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自缢而死。在曹雪芹笔下,加给她一个“自缢”、“淫丧”的恶名声。
但是,也是在曹雪芹笔下,却又给了她一个轰轰烈烈、高贵堂皇的殡葬仪式。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为什么她有如此的结局呢?
《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目是:
“秦可卿死封龙禁卫王熙风协理宁国府”。
在这一回中,正如其回目所标示,曹雪芹主要写了两个内容。我在这里,仅解析“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的有关部分。
关于“秦可卿死封龙禁卫”,书中(据《庚辰本》)的有关的原文是这样写的: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生(脂评:又起波澜,却不突然),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 甚不自在。(脂评:善起波澜。)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脂评:妙!大权也。)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脂评: 轩名可思。)献茶。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蠲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遭……接着还有戴权大段的话,(脂评:奇谈,画尽阉官口吻)和一些过程,此处略。再看下面有关原文:
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灵前供用执事等物,具按五品职例;灵牌疏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
更有两面朱红销金大字牌位,竖在门外,上面大书:“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对面高起着宣坛,榜文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庭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在这些文字之书眉上,有“脂眉评”写道:贾珍是乱费,可卿却实如此。
“脂评”说:“可卿却实如此。”我认为是说:“秦可卿死时,加给秦可卿的这些封号,确实是如此的。”
虽然曹雪芹在回目上写着:“秦可卿死封龙禁卫”,但《红楼梦》在正文的表面上,秦可卿并没有直接“受封”,给读者的印象是:受蠲官后做“五品龙禁卫”的丈夫贾蓉的影响,她才有了“龙禁 尉”的封号的。当然,大家也都会认为“妻以夫贵”这是很自然的事。
其实不然。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依照原文,“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这里的“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显然是私情。而“坐了大轿,打伞、鸣锣”,则俨然是一种执行 公务的架势,绝非个人行止。
为了弄明白戴权此行是“执行公务”,可以以北静王的“执事”为证,加以说明。这一段的原文是这样的:
(北静王)五更入朝,公事已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
按说北静王来参与秦可卿的正规的殡仪路祭,他自应“坐大轿、鸣锣张伞”。曹雪芹故意让他“入朝、办公”,而后原班的“执事”转道致祭。岂不说明戴权的“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也是“执 行公务”。戴权既是“执行公务”,所以,脂砚斋才指出,戴权是“大权也。”“大”字可以读“da”,(如:大、小。)也可以读“dai”(音戴。如:大夫)。如果认为:“戴权”就是“大(音:戴) 权”,说此太监他很有权势,我认为不很恰当。我认为脂砚斋在这里所批的“大权也”,只是指“权”字而言,并不含“戴”字在内。
在当时封建王朝时期,什么“权”最大?当然是“皇权”。脂砚斋在这里说的“大权也”,应该是指:“皇权”。而“戴”字依其谐音,可以是“带”或“代”。这样,“戴权”岂不就是“带着皇权 ”或“代表皇权”者了;掌宫内相戴权既然是“带着(代表)皇权”到贾府来的,那他当然是来执行公务的。那么,他来贾府究竟执行什么公务呢?我认为,戴权到贾府来执行公务,就是“宣旨”的。就 是皇帝让他领旨来给贾蓉、秦可卿追加封号的。何以见得呢?
曹雪芹的原文和脂评中已写出,如下:
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脂评:轩名可思。)按着脂砚斋的指引,“逗蜂轩”的谐音,岂不就是“都封,宣!”吗?也就是说,皇帝的旨意,不仅是给贾蓉封了职务,也给秦可卿加了“封号”。我们可以进一步研讨:贾蓉是“五品”,秦可卿应该是几品?对此,可以先看看曹雪芹书上的原文,是怎样写出有关问题的。先看看书上对送殡时几个“王府”路祭的描述:
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 孙犹袭王爵。这一段说明两个问题:
1.这里点出四个“王”,南、西、北三王都是“郡王”,东平王在第十一回内点明是“郡王”。(清制:“王”分“亲王”与“郡王”两级,“亲王”为上)如此则四个“王”都是“郡王”了。
2.这里又点出:北静王“及今子孙犹袭王爵”。说明他是一个现职的“郡王”。从以上两点,结合“逗蜂轩(都封、宣!)”的隐意,可想象出戴权所宣旨意中,至少有两个内容。
1.宣布加给秦可卿和贾蓉的封号或职务。
2.宣布什么等级的官员可以参与秦可卿的葬仪。
对于第1点,我认为:贾蓉不论其官衔若何,其官阶则不能超过“四品”。因为贾珍才是“三品”。这里加给“五品”,应该是另有所谓的。按说,贾蓉是“五品”,秦可卿也应该是“五品”。但 从原文可以看出:送殡的最高品级是“郡王”,“郡王”给“五品”送殡,与制不合。(曾有报导:清代有过王公给一个石匠送殡的事,因不是皇帝批准的,属违制。很多官员受处分。)所以,我认为 秦可卿死后的“封号品级”,应该高于或等于“郡王”,否则,诸“郡王”给秦可卿的送殡,也是“违制”的。而高于或等于“郡王”的封号,对于秦可卿来说,就只能是相当于“郡主”或“公主”一 类的封号了。(淖仪的《我的前半生》内有注:清代皇帝的女儿封“公主”,亲王的女儿封“郡主”。)其实,从第十四回的回目“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八个字上,也能看出些“门道”。按书上所 说,秦可卿死后,贾蓉蠲官得了个“龙禁尉”,这个职衔是加给贾蓉的。既然是加给贾蓉的,秦可卿就不可能也被封为“龙禁尉”。“男子”可以做“龙禁尉”,“女子”怎么能做“龙禁尉”呢?总不能 说:因为贾蓉是“龙禁尉”,秦可卿就自然是“龙禁尉”吧。对此,我认为:曹雪芹在这里本想讲出真相,可又不能直接说,不得不“隐”了一下。于是,秦可卿也封成了“龙禁尉”。我想依照曹雪 芹的本意,十四回的回目按其谐音应该是:秦可卿死封“龙近位”也就是说:此“龙近位”非彼“龙禁尉”,秦可卿的“封位”是在皇帝那条线上,并且离皇帝很近。那岂不就是“郡主”或者“公 主”吗?从此处可以看出,这样的解析和前文的分析结果,是一样的。对于第2点,就好确定了。秦可卿的封号既定,则戴权宣读的旨意中(这一旨意,也许不由戴权在贾府宣读,但必有此旨意)必然会 有:“有旨。亲王以下文武百官,准其参与吊唁”等词。我们可以看看《红楼梦》第十四回所描写的“四王的路祭、六公(加宁、荣为八公)等等的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的送殡队伍”,就会明白: 首先有秦可卿的高品级的封号,其次才会有皇帝准许参与者官阶的旨意,最后的结果也才会有那样壮观、堂皇、豪华的送殡场面。对于秦可卿的死后封号,我们虽可如此分析,但曹雪芹毕竟没有明确 写出。我们可以从书中再找出些与其有关的文字,加以说明:
1.灵牌疏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
2.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庭紫禁道前侍值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
3.榜文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妇防护内庭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从以上三条看来,在秦可卿的“灵牌、铭旌、榜文”上,除了“恭人”略表示其“品级”为“四品”之外, 再都没有其他的标示。不过,即使是个“四品”,也说明秦可卿的“封号”,不是依贾蓉的“封号”而定,而当有别论。“逗蜂轩(都封宣)”不就点明“都封”,即“贾蓉、秦可卿”都加封号吗?秦可卿 的封号品级当然不是随贾蓉而定的。
秦可卿的品级不依贾蓉而定,而只有“四品”,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曹雪芹是有意作出安排的。如定为“五品”,则令人感觉她是随贾蓉而定。如定的和“郡主”一样,则不合曹雪芹的本意。因为 曹雪芹在书中专注“隐”写秦可卿的高贵,对表面上的她,只加给她“一个出身于养生堂”的人,毫无高贵可言。如此这般,在书中文字的表面上,就把她的“品级”定成略高于贾蓉的“四品”了。 对秦可卿的“品级”,我在此突发奇想:秦可卿是“四品”,为什么不可以是“似品”呢?贾蓉是“五品”,秦可卿难道不可以随之是“无(五的谐音)品”吗?譬如说,“公主”、“郡主”等,应该是怎 样论“品”呢?不正是“看是‘似品’却‘无品”吗?我是太开玩笑了吧?不过,我觉得:曹雪芹在书中的很多地方,对一些问题,“隐”写得巧妙、谐谑,实在是耐人寻味、令人叹为观止啊!
《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目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仔细探究,回目说的还真是“指”封了秦可卿。何以见得?按戴权的话说:
“……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既是咱们的孩子要蠲,快写个履历来。”……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说道:“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 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
接着书上写到:
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从以上文字看来,贾蓉确实得了个“龙禁尉”。但并非是受“皇封”而得来的。这里连一丁点儿“皇封”的程序都没有显示出来,怎么能说是“封”呢?
所以,真正的加“皇封”,是隐写在“戴权坐了大轿,打伞鸣锣,让至逗蜂轩(都封、宣)”之中的。在书内文字的表面上,无论是贾蓉,还是秦可卿,都没有受到真正的“皇封”。因此,曹 雪芹所隐写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和经由戴权给贾蓉蠲的“龙禁尉”无关,是曹雪芹“一明一暗”一笔两伐的高超技法之表现。
总结以上看法,根据书内文中透露,可以肯定地说:秦可卿死后,皇帝给她单独加了“封号”,其“封号”的“品级”,等于或高于“郡主”。
《红楼梦》第十三回回目:“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她是确实得到皇帝的“龙近位”的封号的。在此,我们可以重温一下脂砚斋的一条批语:“可卿却实如此。”从而我们才真正理解了批语的深 刻涵义。
结语
另外,似乎记得有人在其发表的文章中说到:秦可卿被称为“恭人”,是曹雪芹弄错了,贾蓉是“五品”,秦可卿不当有此品谓。我认为:“恭人”一词在这里出现过多次,以往的传抄中若无错, 则就不会错。曹雪芹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怎么会错,脂砚斋不也说:(对《红楼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吗?曹雪芹自然是不会错的。在我的这篇拙文中 ,对于“品级”、“官阶(秩)”、“封号”等等,都杂混在一起。只为简单地说明问题,并未仔细梳理分析,请读者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