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2804400000023

第23章 午餐也有最佳时机(1)

尝一尝别人不敢吃的东西

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物,很多人对这样的午餐垂涎欲滴,可是令人沮丧的是,它的味道虽然鲜美,但是它的毒性却让人们对它退避三舍。如同无数风光在险峰一样,真正能够品尝到河豚美味的只有少数人,这些人在处理河豚时显得格外小心,他们小心翼翼的将河豚体内的毒素处理掉,然后将它烹调成可口的美味。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投资就如同吃河豚一般,投资者必须万分小心,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亏损”这样的毒物缠身。但是也不能因为惧怕亏损而远离资本市场,因为那同样意味着自己远离了财富。要大胆的学习向巴菲特学习,成为一个在资本市场上敢于“尝别人不敢尝的味道”,这样你才会获得巨大收获。

2008年9月23日,当诸多投资者还沉浸在次贷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时,巴菲特却率先开始在市场上寻找自己的猎物。当天伯克希尔对外宣布,他们计划向华尔街巨头高盛集团投资50亿美元,这个消息被媒体揭晓后,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

一直以来,高盛都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投行之一,即使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他们依然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巨大的号召力。巴菲特高调介入高盛公司,说明巴菲特对高盛的未来长期看好,而高盛在得到巴菲特的支持之后,也将在投资市场上变得更加从容不迫。巴菲特和高盛的强强联合,对低迷的美国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股市开始节节攀升。

如果你是一个足够细心的投资者,那不难发现,投资高盛并不是巴菲特在2008年的第一个大手笔。这一年巴菲特开始不断的将自己手中的钱花出去,他手中持有的500多亿美元现金快速缩水到300亿美元,也就是说他几个月的时间就在市场上购买了200多亿美元的股票,要知道在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巴菲特每年的投资额很少超过100亿,最多的时候也只不过几十亿而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人人向往的牛市。

巴菲特曾经总结自己的投资生涯,他是这么说的:“股票投资的成败在于对于进退之道的把握,只有懂得何时进何时退的人才能在股票市场上游刃有余,屡战屡胜。”很多人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但是却未必明白什么时候是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在巴菲特看来,当别人开始退缩的时候,却是自己大胆前进之时。

格雷厄姆在教授巴菲特投资理论时,提出过一套非常独特的理论,那就是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在陷入困境时,会被市场上的短见者抛弃,这些人热衷于短线操作从而在市场上兴风作浪,这样的做法导致企业的股价大幅下跌。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短线操作者的行为犹如落井下石,但是这也给那些真正善于投资的人提供了获利的大好时机。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擅长于在市场上寻找那些真正值得投资的企业,他们很容易收到市场上情绪的影响。当自己所拥有的股票跌跌不休时,他们便开始充满了恐慌的情绪,生怕自己的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这种情绪让他们轻易的错过了优质公司的股票,而赚钱的机会也就一个接一个的溜走了。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加沉稳,当所有人恐慌、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却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寻找那些能够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企业。很多在其它投资者看来病入膏肓,没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在巴菲特看来却有着持续竞争优势。

当股市中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时,巴菲特喜欢到股票市场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密切的关注着被别人唾弃和抛弃的股票,这些股票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可是巴菲特却将它们当作宝贝,在回到办公室后对它们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研究。

可以说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都在走一条与他人不同的投资路。1990年美国广播公司面临巨大的困境,很多投资者对它失去了信心,一些投资者纷纷在资本市场抛售股票,持续亏损让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个时候巴菲特却逆流而上,他趁机在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廉价筹码。

与当初收购《华盛顿邮报》一样,巴菲特认为传媒业与其它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个行业的产品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而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意味着美国广播公司的市场非常广阔,投资这样的企业投资者必然会从中受益。在这种投资思想的指导下,巴菲特成为了《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诸多媒体的股东,这些公司也无一例外的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回报。

不走寻常路,投资别人不肯投资的公司,是巴菲特的制胜法宝。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全面萧条,很多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不再抱有信心,可是这个时候,却成了巴菲特聚敛财富的大好时机,他开始不失时机的购入那些被市场严重低估的股票。法哥银行就是这些“倒霉蛋公司”之一,虽然它的管理层是业内一流的,服务在整个金融界也数一数二,但是它仍然被人们丢弃,直到巴菲特发现了他的价值。

巴菲特在购入这些别人看来毫无价值的股票后表示:“我们无需像其他投资者那样对股价大跌诚惶诚恐,我们不应该有任何理由在股价下跌时,在股票市场仓皇逃走。事实上,当你此刻留意一下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别样的风景。股价下跌给聪明的投资者带来的是信心而不是灰心。低廉的价格会让我们在采取行动之后,露出慧心的微笑。”

就是凭借着这种过人的胆略和操作手法,巴菲特像那些品尝河豚的勇敢者品尝到了资本市场上的美味,占据了世界富豪排行榜的首位。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们也应该努力的学习他的投

肯德基未必有营养

在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牛排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相对于“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来说,整个美国有着更多的快餐店,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更是多如牛毛。不论是华尔街的精英,还是普通的美国民众,午餐时间来临时,他们更多的时候还是会选择进入这样的快餐店解决自己的午餐问题。

快节奏的生活和大量油炸食物,使得美国民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迷恋上了肯德基老爷爷带给他们的礼物,汉堡和可乐是他们最为钟爱的两种食物。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排斥肯德基,因为它并不能够为人们提供足够丰富的营养物质。

有些人喜欢扎堆,随波逐流,当所有人都涌向肯德基吃一顿毫无营养的午餐时,这些人也会毫不多想的跟进去,从来不会“为什么要进来”。在投资时,这些人同样也会犯这样的毛病,一支股票在受到追捧暴涨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跟着买进,可是他们从来不去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买入?”于是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亏损的厄运。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巴菲特数次遭遇了令人惊叹的牛市,可是他却很少在这样的大牛市中斩获财富。1968年,美国的资本市场达到了一个近乎狂热的状态,当时每天的平均交易量都达到了1300万股,比前一年的最高记录都要多出百分之三十。那些股票经纪人们每天忙的不亦乐呼,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当时所有的投资者都准备在这个疯狂的牛市中攫取财富。

1969年,当道琼斯指数攀升到1000点以上时,整个市场都为之疯狂了,所有的人都在不停的买进卖出,这个时候巴菲特却陷入了痛苦之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因为巴菲特对眼前的一切完全看不明白,市场的狂热程度已经远远的超出他的预期,如果继续坚持下去,自己的财富很有可能会付诸东流。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巴菲特决定退出股市。

当年五月,在所有的投资者都吹响胜利的号角,盼望着道琼斯指数再创新高的时候,巴菲特毅然决然的宣布解散自己的私募基金,没有人明白巴菲特的这个决定,很多股东为此责怪巴菲特,而巴菲特则宣城:“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因为一年之后,道琼斯指数重新回落到低位,很多股票的票面价值仅仅是1969年年初时的一半,大部分投资者亏损过半。

在经历了三年的熊市之后,1972年美国股市再次卷土重来,掀起了一波大牛市,几乎所有的股票都迎来了一个高涨期,尤其是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得克萨斯仪器等,被人们称之为“漂亮50股”,成为所有投资者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可就在所有人都欣喜若狂的时候,巴菲特却又一次犯难了,因为他觉得市场上已经没有能够让自己心动的股票了,面对“漂亮50股”高达80倍的市盈率,巴菲特不知所措。

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开始抛售了伯克希尔市值1亿美元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巴菲特只保留了16%的资金,剩余的84%巴菲特悉数投入到了债券业务当中。

这次牛市时间比68年那一次更加短暂,仅仅一年之后,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漂亮50股”就被人们疯狂抛售,股价大跌,很多在69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被这一轮熊市压的喘不过气来。到1974年,暴跌是趋势依旧不见缓解,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几乎所有的股票市盈率都变成了个位数

当然巴菲特也为此而付出了代价,那就是他错过了很多能够为他带来更多收益的股票。比如1999年那波大牛市之中,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这是美国继196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次市场的上涨的主要推动力网络和高科技股票。但是倔强的巴菲特并没有买入这些股票中的任何一支,他仍然坚决持有手中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

结果,这些传统企业并没有给巴菲特带来财富,相反他们还让巴菲特亏损了20%,这就意味着在这轮大牛市之中,巴菲特远远输给了市场。可以说,这一年是巴菲特投资生涯最失败的一年。

这一年的股东大会上,很多股东纷纷指责巴菲特,认为他错过了最好的机会。许多媒体也开始纷纷对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开始评头论足,在他们看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已经过时了,可是即便这样巴菲特依然不为所动,他认为自己不需要盲目的跟随大众。

在回顾自己的投资生涯时,巴菲特总是喜欢引用1986年年报中说过的一段话来阐述自己在牛市中的操作策略:“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准确的来说,1999年的大牛市巴菲特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因为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美国股市分别下挫9.1%、11.9%、22.1%,那些为人们引以为傲的科技股亏损严重。美国股指跌幅超过一半,而巴菲特手中的股票却逆势上涨30%。

所有人都推崇一件事物的时候,盲目是大多数人的本性,就如同门庭若市的肯德基,人们一窝蜂的闯进来,却根本不知道它有多少营养。资本市场上需要的不是这样的人潮汹涌,需要的冷静,如巴菲特一般的冷静。

菜烧好前,谁也不知道味道

牛排虽然好吃,但是再厉害的厨师也无法在牛排出炉之前告诉你它的味道,因为这是无法保证的。一道菜在烧好端到餐桌之前,所有的允诺都是白费口舌,好吃不好吃谁也不知道。因为即便在厨师看来,这是一道完美无比的午餐,可是不合你口味,那这道菜便一无是处了。合口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一道菜在端上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投资也一样,在结果真正出来之前是没有人能够预知。很多人觉得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叱诧风云,那是因为他具备先知的本领。但是巴菲特却认为,那些试图对市场进行预测的行为的人实在是愚蠢透顶,他从来都看不起那些靠预测市场走向而哗众取宠的人。他说:“任何预测市场的行为都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任何成功的投资从来都不是由于预测市场而得来的。”

在巴菲特的眼里,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选择值得的投资企业,然后对其进行投资,并坚持长期持有。只有这样的投资者才是成熟的,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对市场进行预测,市场上的短期波动和行为根本无法对这种类型的投资者产生影响。

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成为会巫术的魔法师,未来的一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获知的谜团,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静静等待。既然人们无法准确的得知未来将要发生什么,那就不要试图去分析未来,那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市场上有很多投资者十分迷信分析师的预测,这些投资者认为分析师能够给他们一个清晰、准确的未来,为此他们会认真的听取分析师的意见,盲目的推崇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当分析师说某支股票会得到资金青睐,具备上涨条件时,人们便会毫不犹豫的买入这支股票。分析师说某支股票存在下跌的风险,很有可能进入下跌轨道,于是人们开始纷纷抛售这支股票,这样的投资者,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只会盲从。

与别人相比,巴菲特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他从来没有试图去预测股价的走向,他始终将老师格雷厄姆的话当作自己的投资信条:“离华尔街越远,你就越会怀疑那些所谓的股市预测或时机。”并且他还说过:“我对于预测未来没有任何兴趣,我将永远坚持我的想法。预测未来除了会浪费时间以外,另一个坏处就是它会让我们手足无措,酿成大祸。”

虽然分析师个个口若悬河,但是巴菲特根本不会把他们的雕虫小技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分析师就像算命先生,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为别人占卜未来,其实他们也只是借此讨个生计而已,连他们自己都知道推测是不靠谱的,不然他们早已成为比巴菲特更富有的人,而不会靠推荐股票来赚取微薄的薪水。

市场总是瞬息万变,一些自以为是的股评家和分析师从过往的经验中获得成功,于是他们便以为从此股票市场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这让他们变得不知所以,在投资时变得信心百倍、底气十足,开始向其他人推荐股票,并时不时将自己过往的成绩拿出来炫耀,但是聪明的投资者一眼就可以将其中的漏洞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