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金色笔记》等书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88岁的莱辛女士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坦言“得奖受累”。她说自己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创作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她说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他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她还说:“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接受采访,花时间去拍照”。
在当今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里,请记住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真理:人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活和健康的所需物品并不多,超乎于此的是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于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
现如今的人们是活得越来越复杂了,结果得到了许多的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了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就是温饱问题。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会不断膨胀的。富了还可以再富,于是你就永远不会满足,这样物质就成了你唯一的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人活在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做一些违心的事。但是,一个人只要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一个底限度。远离那些麻烦的交际和应酬,实在算不得是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我们因此而获得了好心情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爱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只会是更加的宽阔。
许多的事情,我们都认为是必做的,那只是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里。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时,我们就会去判断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那么,我们即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不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呢?从而为享受生活而留出更多自由的时间。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东西是可有也可无的,有了也许增色,没有也无损本质。有些东西是不可缺的,缺了或许就不是生活。什么东西可缺,什么东西又不可缺,全只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全凭我们的思想和欲望所控制着!
1.简单生活不是梦
郑璇问神会禅师:“什么是道?”
神会禅师答:“没有名称是道。”
郑璇又问:“道既然没有名称,为什么称之为‘道’呢?”
神会禅师答:“道本身始终不言说,称之为‘道’,只是因为需要回答问题。”
郑璇接着问:“道既然是虚设之假名,那么没有名称是真的吗?”
神会禅师答:“也不是真的。”
郑璇再问:“既然没有名称也不是真的,那么又为什么说没有名称是道呢?”
神会禅师又答:“这都是为了回答问题的缘故,才有言词解说。如果不提问题,那就始终没有言说。”
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禅的境界是自主、解脱、安静,禅也是促进快乐的源泉。能够透彻理解禅的真谛,学会随遇而安,就能把握人生的主题。能在物欲横流的复杂社会中,化复杂为简单方能做到入而能出,往而能返,才能活得自由、畅快、游刃有余、潇洒轻松。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人们过简单的生活时,常常羡慕复杂的日子;而在经历复杂日子的折腾之后,又企盼回到简单的生活之中,这就是生活中的走“O”型。其实,生活本不该复杂,是人们在私欲、面子、虚荣心和盲目攀比之中,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复杂化了。
1845年,28岁的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提着一把斧子只身到康科德郊外的瓦尔登湖边,亲手建起一座房子。他把生活简化到了极点,每周仅用2角7分钱来维持生活,一年只用6个星期去谋生,其余时间全留给自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观察、阅读、思考、写作。两年后他写出了经典之作《瓦尔登湖》。
他以此亲身试验证明:人,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一无所有照样能在大自然中愉快地生活。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完全不能与梭罗那个年代同日而语。
但是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社会怎么变化,人还是吃五谷杂粮,还是离不开吃喝拉撒。要维持生命,无非是餐食三两米,夜眠五尺床这么简单。至于住豪宅,乘香车,吃燕窝,穿名牌,那是经济发达之后人们追求奢华,着意为脸面贴金而已,并非生活所必需。
简单生活,把紧张的心情放松,将急驰的脚步放慢,让疲惫的双眼歇下来,欣赏一下身边的景致,就会心旷神怡,快乐无穷!“简单是福”的道理就这么简单。
2.活得简单才快乐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洗脸吗?你肯定会说:“废话,谁不会洗脸?”且慢,告诉你吧,现在的洗脸可是一门专门的技术,如洗脸怎样用食指和中指由内向外轻轻地打圈,如何突出重点,先从容易出油的部位开始清洗;如何护肤,第一步是清洁皮肤,第二步是收敛毛孔,第三步调理滋润。你以为这是简单的事啊?告诉你,时代不同了。
不同在哪里?人对生活的需求,还是吃喝拉撒睡,问题是细节却大大地复杂了。现在多少人电脑坏了,不会写字;电话坏了,立即与外界失去联系;没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几乎就无法生活了。早晨出门前,女人们常常不知该穿哪套衣裙,化妆该抹这霜还是那露,头发是染红还是染黄……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生活已经把我们折腾得疲惫不堪了。
《唐·吉诃德》里有一个片段:桑丘问表弟说世界上第一个翻跟头的是谁?表弟回答说这个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等我以后回书房去翻翻书,考证一番,下次见面,再把答案告诉你吧。桑丘过了一会儿对他说,刚刚问的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想到答案了,世界上第一个翻跟斗的是魔鬼,因为他从天上摔下来,就一直翻着跟斗,跌到了地狱。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忍俊不禁,原因是桑丘的回答非常简单,但它也包含着一种极其朴素的智慧,正如他的主人表扬他说,桑丘,你说出来的话,往往超过你的智慧呢。有些人煞费苦心,进行考证,但得出的结论往往既不能增长见识,也不能增添常识,真是毫无意义。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很简单,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很多时候都只是相当于一年级的数学一样,或者根本就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的人看待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的思维一样——打开笼子数数不就知道了?干吗费那么大力气列那许多方程式来计算。更重要的是为何把鸡和兔一起关在笼子里呢?只不过有的时候人们走了太多太远太辛苦的路,却意识不到有些路是根本就不必走的。
我们时常有这样的体验:一幅画,它感动我们的并不是浓墨重彩,而恰恰是那纯净而简洁的一笔。正如一位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的女孩,是她那清纯脱俗的气质让人怦然心动。
许多老外到中国来,热衷学习使用筷子,坚持拒绝使用刀叉,好像不用筷子就不能品味中餐的美味。可是有一件事许多外国人始终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么喝汤?
有老外自作聪明地说:一定是有一种像吸管那样的筷子,平时夹菜吃饭,喝汤的时候就放在嘴里吸。当后来有人告诉他们中国人喝汤的时候把筷子放在一边,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国人听了,似信非信:就这么简单?
很多问题,本来就很简单,只是我们把问题复杂化了。
生活本就简单。对就对了,错就错了;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笑就笑了,哭就哭了。哪有那么多麻烦、计较和周折,又哪容你翻来覆去地随意更改。生命太短暂,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
道理就这么简单,生活还是老样子,就看你怎么想了。
人心就像一间小屋,它的品味高低,全看我们如何充实。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谁都希望能抓住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多领略—些人世间的风花雪月,良辰美景。为此,我们不妨活得简单些、轻松些,最好能做到精神简约,心灵淡雅,生活俭朴。
如果你总是拿一些世俗的东西充斥心灵,这间小屋必定黯然失色;而你若采山之刚直、水之清秀、花之碧香、月之皎洁来充实它,这间小屋必定清清静静、优优雅雅,人生如何不快乐?
现代社会,物资异常丰富,但太过丰富,对生活也是一种负担。因为美酒佳肴,日食夜饮也会乏味,倒不如粗茶淡饭更简单有味,更滋味悠长,更令人回味无穷。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不能够活得单纯。其实,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向生命去索取什么,不要为了什么去给自己塑造形象。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活得简单些,就是要超然于物外,活出真性情,活出好心情,活出真幸福。
人生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信赖,少一些猜疑,多一点豁达,少一些算计,活得简单一点才是真。简单平实的日子,淡如云絮,如静静的池塘,虽然没有洪水的暴涨,大雨的滂沱,但正是深思、静思,调整自己的时候。此时的你保持心态的稳定,便会发现许多生命的真谛,活得虽然简单些,但你能从中体味出很多深刻的内涵,享受到平淡的乐趣。
活得越是简单,越是自由,你的心灵也会随之变得更加充实而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