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生命智慧
2792200000005

第5章 出卖自我去换取名利值得吗?

我们常常以为人生的苦痛来自于我们所遭遇的事实,所以才会有“幸”与“不幸”的观念。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好命人总是令人艳羡,出身寒微就难免自怨自艾,感慨生不逢辰。

由此引申,于是有钱有势的人就不免趾高气扬,自鸣得意;条件不佳的人则要努力打拼,力争上游。结果是社会资源有限,僧多粥少的态势下,自然就不免争得头破血流,人生也不免求乐反而得苦了。

要真有效避免掉进这个陷阱,还是得回到苦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源头才行。原来苦痛并非源于人生所遭遇的某些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人生际遇所持的态度。换言之,这根本就是人生观的问题。

怎样的人生观是谬误、危险,足以带来灾祸的呢?就是外求的人生观,也就是以为价值根源在外,遂不免将自我寄托于名利、投射于外物的人生观。这时,既然他所认定的某些外在条件已经成为他的命根子,为了争取,为了维护,必要时是不惜以身相殉的。但这真值得吗?老子忍不住如此质疑与提醒:外在的名与利(货)与自我比起来,哪一样才是真我(孰亲,亲就是自我)?哪一样才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孰多)?放弃名利以保全自我,与出卖自我以换取名利哪一样更糟(孰病)?

而答案似乎是很明白的,真我才是无可替换的无价宝。连耶稣都这么说:“获得了全世界却丢掉了生命,值得吗?”真的,健康自然、不扭曲不变质的自我才是价值之源、人生悦乐的主体。俗话不是说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名利权位不是不好,但若必须以出卖自我、委屈良心的痛苦代价去换取,就真是大可不必了!但可叹世人却十之八九都看不破,争到了小利,却不知丢掉的更多(甚爱名利却大费精神,多藏珍宝其实赔上自我)。汉朝的贾谊早就感慨过了:“贪夫殉财,列士(知识分子)殉名,夸者(权利欲旺盛的人)死权,众庶凭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各类人所殉不同,自我出卖的悲剧却都一样!

所以,还是回归以真我为本的人生观吧!而奇妙的是,当自我明觉,人生幸福便当下即是,不假外求,粗茶淡饭,都有至乐。这就叫“知足”、“知止”,这才是安宁稳妥,可大可久的人生至道啊!

——2001年7月11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