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教授给出的28条快乐法则
2804200000015

第15章 法则十一 当下——快乐在于当下解脱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是会去掩饰、逃避、后悔很多事情,其实选择一直在我们身边,路一直在我们脚下。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

人为什么会有“不在当下”的感觉,这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而且往往并不是因为一个人是否聪明、有能力,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等来决定他是否有活在当下的个性的。几乎所有人,无论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智商如何,皆有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有不在当下的倾向。

许多人在走路或坐车时,皆很明显地在想心事,表情凝重,有人甚至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担心什么;有些人不一定是在想某一件事,但他们整体的精神状态会让人觉得他们存在于另一个遥远的地方,飘飘荡荡的。另外有些人总是要找一些事做,来分散注意力。

人们往往会把自己保护在重重设防的内心世界里,而不肯出来面对真实的人生及世界。事实上,许多创造行为的产生,就是想要在自己心中创立一个自己想要存在的理想世界,而不愿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另外,有些人老是把自己弄得很忙,连一刻闲暇的时间都没有,或一有空闲就打电话找人聊天,一聊就是几小时。事实上这都是某种形式的不在当下。换句话说,也就是一种形式的自我逃避。人若不能走出自己的心之牢笼,谈什么修行、解脱,那是不着边际的。

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去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作无谓的回忆与计较,所以无悔。

人如果能专注地投入一件工作,就算这个工作是很繁琐的,只要他能活在当下,就能在其中体会到一种喜悦。但如果他无法专注地投入工作,不管是因为没有兴趣或无法专心,只要他不能活在当下,就算是简单轻松的工作也会令人觉得度日如年。

《一切漏经》中指出,人如果不智地作意思维他不当作意思维之事,忧悲苦恼就会滋生或增长。这些不智的思维包括:

我在过去存在,还是不存在?

过去我曾是谁?我曾怎么样?后来我又曾如何?

我于未来将存在,还是将不存在?

未来我会是谁?我会怎么样?然后我又会成为什么,变得怎么样?

如果老是想自己会成为什么,变得怎么样,他就不是活在当下了,而是把自己凭空想象在一个未来不可知,但却如梦一般的世界里。这个梦的世界虽然美丽,但它是一吹就散,一碰就破的。人如果老是希望呆在一个梦里,不仅会精神恍惚、神不守舍,而且会紧张、神经质、容易疲劳且健忘。这种人是不实际的幻想者,能说故事,但头脑不清。

许多有文学及艺术倾向的人都有这一面的性格,常常觉得忧愁、沮丧,心情像天空的浮云一般,时晴时阴,不可捉摸控制,执著较严重者甚至可能自杀。但可惜的是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自己有杰出的天赋,却无法摆脱心中那一股莫名其妙的哀愁。有人甚至自嘲地认为那是艺术家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其实问题非常简单——这人没有活在当下。不活在当下而活在另一个自我创立的世界里,无论那个世界有多美、多好,过这种生活的人毕竟是痛苦的。依佛法的理论看来道理很明显,因为那个世界是不真的缘故。

不真,则处处和现实的世界及人生相冲突。如何跨越这一个梦与现实的鸿沟?很少人能处理得很圆满。而要用自己的心力去维持一个不真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故执著地活在假想的世界而不活在当下的人,想要不忧恐怕也是很难的。

的确,活在当下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现。当一个人能由自己种种的心之世界中走出来,不忧不惧地面对并观察真正的自我及人生时,他一定会是个有能力且能有益于这个世界的人。他不一定能成大功、立大业,但他一定能巧妙地把自己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利益自己及他人,这就是儒家所谓的唯至诚者能尽其性了。人能够尽其心而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有益于众生,这才是个快乐的人。

1.认真地活在当下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的。”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我们常说,等我老了,要去环游世界;等我退休了,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

我们都以为自己有无限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现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们就不会活了半生,却出现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做人,要活在当下。

北欧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相,大小和真人差不多。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觉得于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了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这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本来耶稣相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群众不疑有他,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众的心声。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当他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钱。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求耶稣降福他平安。正当他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就里,两人吵了起来。这个时候,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

伪装成看门的耶稣出现了,指着十字架上的看门人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是用来嫖妓的,可是对那穷人,却可以挽回一家老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纠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这是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寓言故事,但却透露出这样一种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应该怎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所以,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

2.活在当下的积极

“积极”这两个字,我们通常都会把它和乐观、开朗、进取连在一起。既然积极是正面的,如果说太积极也不好,可能会有人不以为然了。

事实上,积极到了某一个程度,是会形成压力的。很多人虽然做事很积极,可是却积极得很紧张、积极得很忧愁、积极得很痛苦,不管到最后失败还是成功,过得都不是很快乐。

这都是因为得失心太重的缘故,本来只希望工作完成就好,接着又要求更好,等到达顶峰了,又担心会有不好的情况发生,随时随地都在担心忧虑。即使成功了,也还是处在紧张的情绪和紧绷的压力下,当然不会快乐,自然也称不上乐观或开朗。

所以,积极虽然会带来事业的成功,但成功以后呢?如果不懂得保持平常心,反而会失去快乐和应有的开朗。

想要积极而不紧张,或是没有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得失心少一些。少一些得失心的意思并不是不进取,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把耕耘当作自己的责任,尽责任去播种、施肥、浇水,该做的工作不断去做;以乐观的态度期许未来,相信一定会有好收成,其他的就顺其自然了,不需要太忧虑、太担心。即使收成不好,也要告诉自己:“大环境不是我所能掌控的,我只要努力就好了。”欣赏自己努力的这一份精神,而不要把心思放在对结果的斤斤计较上。

试着欣赏积极付出的自己,曾经努力过的,无论结果是什么,都不会白费,也都会很值得。因为用了心,就不会浪费生命,即使不成功,也换取了经验,得到了自我的成长。

还有一种过度积极的人,因为希望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所以就会很心急,而这种心急,不但不是积极,还会妨碍积极。所以有人常常说:“对工作,应该要赶,但不要急。”只要把工作的顺序安排好,好好的运用时间,按部就班去做,一定能做得完。

工作要赶,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就那么多,如果想多做一点事,就一定要赶,可是一定不要急。能够赶而不急,虽然睡眠时间少一些、累一点,因为不急就能够心平气和,就不会心浮气躁,身体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否则一急一紧张,就会心浮气躁,血压跟着升高,对身体反而是种消耗。

“工作要赶,不要急”,很多人一时间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概念,这需要一些时间的体会和练习。每当心里急的时候,就提醒自己:我这是“赶”,我不要“急”。

有个弟子曾经跟师傅说:“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因为我总是想用很短的时间做很多事。每次做着这件事,就会想着下面一件事。”

师傅说:“你做着这个,又想着下面那个,当然急了。因为你的心根本没有放在你正在做的事上,这样子很可能连手边的事都做不好。”

弟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说:“师父,原来真的可以赶而不急。”他告诉师傅,他学会了把握当下,当下只努力做眼前的事,下面的事等一下再去想。他说:“自从我不急了以后,不但能享受做事的乐趣,而且也做得比较快一点了。”

只求好好的、实实在在的活在当下的这一秒钟,不担心下一秒钟会怎么样,像这种活在当下的心理,才是最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