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生命智慧
2792200000045

第45章 怎样透入形上世界?

辩证的思维,就是要人从一般常识错认的人间假象人手,层层剥落,步步翻升,以愈来愈接近真实,也就是渐次还原回人生本来的存在样态,也就是所谓自然。

我们前面已经交代过:一般人错认为真的人生,其实是经过人将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套上去,以致把真人生遮蔽、钉死的假人生,这称为“静态观”。然后,若将这人为的成见执著(皆知美之为美)拿掉,人生就会恢复(或说重新露出)它活泼流动的原貌,这称为“动态观”(知美之为美,实为恶)。然后,我们就可能更完整地掌握住这复杂变动的人生,了解它无非是由两端(或众端)交替而构成(有无相生),这称为“整体观”(人生是相反两端合成的整体)或“平等观”(所以有无、难易两端是平等的)。

能辩证翻越到这一层,已经算是善于处世、经验娴熟的人士了,所谓深通人情世故。但毕竟还只能算是一种经验智慧(所谓世智,也就是由经验归纳而得的见识)而非形上智慧。经验智慧局限于现象,常随时变而有差异。要勘透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还需翻过经验这一层,以形上智慧去掌握绝对永恒的生命真理才行。就如同西方早期的逻辑学,也是从日常经验归纳而来(故称为经验逻辑),也因此受经验局限,不能掌握纯理本身。所以到后来发展出数理逻辑,才摆脱了经验的拖累,了解到纯理的世界。

在知识哲学如此,在生命哲学也一样,要跨越了经验的局限,启发出形上智慧,才算进入哲学的领域。但这一层要怎样辩证跨越呢?就不如前面由静态观到动态观到平等观那么容易,稍稍深入思考就可以了解。在这里需要一种真正的“思维的跳跃”,也可以说要“从思维跳跃到不思维”,也就是要试着停止思维(包括归纳、演绎、分析、比较……),而直接冥悟;试着用我们整个生命(或说整个心灵)融进这流动的世界,感受到这整个永恒绝对的世界、人生、宇宙的本身。这时世界不能说静,也不能说动,它包含所有实存之动,但不停留在任一动相(所谓动而无动相),也包含所有概念标定之静,但也不执著于任一静相(亦可称静而无静相),这乃可总称为一形而上的、绝对的静(不与动相对的静,而是动静一如的静)。这也就是老子说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不言,都是指不在现象界,而翻越到形上界。这则可称为“超越观”或“绝对观”。到这时才算是一种形上智慧。

这一步的确是难的,读《老子》能不能深入、透彻,这一步是真正的考验。

—2002年5月16日台湾《中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