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态好 身体就好
2805000000008

第8章 病从心生:情绪不佳,疾病不请自来(4)

每年高考前夕,医院的急诊室都会有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是饱受心理压力和情绪紧张之苦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这种紧急时刻,他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腹泻,每天3~5次,甚至7~9次,影了响复习和睡眠,于是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情绪性腹泻”,它是“情绪结肠症”的一种。“情绪结肠症”为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现渐倾向于统称为肠激惹综合征。实际上,只是肠道功能紊乱,并没有器质病变,而且功能紊乱也不仅限于结肠。

与其他器官相比,结肠是最能反映情绪变化的器官。它就像心情的镜子,一旦心情紧张,结肠就跟着打结。

有一天,一位知名内科医生应邀给一位病人看病,这位病人有着胆结石急腹痛的所有症状表现。恐怕当时所有医生都会作出相同的诊断。这位医生也做出同样的诊断,只得给她注射了3针止痛剂,疼痛有所减轻。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两天前这位病人唯一的儿子收到了征兵入伍的通知。两天后,她的儿子出发前往军营,这位女士经历了同样的剧痛,症状和结石病完全相同。医生又给她注射了3针止痛剂。3个月后,这位女士接到通知说儿子已经离开纽约去往国外,但是目的地不详。得知这个消息后,她有了第三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绞痛。这次情况很严重,医生把她送往医院。让检查医生非常吃惊的是,X光显示胆囊没有任何异常。但这位医生坚信患者的胆囊中有着X光不可见的结石,于是建议切除胆囊。经过她的同意后其胆囊就被切除了。 这之后的好几个月,这位女士的情况一直很好。医生正要因为自己的诊断正确而自鸣得意时,她第四次疼痛发作,位置在体内右边的胆囊附近,但是她的胆囊已经被切除。这次剧痛发生的前两天,她收到消息说她的儿子去了南非,在那里加入了和德国人的战争。第五次疼痛发生在她得知儿子在战场受伤后。此后儿子返乡,她的疼痛再没有发作过。由这位女士可以得知,情绪与身体变化的关系在结肠上有着如此令人惊讶的表现。

在任何人身上,相同的情绪每次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特定的情绪紧张与特定的肌肉紧张有明确的对应。对于有些人,一种情绪可能会让结肠的某一部分紧张,那么该部分结肠就会反映相应特定的情绪。如果这种痉挛恰巧发生在腹部上方右边部分的结肠中,就会导致一种类似于胆结石的绞痛。比如上面病例中的女士,她有着典型的“胆结石”症状,但胆囊一切正常,原因是这种绞痛来自于结肠或者其他相邻部位的情绪性痉挛。芝加哥一位生理学博士认为,胆管出口处括约肌情绪性痉挛引起的疼痛会和胆结石绞痛一样严重。如果结肠情绪性痉挛发生在腹部右侧下方1/4处,所有人都会认为是阑尾炎。大多数医生也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尤其是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小孩身上。为了安全起见,通常会做手术,但是剖开腹部后医生看到的不过是一截正常的阑尾而已。在另一些人身上,痛性痉挛可能发生在整段结肠上。毫无疑问,这些人的情绪一定很糟糕。

结肠会因为情绪造成多种紊乱,因此各种术语就出现了,比如,结肠痉挛、结肠应激反应等,所有这些不过是指“情绪性结肠反应”而已。

心灵维他命:心情好,饭菜也香

人的食欲和消化与进餐时的情绪和气氛密切相关,有人往往忽视这一点。如在吃饭时争论问题、训斥孩子、看书看电视、谈不愉快的事情等等,这都分散精力,影响情绪,倒人胃口,有损健康。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胃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心理作用比生理作用更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超越了生理器官的生理作用。比如,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往往食欲大振,饭量增加,而且吃啥都津津有味。这时人的愉悦心情便作用于消化系统的生理器官,使中枢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适度兴奋,胃肠蠕动,胆囊收缩,消化道各种括约肌舒张,消化液大量分泌,食物消化及养分吸收便会加快。相反,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不悦的心情作用于消化器官,使人出现对食物不喜欢的状态,各种消化液减少,甚至完全不分泌,从而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如此,则极易患消化道疾病。

为了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应注意改变进餐时的气氛。首先,美化进食环境。有条件可在餐桌上放盆鲜花,把桌面擦洗干净,也可播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其次,切忌在吃饭时数落孩子、争论是非等,应集中精力、心情舒畅地进食。最后,要变换饭菜花样,调剂胃口,增进食欲。

心情不好,口腔疾病的罪魁祸首

口苦、口臭、牙疼等疾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让人尴尬,而且让人饱受疼痛的折磨,那么,这些口腔疾病到底从何而来呢?研究发现,大多数口腔疾病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是引发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

1.情绪不佳——口臭的重要原因

祖国医学中曾提到口臭与情绪有关系。如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其中提到的“郁”和“劳心”指的就是人的不良情绪状态。

现代医学中口臭也被归人心身疾病的范围,认为不良的心境可导致口臭。

不少有心理困扰的病人就诊时,心理医生能发现其有一种特殊的口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情绪有了好转,心境得以改善,口臭也随之明显减轻或消失。

防治口臭的根本方法是去除病因,要重视排除心理障碍,努力改善情绪,把心境调整到良好的状态。

2.不良情绪引发的心因性牙痛

何小姐有一阵子感觉左上牙剧痛,试过很多治疗办法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能去医院诊治,然而奇怪的是,经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炎症及其他异常。后来医生偶然听到她说起曾与顾客发生口角的事情,就详细地向她了解了事情的始末。而就在何小姐与人发生口角之后数小时,左上牙就开始轻微疼痛,后来逐渐加重。根据何小姐的情况,医生做出了诊断:她患的是心因性牙痛。医生通过针刺和暗示性的治疗方法对何小姐进行治疗,几个疗程后就使其症状痊愈了。

何小姐所患的心因性牙痛,其实就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牙痛,其主要特点是:痛点会移动,疼痛与神经的分支不相一致,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此症往往是由诸如抑郁、悲伤、焦虑、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

美国学者曾经对牙病与情绪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80%的牙病患者都曾长期处于愤愤不平或紧张的情绪中。调查显示,那些克制感情冲动的人,大多患有咬牙或磨牙症,而经常发怒或抑郁的人比较容易患上周期性牙龈和牙齿疼痛。我国心理学家也曾对150例牙痛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三成以上的人的牙痛是属于心因性的。

一般来说,情绪波动持续时间越长,心因性牙痛发病率越高,故而心因性牙痛的发病率主要集中在18~30岁的年龄段,而且心因性牙痛患者中,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这与女性的情绪特点有关。科学家研究报告表明,情绪之所以会引起牙痛,是由于消极情绪会使人的血液黏度和血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3.坏心情导致复发性口疮

人生在世,许多事都不可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发展,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受精神刺激是很正常的,有些人因此产生情绪波动时,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粟粒大小的水疱,水疱很快破溃,并迅速形成淡黄色如黄豆或豌豆大小的溃疡点,周围绕以红晕,有烧灼痛感,遇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时,疼痛加剧,经过7~10天后可自愈,情绪不佳时会复发。

4.长期精神紧张易引发龋齿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易患龋齿。这是因为情绪紧张的人分泌的唾液量比情绪稳定的人要少,因此不能很好地清洁牙齿,给细菌繁殖留下了可乘之机。另外,人的唾液能缓冲口腔内的酸类物质,如果口腔中唾液的分泌量减少,对酸类物质的缓冲作用也会减弱,而酸类作用也就会增强,这就为龋齿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应该改变情绪紧张的状况,让情绪保持稳定。

5.情绪消极造成精神性口苦

品学兼优的大三学生张丹丹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一年四季口里很少没有苦味,尤其在考试前或考场上,大脑皮层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那口里的苦、涩、酸的感觉更是明显。她的口苦是三年前读高三天天挑灯夜读时发现的。她为此增加了刷牙、漱口次数,但没有用。牙科医生说她口腔没病,内科检查证明她各个器官都是健康的。原来,她患的是精神性口苦。精神性口苦常在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出现或加重。

由此可见,良好情绪对于口腔保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