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干好工作的方法与艺术:现代职场人工作必备手册
2789400000026

第26章 用业绩证明自己 ——努力创“双高”的工作艺术(2)

在职场上,常会听到一些颇有工作履历的人抱怒:几十岁的人了,过的桥比别人走的路还多,论经验比别人足,论资历比别人老,晋升和涨薪却轮不到自己。在这些人看来,过去的经验与资历便是他们的资本,理所应当得到提升。这说明他们的价值观已经与社会拉远了距离过去的经验不足以代表如今,过去的荣耀不能代表现在的辉煌,资历老不代表你能力强。能代表你价值的是你做了什么。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每个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样的工作岗位,会有不同的新鲜血液输入,新的同事带来新知识、新技能,如果不积极学习,虚心向新人学习,那么资历再老,经验再足,也阻挡不住新人向上提升的脚步,一样也得心服口服,听从新人的安排。在当代企业中,竞争意识已十分强烈,年龄再老,资历再深一样得遵循“能者上,劣者下”的规则,一样得服从能者的管理。因为企业需要的是能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才!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老贾终于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坐上了公司财务部门总监的位子,享受着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老贾是公司的老员工,论资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这也养成了他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习惯。

随着公司发展步伐的加快,公司陆陆续续地引进了一批新人,财务部也引进了一个名牌财经大学的毕业生。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公司要求老员工要尽量帮助新人。身为财务部负责人的老贾口口声声说要多帮助这位新来的员工。

这个新员工工作能力极强,不仅懂财务、营销、外语和电脑,还曾经获得全国珠算大赛的大奖,可谓是才华出众。相比较,老贾除了资历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与这位新员工相比的。

这让老贾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别说帮助别人了,自己有时还得向这位新员工请教一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老贾发现这名新员工性格柔弱内向,决定对她实施“全面遏制”的政策:处处为她设置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她碰,美其名曰“专人专用”。

可这也没有难倒这位新员工,一支笔、一把算盘,把经她之手的账目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几年来她都忍辱负重,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她所创造的业绩想抹杀都抹杀不了。

而老贾自己做的一些项目虽然没有错但做得太繁琐,有些还欠些规范,有些财务报表还受到了上级业务机关的批评。公司领导忍无可忍,给老贾施加压力,让这位新职员全面参与财务工作,并给老贾“纠错”。不久,公司领导毅然决定,由这位新职员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贾负责内务。这让老贾处在下岗的边缘。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倚老卖老的老员工。在一个凭业绩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即使你是一名老员工,但你做不出业绩,只是靠资历来吃饭的情况是不会维持多久的。

§§§第6节 不同的“冠军”——同样的精彩

没有标准的工作,就好比生产没有标准的产品,产品就算做成了,也往往会因不合格被鉴定为废品。

缺少了一定的标准,工作就会变得随意和松散,工作的结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条件事先制定出工作标准,才能确保工作到位。

这也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华东医药集团从原来一家很小的药厂,通过短短几 年的时间,迅速发展为全国520家重点企业、浙江省26家重点企业之一。

无独有偶,广州著名企业王老吉也有类似的企业文化:

“每做一件事我们做到最好;同做一件事,我们做得最好。”

“我们提倡这样的宗旨:人家做得到的,我们应该也行,不但可以做到一流,而且力求创新,高人一筹。如果我们样样不如人,那就根本没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实力或把握获得第一或第二,就没有必要参与。”

为此,他们还提出与此相关的一些理念,如:

“成功的不二法则就是比预期的付出更多,你至少要比往日努力4倍以上。”“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做同一件事。”……

那么,如何去追求“第一”和“唯一”呢?

“第一”:同样的工作,做到最好。

比如销售做到第一、业绩做到第一、质量做到第一、服务做到第一。

只有先确立“第一”的最佳工作标准,才有可能调动最大的潜能、想尽所有的方法、付出最多的努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做任何的工作,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工作,都可以做到第一。

青岛啤酒老总金志国从最底层的苦力开始干起,当过洗瓶工、锅炉工。但无论做什么,他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干哪一行就要在哪一行中干得最好”。就拿洗瓶子来说,他最后熟练到一次就可以拿起12个啤酒瓶,这是其他人根本做不到的。为此,我总结出了一个观点,“洗瓶子也要洗出状元的境界”。

的确如此,只要树立了“第一”的标准,所有的行动自然就会依照这样的标准做调整。

我们再来看“唯一”: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我做到了,也就是独一无二。

有位某湖南日报社记者。他发觉:当时对发达地区报道多,对贫苦地区报道少,尤其对湖南最贫苦的湘西自治州,更是缺乏系统报道。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湘西最贫困的地方去采访。

这是前所未有的,不仅他们报社没有,别的报社也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有人说:“你要去的地方大多是原始森林,里面是什么状况你都不知道,万一有什么猛兽之类的,多危险啊!”还有人说:“那么偏僻的地方,你不是自讨苦吃吗?” 甚至有朋友说:“你是不是疯了,去那个鬼地方?”

对同事的好意他回答说:

“的确,那是没人愿意去的地方,可那里的情况总得有人去了解,既然这样,就让我来做“第一人”吧。

在他的想法得到了报社领导的支持,就这样,我开始了让我终身难忘的“湘西纪行”。因为他要去的地方都不通车,4000多里的路程,都是靠他的双脚走出来的。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我去的都是平时几乎没有人去的地方。他从原始森林出发,沿着澧水走了18天,共1200多里。那里的山都非常陡峭,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如果你戴着帽子抬头看山顶,帽子就会掉下去。

他也去过有名的黄莲台寡妇村,去了村里干部一年都不会爬几次的狗爬岩。“狗爬岩”,顾名思义也就是只有狗才爬得上去的地方,上去只有一条羊肠小路,旁边就是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丢了性命。

就这样,他走了整整108天,写了几十篇稿子。这套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省领导开会决定,立即拨款,启动扶贫计划。省政府给他记功一次,并给他开庆功大会。同时,省委宣传部部长还特意为此写了4000多字的文章登在《湖南日报》上,号召全省记者向他学习。

他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之所以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就在于他一直用“唯一”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他知道从事新闻工作,每个人都很优秀,没人敢说自己做到了“第一”,但起码我可以另辟蹊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努力做到“唯一”。

如果没有用“第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或许至今他都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记者。大家都知道:张艺谋是享誉海内外的电影导演,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与他在工作中确定最高的标准有关。

就拿他当奥运会的导演来说吧。为了让这次开幕式达到最佳效果,他不仅要求去掉原来自己熟悉的一些做法,而且对创意团队中所有的人,他都要求一定将事情做到位,决不轻易妥协。创造团队们最怕的事情就是被他否定,经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觉得创意已经是最好了,于是去问张艺谋,而张艺谋也肯定那是最好了,问他会不会再修改,他当时会真诚地说:“当然不改,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舍得丢弃呢?当然是不改了。”

但是没有想到:过几天,由于新的思考和信息,他觉得又有修改的余地,最后还是要修改。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他笑着说:“我也很不好意思。可是,奥运会开幕式是什么啊?我们担负着怎样的责任啊?想到这点,哪怕有一点点不如意,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不精益求精,去追求做到最好!”

是的,不管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团队,要把工作做到位,首先要定出合适的工作标准!无论是“第一”还是“唯一”,都是将工作做到位最好的原动力。有了这样的标准,就会时时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差距:哪里做得不足,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工作又何愁不到位!

§§§第7节 工作艺术性——高效且轻松着

高超且轻松着是一种高质量的工作状态,是精神追求想往和热情的完美结合。最能体现工作艺术性的可能算是高效且轻松着这种状态了,这也是优秀的职业的所追求的最高工作状态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

她通常早晨6点30分左右起床,然后便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她喜欢听广播,时常在洗澡、穿衣或给丹尼斯做早饭时收听第四套节目中的时事节目。在正式工作前她要阅读新来的报纸。这一天出版的一些报纸,如《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快报》和《太阳报》,在头一天深夜就送到唐宁街10号,先由新闻秘书处浏览一遍,并标出首相应该阅读的所有消息。

早上8点半,她在唐宁街10号2层的书房开始一天的正式工作。通常是召开一次非正式的会议,议论当天的工作和她应该提防的事情。参加会议的有她的新闻秘书、少数几位顾问以及负责首相日常工作的官员。

紧接着,便开始了一天中的一系列会议和会见,其中包括各种必须由她主持但实际上她很讨厌的委员会会议,这纯属例行公事,她打心眼里就对这些委员会不信任。每星期二和星期四上午要召开两小时的内阁会议,这也是她很不情愿做的事情。必须做的例行公事还有:拜会女王,会见外国政治家、工业界领导人、工会代表,有时还会见她自己的同僚。

最令她头痛的是每星期二和星期四下院对首相的15分钟质询。到时候,到场的每一位反对党成员都显得洋洋得意,准备伺机向她发难。除这些活动外,有时她还要在下院或其他地方发表演讲,参加深夜进行的表决,出席宴会,在电台发表讲话,或视察国家的某个地方。所有这些活动结束后,她才开始处理装满文件的红匣子,而且不止一个。

有一次,一位《泰晤士报》记者在采访撒切尔夫人时间她是如何承受这种紧张生活的,她的回答既令人失望又让人出乎意料。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感到工作得心应手,在体力方面丝毫也未感到紧张。虽然我的时间都是排得满满的,但是我喜欢这种生活。我觉得精力非常充沛,有生以来我的精力第一次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我总是留一点儿余地,因为不管你多忙,总会有一些额外的事情需要你抽时间去处理。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我全力以赴时,就不会感到劳累,只有停下来时,才会感到疲劳。”

实际上,撒切尔夫人是有自己的原则的。她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常人不可想象工作量是需要高超的工作艺术的。比如,她经常的告诉下属,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有所遵循:你要消灭官僚主义,但不能靠官僚机构去消灭官僚主义。

首先确定目标,然后确定时间,一项一项干。必须选择那些有改革责任心的人去贯彻你的决心。你不要靠委员会讨论来传递意见,而要坚持让那些调查研究人员直接向你报告。任何有创造性的意见经过委员会讨论后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折中主义。对任何事情都不凭想当然,要亲自到基层看看。你要把任务交给谁,这个人一定要敢于直言。千万不要陷入文件堆里,文件就是病房。不断反复问自己,这项工作干下去有无价值。知识就是力量,要善于从干工作的人身上获得力量。一个好的报告就等于没有发出的情书,必须待发生效果后才算数。报告要生动简练。

总之,高超且轻松着是一种高质量的工作状态,是精神追求想往和热情的完美结合。

§§§第8节 成功的奠石——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个人要是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单凭一些外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找到工作,那工作肯定是不会长久的。因为专业知识匮乏的人,瞎混可以,但踏实做事肯定不行。在充满了竞争的现实社会中,要求做每一件事都力求完美,才是有竞争力,做为一个职业人只有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实践中与要做的工作相结合,形成扎实的工作能力才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德才兼备的人不一定都能获得成功与辉煌,但成功辉煌者肯定是德才兼备的人。“德”是素质,“才”就是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就为提高工作能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要想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最根本的。

于红在一家较大的外贸公司录用,没在杭州的分公司工作。这个公司对聘用员工的要求极高,于红能进入这家公司凭的就是过硬的理论知识,她学的是贸易,却还掌握有扎实的会计和计算机知识。

要想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要有学习的冲劲儿。于红之所以有那么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因为她有一股学习的劲儿头。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也从未懈怠过。她在公司的工作情况不错,也一直特别爱学习,刚参加工作的一年里,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去一些培训机构参加各种技能、知识的培训。这对她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几年后,她的专业知识更加精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工作效率也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也是日益攀升。公司又决定给她一个深造的机会,让她出国学习更为深奥和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管理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她的工作能力也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从低到高,从浅到深,不断得到提升,多年的理论学习不仅充实了自己,而且为她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

理论知识既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也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工作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突出的工作能力。在不断强调社交能力、思考能力、心理素质及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基础就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石,再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