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集中做透一件事
2807400000039

第39章 集中打击的六种常规战术(1)

一击致命的点杀术

点杀,故名释意,就是对一个点进行致命地打击。这一点毛泽东是吃透了的,他在各种军务会议上都特别重视在点上创造卓越。

点杀,小而言之,一枪致命。大而言之,一个团队为了一个目标而找到的解决之道。

当然,这个点并不是普通的点,正如射杀一个人,你要一枪致命,只向手脚射击,一颗子弹是达不到点杀的目的的,只有射到了关键部位,如心脏或头脑的重要部位,才能达到目的。所以说,这个点杀的点是指重点,尤其是关键点,突变点。

《战争论》中曾写道:“在进行战争时,第一个主要原则是把敌人的力量归结为尽可能少的点,最好是归结为一个重心,同时,把对这个重心的打击归结为一次主要行动;最后,把所有的次要行动尽可能保持在从属地位上。”

我军传统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战法,便是对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现代战争已与传统战争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战争的重点如“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电磁权”等思想,对于信息化战争来说,都是次要的,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的重点呢?

是信息指挥中心。如今的战争更讲究集中各种力量,实施联合战斗,而这种战斗对信息的依赖将更加严重,因此,“制信息权”将成为现代战争中重点打击的焦点。一旦其遭到了破坏,那么,乙方的人员、装备即使再完好无损,也会如同一盘散沙,形不成综合战斗力,更无法组织重点打击和自我有效防护了。

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美军在集中打击伊拉克的指挥系统上是成功的。

除了打击此重点外,美军还推出了“斩首行动”,这也是点杀的二级重点,在战斗中,对伊拉克高官进行点名直接打击。这样一来,除了真正打击到目标之外,也给对手造成了心理打击。

杜甫诗句《前出塞》诗中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还有俗语“打蛇打七寸”,等等,都是说的同一个理,打击要打击致命点,才会使敌人迅速瓦解。

中国历史上这样擒贼擒王的故事是相当多的,如诸葛这七擒孟获就十分经曲。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师到之处,所向披靡,进展十分顺利,如今只剩下最后一个堡垒,那就是逃到建宁的孟获。

孟获是大姓首领,掌握家族势力,为人豪迈慷慨而多智,颇受当地土人拥戴,是个不怕死、敢出头而十分倔强的人物,非常不好付对。

如今孟获虽说逃到建宁,又被蜀军包围,处境不妙,可他却不管这些,一边顽强抵抗,一边极力鼓动各少数族反抗朝廷,影响不可谓不大。

诸葛亮明白,要消灭孟获不难,但要实现南中安定却决非易事。他想起出征前和马谡的谈话,决定这次作战以攻心为主,使之真心降服,让他反过来起到长期帮助朝廷稳定疆域的作用。

诸葛亮既然决定利用孟获,就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法。孟获在建宁城内忙了一阵,作好了守城死战的准备,可诸葛亮就是不发动进攻,使他满腹狐疑,摸不清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天天早晚上城观察蜀军动静。过了几天,他发现围城的蜀军不像当初那样摩拳擦掌,显得有些疲惫和散漫。他可不愿意久困异地,于是决定突围,南返家乡。

一天夜里,月黑风高,孟获带领手下人马悄悄打开南门,往外就冲,不料竟落入陷马坑中,他正想挣扎起身,突然眼前火把齐举,蜀兵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将他捆个结实。孟获见城破人掳,大叫“中计”,蜀军可不管他服不服气,立即将他押到诸葛亮的帐中。诸葛亮笑咪咪地迎了上去,亲自帮他松绑,给他披上衣服,又递过一盅酒来,为他压惊,然后请他坐下,劝他归降,并保证他和他的人马以及财产的安全。

如此反复七次。诸葛亮第七次抓住孟获时,仍然一如既往,又要孟获回去。

这次孟获不走了,他深为诸葛亮的大度和足智多谋折服,痛哭流涕表示真心降服,他说:“丞相天威,孟获再不反了!”诸葛亮知他这次确实出于诚意,非常高兴,热情招待了他和众彝兵,并任命孟获为御史中丞,让他管理南方各部族事务,自己带着人马返回成都。

孟获见诸葛亮如此信任,竟然不留一兵一卒,更是感动,从此便忠心耿耿,臣服蜀汉,再也不思反叛了。

蜀军中有些将领见诸葛亮如此处置,颇不放心,便进言道:“若南中再叛,将如何处置?是否可留些军队,派一员大将驻守此地,方可无恙。”诸葛亮道:“留军镇守,彼必生疑,反为不美;不如以诚待之,我相信孟获必不再反。”

诸葛亮回到成都,南中一直平安无事,还岁岁朝贡,蜀国从此越发巩固,还得到南中少数族送来的兵员以及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军用物资。诸葛亮也让人给孟获部族送些粮食、药物,作为奖励。

这样,汉族与各少数族有了经常交流的机会,封闭的南中得以较快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他们更加拥护蜀汉政权;蜀汉朝廷也就得以集中力量去对付北方的强敌曹魏政权了。

先擒其首,后灭主力则如蛇打七寸,事半功倍。

我们平时讲的抓住主要矛盾,就是抓住了关键。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而我们时间精力又十分有限,以少对多,自然要学会抓关键问题,要学点点杀术才成!

“扑克牌通缉令”也是集中点击的经典案例之一:

美英联军攻下了巴格达,却没找到萨达姆等一干伊拉克高官,那么通缉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意料之外的是,美军的通缉令竟然以一副扑克牌的形式发布!

4月12日,美军将通缉的萨达姆政府50余名高官的照片和个人资料印在卡片上,做成扑克牌,发给前线作战的士兵,希望利用“扑克牌通缉令”尽快“搜寻、追杀或俘获”伊拉克高宫。

扑克牌和通缉令早已分别问世,但将两者结合为“扑克牌通缉令”,恐怕尚无先例。撇开战争或者通缉的性质不论,单就“扑克牌通缉令”这一细节而言,不由人不为此创意拍案叫绝!有哲人说,魔鬼和天使都隐藏在细节之中。在扑克牌通缉令这一形式细节的背后,自然也隐藏着些许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激战过后,美军要通缉的萨达姆政府高官的人数不是一两个,而是五十多个。要使执行任务的士兵尽快熟悉众多通缉对象,做到过目不忘,“重复”无疑是秘诀所在。不过,若是发给士兵一大摞资料,相信士兵不会有多大的积极性和耐心去“啃”。而54张一副的扑克牌正是美军消遣娱乐的玩具,将其合二为一,不仅携带方便,还“寓缉于乐”,自然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大通缉成效。所以,从传播技术层面而言,扑克牌通缉令无疑是一大创举,出此创意的美国国防部情报人员当予记功。

扑克牌通缉令是个人识别扑克牌的俗称,是一套2003年美军出兵伊拉克期间,由美国政府所设计、绘有人像在牌身上的扑克牌,用以帮助军队识别萨达姆·侯赛因政府的通缉犯成员。

美伊战争爆发后,萨达姆为了避免美军切断其通讯系统,导致指挥失控的现象出现,采用了有别于海湾战争期间,由总统统一指挥全国各地军队进行抵抗的作战方式,将指挥权下放到各个战区指挥官的手中。而各级官员均纷纷效仿,逐级下放权力直到基层指挥官,致使战争打响之後,由于各部之间不能有效协调进行抵抗,伊拉克由中央到地方基本没有出现大规模反击,而包括萨达姆在内的众多伊拉克高级官员及对美军有价值的许多伊拉克重要人物,均趁乱而散,隐藏起来,使美军搜寻起来十分困难。

所以,五角大楼印制了“扑克牌通缉令”,并于2003年4月11日起发放到驻伊拉克官兵手中,希望可以通过对照扑克牌上的有关信息,找到这些伊拉克前政权的高级官员。

印刷扑克牌通缉令,既不是五角大楼情报人员的主意,也不是广告公司的新创意,而是一位名叫斯普林斯顿的普通年轻印刷工人的想法。

自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开始,美军就在战壕和掩体里通过打扑克来消磨战争中多馀的时间。在伊拉克战场上,由于这种扑克牌的出现,让美军官兵在闲暇娱乐的同时也牢记住了包括萨达姆在内的伊拉克高官的模样。

另外,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目标管理,其实也是点击术的范畴之一。由于大家十分熟悉,所以在此不再多说。

成功的生活依你的能力而定,一旦你决定了你的生活远景和你的远程目标,你就可以设定每一年、每个月、每个星期和每一天的目标,这些目标会带领你到达远程目标。

人生的战场不一定都是那些强壮或动作快的人的天下,但是,最后的赢家迟早都是那个认定自己会胜利的人。

人海如潮的群击术

这种集中打击术最大的优点,是在数量上展示优势而又对弱势进行打击。

许多人员知道打战双方以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有数量优势的一方必胜。但不知道这个必胜的法则究竟为何?

法则是:军队的战斗力跟其兵力的平方成正比。

即2000人军队的战斗力是1000人队伍的四倍。

如B军2000人,A军1000人,第一次交火,每人打一发子弹,命中率为五分之一,那么,交火后,B军剩1800人,A军只剩600人,或者3:1,在第二轮战斗中,B军会剩1700人,但A军合剩140人,因为B军的1800人发子弹打中360人。B:A的比例就成了10:1。

这个法则用在市场经济中,就会出现平时所说的规模效应。不过这个规模效应有多大还得与行业结合而定。我只对传播作过研究,在相同条件下,每扩大一倍广告费,所带来的利润相当符合上面军队的规模产出比例。

数量优势,同样可以用在商业上。

因为,大公司的抗风验金能力更强,而且在准备干任何事时投入的资源会更多。

所以,一旦一个大公司觉得某个小公司生产的产品会有市场潜力而且想开发时,那么一场强对弱的战斗便会打响,结果可想而知,一般都是强者胜,弱者败。

相反,一个小公司想模仿一个大公司的产品,只可能小打小闹,不可能上规模的,若上规模必然会遭到大公司的老手杀,而且每杀必胜。

这一推断对任何中小公司都适应。

当年微软挑战网景就是经典案例:

网景认识到微软已完成了Windows软件,于他便推出了浏览器,上市后,暴利滚滚,狂妄自大。当时网景的确持85%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自信过了头。

微软公司股价下滑给比尔·盖茨以打击,他于是立即应战,将公司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重新定位,几乎将力量都集中到互联网市场来了。

1995年12月,盖茨宣布派2000名最棒的程序员开发浏览器的竞争产品,当天网景的股价就下跌了30美元。不久,新的浏览器开发出来,且免费赠送。

一个用2000人专家开发的产品,每年要花20亿美元的开支,它居然不要钱送给千家万户。

这样的竞争,网景还能打赢吗?自然以失败告终!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北斗七星阵”就是群击术的形式之一,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生动描写:

“黄蓉见到全真七子在店堂中所坐的方位,心中一愣:这是北斗星座之形啊!嗯,不错,丘道长适才正是说要布天罡北斗阵。黄药师精通天文历算之学,黄蓉幼时夏夜乘凉,就常由父亲抱在膝上指讲天上星宿,是以识得七个道人的阵形。”全真七子马钰位当天枢,谭处端位当天璇,刘处玄位当天玑,丘处机位当天权,四人组成斗魁;王处一位当玉衡,郝大通位当开阳,孙不二位当瑶光,三人组成斗柄。

“北斗七星中,以天权光度最暗,却是居魁柄相接之处,最是冲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强的丘处机承当,斗柄中以玉衡为主,由武功次强的王处一承当……”

北斗七星恐怕是中国民间最脍炙人口的星星了,小时候夏夜乘凉数星星,总喜欢找北面最亮的这七颗星,看它们连起来像一把闪亮的勺子。北斗七星旁,还有颗和它们亮度差不多的星星———北极星。

数量的集中的确好处多多,其中还有一个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它就是规模经济。

“人海战术”是最常见的群击形式。“人海战术”并不是一个正统的军事名词,只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形容。实质是密集散兵线密集梯队冲击。热兵器时代,在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出现过大量的类似战例。

但是近年来,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污蔑中共军队。中共在武器装备和兵力总数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强调的是利用运动战,在运动中,分散敌人的兵力,形成局部的优势,这样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局部弱势之敌,积小胜为大胜。

这和《孙子兵法》中“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事实上,共军在近战中,非常强调分队战术。而攻坚时为了弥补火力的不足,更是大规模应用堑壕和爆破战术来减少伤亡,提高攻击效率。

中国是人海战术的典范,毛泽东在赢得朝鲜战争的时候,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人海战术,换句话来说就是人民战争,中国4亿人齐心协力与美国人斗,最终取得了胜利。据记载,毛泽东在估计战争的人员比例时认为4:1的数额比较保险,即一个军打对方一个团,但是真正打起来之后的比例为10:1,即一个军对付对方一个营,相差如此悬殊,中国人由于充分发挥了人的能动性,在夜战、奔袭、穿插、白刃战等战法上发挥优势,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现在人海战术被很多人认为是最低级的战术,甚至是错误的战术,有时这个词会用来形容企业的落后与低智商。凡是有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不太了解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

事实上,中国大多数的驰名企业都是人海战术的杰出代表,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喜欢别人这么认为他们的成功,但不难看出人海战术仍然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战法之一,从对他们的分析或许能够对正在发展的企业有重大的启示。

人海战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反应快。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资金积累,即便是现在已经成名成家的企业如:海尔、联想、华为、娃哈哈、长虹、格兰士等等,与其对应的世界级的企业相比,在财力方面仍然相去甚远,驰名企业是这样,中小企业更是如此,笔者曾经对生产UPS的两家中外企业进行比较,在同等完成7个亿销售额的情况下,外资企业的销售人员数量是24人,而与此相对的中国企业的销售人员数量是300人,单位产值相差悬殊。

这家外资企业的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是10000元左右,而中国企业的员工的基本工资只有1200元左右,将近十倍,同时外资企业准许员工住四星级的宾馆、乘坐飞机、高额的通讯费及各种招待费用,销售人员每月的费用在3-4万元,这些销售精英独立作战能力很强,同时机动能力也非常强,一两个人就可以控制一个省的业务。这在渠道销售模式下体现了较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