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2804400000026

第26章 吸取餐桌上的教训(1)

难免有一道糟糕的菜

满桌子的珍馐佳肴、山珍海味,让人们心情愉悦,这实在是一道大快人心的午餐。很多人举起筷子开始享受饕餮盛宴,可是一个不小心,却吃到了一道难吃无比的菜肴,这实在是大煞风景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道菜味道不佳,就否认了厨师的辛苦劳作,谁都难免有失误。

在资本市场上,巴菲特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他也有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就在不久之前,这位让世人称道的投资大鳄就做了一件赔本买卖,伯克希尔购买的20亿美元的电力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 Corp(TXU)债券可能血本无归。这次投资受到天然气价格的影响,很有可能让巴菲特的投资血本无归。

其实在巴菲特投资生涯初期,巴菲特并没有品尝到甘甜的胜利果实。1962年,在经历过一波持续的跳水行情后,道琼斯指数开始缓慢攀升,但是总体来说,这一年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0.8%。巴菲特所经营的合伙公司成绩优异,他们在逆境之中获得了13.9%的收益。而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则增长到了140万美元。

对于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来说,永远不让自己的钱闲呆在自己的口袋中是他们的毕生目标。尤其是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天才,他总是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动起来,这样才能为自己赚取更多的财富,为此巴菲特一直都在寻找新的目标,于是一家纺织公司闯入了他视野之中。

伯克希尔纺织公司可以说的上是真正的百年老店。1790年,一个名叫塞缪尔·斯莱特的商人来到罗德岛州,在这里创建了美国第一家纺织公司。塞缪尔·斯莱特的员工奥利佛·蔡思在这里学习到了纺织行业的所有生产技巧,随后成立了自己的纺织公司——伯克希尔纺织有限公司,也就是伯克希尔投资公司的前身。

1954年为了扩大经营,伯克希尔公司于另外一家企业哈撒韦纺织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这次合并不起眼,但是却引起了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的注意,当时这家公司的老板之一霍华德·纽曼还曾多次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这家公司的股票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的巴菲特还仅仅是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但是他同样对这家刚刚合并的纺织企业充满兴趣。

在离开格雷厄姆·纽曼投资公司后,巴菲特并没有忘记这家自己钟情的公司,他始终在资本市场上留意着它的一举一动。1962年,连续不断的跳水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下挫,一度跌破8美元,可是这时它每股的运营资金却高达16.5美元,巴菲特认为绝佳的投资机会已然到来。

这一年晚些时候,巴菲特以每股7.5美元的价格开始购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但是这个时候巴菲特并没有想过收购他,他更多的还是希望股价升高后,自己从中大赚一笔。可让巴菲特没有料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不断的增持让他成为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直到这个时候巴菲特才意识到自己买的太多了。

在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第一大股东后,巴菲特仍然有机会全身而退,当时该公司的老板西博格为了夺回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在市场上开始回购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为此,他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向巴菲特提出收购请求,巴菲特虽然不太情愿,但是还是答应西博格。可是最后阶段,西博格却突然出尔反尔,将价格压低到11.125美元,这让巴菲特十分的恼火,他不仅没有出让一股,反而开始购入大量股票,牢牢的掌握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控制权。

作为一家纺织公司,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时它已经乏善可陈了。随着国家工业的不断发展,纺织业已经日渐成为夕阳产业,不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除此之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有诸多弊端,比如公司本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优秀的管理层,资本回报率较低,但不管怎么说,巴菲特还是阴差阳错的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真正老板。

好景不长,在巴菲特拥有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后,这家纺织公司开始走上了一条难以回头的下坡路,没多久就濒临破产了,直到这个时候巴菲特才意识到自己在投资中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巴菲特个人投资生涯的真正起点,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起点却并不尽如人意。值得庆幸的是巴菲特并没有打算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当他发现纺织行业低下的利润并不能为自己带来想要的收入后,他开始果断改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改组的第一步就是彻底与纺织行业告别,在这件事上巴菲特表现的非常坚决,为此他不惜以超低的价格将工厂的设备贱卖出去。与此同时,巴菲特开始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名义开始在市场上进行资本运作,这家破败不堪的纺织公司就这样进入了金融市场,并逐渐成为这个市场中的大佬。

巴菲特认为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自己投资生涯中相当糟糕的一个案例,他从来不去回避这个无法抹掉的事实。不仅如此,他还以此举例,告诫投资者切不可盲目选择那些不具可持续竞争能力的企业和公司。

资本市场上没有不败的将军,即便是聪明如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可即便如此,在他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他依然会犯下错误,让20亿美元打水漂,可是谁会在乎这些呢?它无法抹杀巴菲特在资本市场上的光辉形象,这就好比一道烧糊了的菜,不影响人们继续食用其他佳肴一般。

我们要做的,或者说是要学的,就是不要被一次挫折击败,要善于去总结,只有这样才会在下一个路口,抓住转瞬而逝的财富机遇。

不景气的午餐店

并不是所有的午餐店都能像“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那样生意兴隆。实际上,当你去吃午餐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午餐店门庭冷落,光顾的人少的可怜。午餐店的不景气是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没有特色,吸引不到别人。在选择午餐店时,我们很少会主动光顾那些不景气的店面。

不景气的午餐店去不得,在资本市场上则是不景气的行业碰不得。一家餐馆不景气,我们可以归咎于厨师不好,老板不善经营,但如果是一个行业不景气,那就说明这个行业整体生存困难,是整体现象,而不是个别存在,这样的行业是投资者的大忌。

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投入3.58亿美元在美国航空公司年利率为9.25%的特别股上,在签订合同时,巴菲特特意加入了这样一条,那就是这些特别股可以以每股60元的价格转换成为该公司的普通股票。当然巴菲特也拥有不转换的特权,如果他实施了这一权利,那美国航空公司就需要在十年的时间里回收这些特别股。那个时候,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价格维持在50美元。

美国航空公司的历史并不久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它还名不见经传,1972年兼并了莫哈克航空公司之后,公司的经营才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这以后,这家小小的公司如同变魔法似的开始了它的兼并之旅,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美国航空公司已经成为全美数一数二的航空企业了。

正式介入美国航空公司之前,美国航空公司总裁EdColodny宣布了他们与皮尔德航空公司合并的伟大计划。巴菲特认为EdColodny简直是一个无比神奇的管理者,他相信合并成功后的美国航空公司将成为全美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领头羊,正是基于这一点巴菲特希望在美国航空公司上大赚一笔。

购买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前,巴菲特认为这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类似于赌博。在这场赌局中如果巴菲特输了,那么他依然会得到美国航空公司9%的优惠股息,可是如果他赢了,那他将获得更多的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既然输赢都是赚,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按照巴菲特所设想的那样,这无疑又是一笔完美无比的投资,因为在这之前的七年时间里,美国航空公司平均每年有7%的资本收益率,税前利润始终稳定的保持在8%~12%之间,而公司的市值则从最初的2亿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5亿美元。

然而,在资本市场里是没有如果的。在巴菲特正式购入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后不久,悲剧就开始上演了。1989年9月20日,纽约遭受了一场大雨的袭击。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拉奎机场起飞时,由于跑道湿滑没能顺利起飞,机身重重的摔落在水中,这次事故给还在做着打造美国第一航空公司美梦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

更让人沮丧的是在与皮德门特公司合并后,美国航空公司的经营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顺利,反而问题频发。公司定期航线没有什么准时的纪录,飞机时不时的晚点,客户资料丢失更是家常便饭。为此,人们还给美国航空公司送上了“无用的空中公司”和“美国的恐惧”糟糕绰号,直到这个时候美国航空公司的业绩开始走低。

不过,美国航空公司仍然在积极的做出努力。1990年,公司的管理层在飞机正点运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成绩十分的突出。这使得美国航空公司的运转有了极大的起色,他们迅速由第六名上升至第二名,但是好景不长。这样的改进没有让他们获取足够的盈利,因为这一年中东地区的伊拉克侵略了邻国科威特,这使得国际飞机燃油价格急剧上,原本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番的美国航空公司亏损惨重。

有道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1991年2月1日的洛杉矶国际机场,美国空中公司航班与通勤飞机在跑道上发生碰撞,34名乘客在这次事故中遇难,而这一天正是美国航空公司决定削减机群保险费的生效日期。面对这一连串的遭遇和事故,巴菲特开始承认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幼稚的了。在当年年底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写道:“在未来,我们3.58亿美元的投资,可能只剩下2.327亿美元。

1990年至1994年四年时间里,美国航空公司累计亏损24亿美元,普通股的股东权益损失殆尽。巴菲特虽然每年依然能够从美国航空公司那里得到一定量的特别股股利,这是巴菲特在美国航空公司身上实现盈利的唯一途径。

1994年,巴菲特再次调减了账面上有关美国航空公司特别股投资的价值,这一次他把目标调整为0.895亿美元。即便这样,巴菲特仍不满意,他甚至想过要不要以一半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出售给他人。

1998年2月,美国航空公司开始兑现之前的合同约定,他们开始回购伯克希尔公司手中所持价值3.58亿美元的特别股,这些特别股在转换成924万普通股后,价值大约为6.6亿美元,与最初的3.58亿美元相比,巴菲特的投资依然实现了盈利。但是在巴菲特眼里,这与一场败仗并无二异。

在经历这次失败后,巴菲特将航空业视为最不能碰触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固定成本过于庞大,而它所提供的供给能力又远远的超出了人们的需求。在一次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中,巴菲特告诫那些听他讲座的大学生,一定不要投资于航空类公司。当时,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伯克希尔还投资于航空类公司,巴菲特则自嘲的说:“我的心理医生也问我同样的问题。”

不景气意味着生意差,生意差则意味着收入低,这个道理既适用于餐厅的经营,也同样适用于投资领域。巴菲特用自己的糟糕经历为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则需要从中认真总结,这样就能避免损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