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生命智慧
2792200000051

第51章 老兵不死是因为不怕死

老子所以要不断提醒人用诡谲辩证的思维看待人生,最核心的一个原因是:人性本质上就是由矛盾的两端综合而成。这矛盾的两端就是要求自由、永恒、圆满、绝对的无限性(心灵),与注定是偶然、短暂、残缺、相对的有限性(肉身)。

那么人要怎样克服这有限性的限制以实现人自由无限的愿望.呢?老子说强求克服是不可能的,唯一可通之道是老实而且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有限,也就是尊重自己的局限(服贫、服贱、服老、服丑、服气……),遂奇妙地因此不怕种种局限了(贫贱又如何?老丑也无妨!)。这时我们不是在现实上克服了有限性,而是在心灵上超越了有限性。了解心灵、肉身,本来不必互相妨碍,肉身自有限,心灵自无限。所谓“上帝归上帝,西泽归西泽”。人便能既有限既无限,即使在贫贱忧戚中也悦乐恒常了。这就是所谓“知不知,上”(明白有些事情是我管不着的,这就是最高明的人生态度)。

但一般人却做不到这样达观,总是强求克服,明明自己不懂的事,却强说懂;管不着的事,还硬要管(不知、知,中文的知有认知与掌管二义),结果徒然酿成^的冲突、疲累、挫折、失望。老子认为这就是^生最主要的病痛,无非是来自强不知以为知(不知知,病)。

所以,要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人生普遍常见的病痛呢?老子的意思就是劝人要时时提醒自己,正视这个陷阱,不要一不小心又掉进自以为是的窠臼。这就是所谓“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正因为人能时时警惕这可能的病,所以才反而不会生病。第一个病字是动词,“病病”就是“以病为病”、“不假装没病”的意思)。像这样的说法或者态度,就是所谓诡谲辩证的思维。真的,气候乍变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心里自我提醒“别感冒了”的人,确是比较能避免感冒的,因为他的自体免疫功能因这一点心灵的警惕而提高了。同样,不怕失去的才真有资格得到,也是因为这一点心理准备使他能坚强而坦然地面对失败,进而能从失败中也收获到促使生命成长的意义吧!

而所谓“圣人”,无非就是这样一种心灵自觉、心态健康,生命无论如何都不受打击,且反而能逆势而上的人罢了!但圣人怎能做到如此坚强的地步呢?(圣人不病)也无非是因为他能念兹在兹,时时警觉,所以才能免疫系统良好,因而永不生病的吧!(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2002年6月27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