是就把前台小姐大骂了一气。

前台小姐当然想找一个人发泄一下,回到家后,看到她的儿子在家里面玩,于是她就骂儿子是淘气包,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

刚好家的小猫走了过来,小儿子便狠狠地踢了它一脚。

当然猫被踢了之后,再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了。

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您对生活感到满足吗?然而,很多人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心理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东西,他的心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这也是多数神经心理学家们特有的观点。

目前心理学家们对“主观的幸福”的研究正日渐推翻许多人对其所抱有的神秘性。

(1)幸福不分性别。一项对146例被试“主观的幸福”的分析研究表明:在两性之中关于幸福的感觉差异绝不超过1%。

(2)幸福不依赖于年龄。人的一生中没有某一特别阶段比另一阶段缺少幸福感。不用说躁动的青少年期或性情平稳的中年期,更不用说正在衰老的老年期。这一结论产生于西方科学界1980年对全世界近17万人的调查。

(3)财富不能创造幸福。1990年与1957年相比,尽管全球个人的购买力增加了一倍,但仅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告诉芝加哥大学国家舆论调查中心说:他们非常幸福。有位专家说:

“尽管我们富裕了一倍,但我们并不幸福。”《福布斯》杂志的一项调查列出了100个富翁的情况,研究发现这些权贵人物与普通老百姓相比并不幸福。

(4)幸福与婚姻紧密相连。婚姻冲突是不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家说:“大多数婚姻稳定的人比不稳定的幸福。”美国一项调查表明。39%的已婚青年声称他们“非常幸福”,与此相比仅24%的未婚青年有同感。已婚的人与未婚的人相比很少孤独。而且夫妻间更喜欢相互鼓励。并且,已婚者具有双重身份:配偶和父母,这一点能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幸福感。

(5)幸福与人生态度相关。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持有“知足常乐”观点的溃疡病患者和失眠症患者较易痊愈,并且不易成为吸毒者。与那些持相反态度的人相比,他们更具有自信心,更具有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

真正的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状态中,即完全沉迷于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他注意到艺术家常常沉迷于工作中,到了忘记一切的程度。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幸福快乐的生活习惯呢?

建议一:让孩子懂得快乐父母应使孩子懂得,人生的快乐并不取决于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而获得爱才会使他觉得最快乐。

建议二:学会幽默幽默对偏激或攻击性行为有缓解作用,能暂时消除内心的痛苦与不安能引导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三:教导孩子不屈不挠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把心灵的触角伸长一毫米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株葡萄藤今年结了不少葡萄,花匠很高兴,便摘了一些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但商人不愿意,坚持把钱付给了他。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当干部的,他接过葡萄后沉吟了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示没有什么事,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样子,他极不欢迎花匠的到来。

花匠又把葡萄给了一个过路的老人,老人吃了一颗后摸了摸白胡子,说了声“不错”,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心情的人。

这个世界上,也许人与人之间的快乐分享在彼此忙碌的身影中渐渐稀疏起来,但彼此渴望对方关爱和呵护的感情依然存在着。只要我们彼此把心灵深处呵护的触角伸长一毫米,也许你的生命里就会多一束阳光,这个世界的生命里也会多一份微笑的。

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真心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因你的言行而感动,给予你同样真诚的回报。

为对方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赢得别人的真诚与友谊。一个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的。这种人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为对方着想可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培养令人景仰的个人魅力,可以为人生赢得良机。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观点教育孩子同情他人所得的回报是无限的,同情他人的孩子一般都不会霸道,更有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了他人,分担他人痛苦,因而这些孩子更能得到同伴和大人的喜爱,在学校和日后的工作中成功的机会更多,长大后更能发展与配偶、孩子、朋友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建议二:在社区里,为孩子提供同情他人的机会。

第58种习惯 幽默

最有利于增进身体健康的是愉快和满足。——木村久一

愉快的笑声—这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记。——高尔基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钱大昕

愉快的笑声—这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记。——高尔基

多一点幽默一天,英国作家萧伯纳在路上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富翁。

“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很贫穷。”富翁说。

“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贫穷的原因。”萧伯纳答道。

“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富翁道。

“而我恰恰相反!”萧伯纳道。之后,走开了。

我们常是胸怀伟大的理想,肩负神圣的使命,脸上流露着坚忍不拔的神情,看起来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然而,正经八百的模样,使人觉得多了一些仙味,却少了一点人味,像伟人却不像凡人,总使他人感到距离较远,有着高不可攀的神圣味道。甚至在紧张中还带着些许的严肃,以致令人只可远观不可近觑,只可谈道理不能话家常。

正直和幽默一点都不冲突,有力的言词和好听的笑话同样受人欢迎。善用幽默可以促进和谐、化解对立、消弭争执、减少尴尬,使人如沐春风,轻松自在。在言谈当中,偶尔讲讲笑话,甚至开开自己的玩笑,带给周围一些欢笑,不但气氛更好,也容易获得友谊和机会,别人对你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一个幽默的表现,不但化解了紧张的气氛,也显出仁慈的智能来。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以宽广、仁慈及轻松的态度从容面对。

在幽默中更显出大智慧,所谓“四两拨千斤,一笑解千愁”。收集一些有趣味的幽默笑话,在一些场合中,适时地表达出来,制造一些笑料,产生一些轻松的气氛,所以有人说,每一个急救箱都应该包括一剂幽默的药方。

一家顾问公司主持了一项关于幽默效果的调查,征询了美国三百二十九家大公司经理和职员的意见。结果是百分之九十七的经理认为幽默在商业界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百分之六十的人相信幽默感能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程度。

其中一家公司的总裁说:无论作为老板还是员工,如果能使周围的人欢喜,那他就已经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成功。

另一家公司的经理则以为,幽默是职员必备条件之一,在招聘员工时,他总会对应征者说,讲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趣事。如果应征者讲不出,就改讲一个小笑话。他主张:

要挑选那些能自我解嘲的人。

幽默如润滑剂,让我们与人相处更和谐愉快。幽默不见得是天生的,多用心背几个笑话,常常尝试着说,你就会越来越幽默。

不要让人以为我们只是头上顶着一个光圈,背上有一对翅膀,连走路都是离地三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样子。有时候稍微消遣自己一下,反而更人性化、更可亲、也更可爱。

谈谈自己的一些尴尬事,自我消遣一下,大家都轻松多了。轻松一下,你会活得很愉快,别人也会更自在!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幽默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幽默的作用在于它的教育性。而这种教育作用是在愉悦的情绪和会心的微笑中实现的。

建议二: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幽默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它要求人能够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趣事,既能看到可笑的一面,又能看到可爱的一面。只有这种对生活的领悟,才可能理解幽默,才能有幽默的谈吐。

第59种习惯 守信

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

言必可行,行必可言。——贾谊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左丘明

一语为重万金轻。——王安石

油伞人,无论谁都有一两件感到后悔的事情。

虽然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回想起来,我的内心深处还在隐隐作痛,还在自责。

那是我30岁的时候,一个夏季的黄昏,我发现了一个遇到阵雨、在我家房檐下避雨的报童。天空降着瓢泼大雨,为了不使报纸淋湿,报童弯着身子,抱着报纸。

这个报童,身着一件旧衬衫和一条薄裤子,看起来他生长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为了补助家计而拼命地干活。

当时的日本并不繁华,送报的工作都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来干。

我想把家中的伞借给他,心里又出现了一种不安。

把伞借给这个穷孩子,他还能还给我吗?于是,我把家里一把已经不能使用的破油伞借给了他。

翌日清晨,那报童来到我家。“阿姨,昨天谢谢了。”

当我想晾伞而把伞打开时,我愣住了,伞的破漏之处被修补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成了一把好伞……我心如潮涌,泪水一下溢满了眼眶。

品格,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它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它时时可以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人被证实了的信誉、正直和言行一致的结果,而一个人的品格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

正直和诚实,这些品质并不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它却成为一个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面。正如一位古人所说的:“即使缺衣少食,品格也先天地忠实于自己的德行。”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一旦和坚定的目标融为一体,那么他的力量就可惊天动地,势不可挡。

那么: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呢?

建议一:不轻易食言信誉是基础,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千万百计地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不轻易应允别人,给孩子作出这样的榜样,通过潜移默化,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

建议二: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以伤害他人来发泄自己的怨气,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别人的痛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