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2781800000027

第27章 南征北伐 —— 为创建帝国扫清障碍(2)

国家危在旦夕,这些帝国的台柱将领们却为了一己之私利,彼此战争、相互内耗着。朱元璋一边捂嘴偷笑,一边针对眼下的天赐良机,迅速制订出战略方案,决定南征北伐,一举推翻这个已从头烂到底的元王朝。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它注定是朱元璋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因为在这一个月之内,朱元璋接连派出了四路南征北伐的大军:十一日,令中书平章汤和为征南将军、都督府佥事吴桢为副将军,南下讨伐盘踞于浙东的方国珍;二十一日这一天,又同时派出了三路大军进行南征北伐——一路由中书右相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北伐中原;一路由中书平章胡美为征南将军、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为征南副将军率领,攻略福建;一路由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湖广行省左丞周德兴、湖广行省参政张彬等人率领,攻略广西。

一场声势浩大的灭元战争就此打响。

§§§第二节 方国珍黯然退场

先说方国珍。盘踞于浙江东部沿海地域的方国珍在本书前面已经出场:当初,朱元璋打下婺州、诸暨等地,兵锋直指方国珍所占据的温州、台州、庆元等地。迫于时势,此前已投降元朝的方国珍,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又向朱元璋请降,但他并不立即献地,也不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去奉宋政权小明王的龙凤正朔,只是私下接受朱元璋授予的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的印诰,按岁输贡而已。与此同时,方国珍又继续以臣属的身份为元朝服务。

朱元璋十分生气,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春,派都事杨宪为使致书警告方国珍道:“吾始以汝为豪杰,识时务,不待征讨,幡然归命。嘉汝之意,命以高官,兄弟显荣,自制一面。岂效他人,阳交阴备,徒为羁縻之国而已!诚欲汝为吾腹心,效股肱之力,共立大功,以垂后世,为方氏子孙之福。岂意汝自迷惑,昧远大之图,为覆灭之计,外虽纳降,内实反覆。欲观我虚实,则遣质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死,何为者?夫以蕞尔之地,而忽事大之礼;舍其垂成之功,更造无穷之祸。此岂汝之得计也?吾宁不能遣一偏禆,将十万众直穷海岛,以取汝耶?顾以汝率先来归,姑忍须臾,待汝自改耳。汝及今能涤心改过,不负初心,则三郡之地庶几可全,福禄庶几可保。不然,吾恐汝兄弟败亡,妻子为戮,徒为人所指笑。夫智者转败为功,因祸成福,汝其图之!”

方国珍得书后置之罔闻,依旧每年都用海船向元朝京师输运由张士诚贡纳的漕粮,元政府还因此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九月提升他为淮南行省左丞,次年九月元政府再授予他江浙行省左丞之职。

不仅脚踏两只船,方国珍还与朱元璋在军事上发生冲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方国珍之子方明善攻打占据温州平阳县的土豪周宗道,周宗道向朱元璋的部将胡深求救,胡深击败方明善,乘势攻下瑞安,接着进兵温州。方国珍再次求饶,答应每年向应天政权进贡白银二万两充作军费,并承诺,一旦朱元璋攻破杭州,便立即献出温州、台州、庆元三郡入朝归顺。

朱元璋对方国珍这种“阴持两端”的行为早就恼恨不已,及至攻下杭州以后,此人依旧“据境自若”,非但不履行诺言,献地入朝,而且北通元朝的王保保,南交福建的陈友定,妄图互为犄角,继续与朱元璋周旋。朱元璋更加恼怒,遣人致书列举方国珍十二大罪状,令其贡粮二十三万石,并以最后通牒式的语气警告道:“汝初纳款,谓杭州克,即献土来归。此汝左右之士,共保富贵之良谋也。岂意汝怀奸挟诈,阳降阴叛,数相愚弄。张士诚与尔坏地相接,取尔甚易,然所以不敢加兵于尔者,诚以吾力能制之。尔故得以安处海隅,坐享三郡之富,是吾大庇于尔也。尔乃自为不祥,背弃信义,时遣奸细觇我动静,潜结陈友定以图相援。彼自救不暇,何暇救人?尔何惑之甚也!今明以告尔,吾师下姑苏,南取温、台、庆元,水陆并进,无能御也。尔早于此时改过效顺,能尽以小事大之义,犹可保其富贵,以诒子孙,以及下人。如其不然,集三郡之兵,与我较一胜负,亦大丈夫之所为。更不然,舍三郡之民,为偷生之计,扬帆乘舟,窜入海岛。然吾恐子女玉帛,反为尔累,舟中自生敌国,徒为豪杰所笑也。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尔宜慎思之!”

方国珍阅毕书信,感到害怕,召集弟侄及诸将商议对策。郎中张本仁说:“江左之兵方围姑苏,姑苏劲敌也,国富兵强,高城深池,怀必死之志,胜负难必。彼安能轻越千里而取我?”谋士刘庸认为:“江左兵多步骑,步骑平地用也。施诸海滨,其如吾海舟何?”方国珍的弟侄多以为然,唯有谋士邱楠持相反意见,他说:“此二者皆非所以为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江左一下姑苏,出兵南向,乘胜而驱,责吾背叛之罪,辞直而师壮,吾谁与为援者?将一败涂地矣。莫若遣使奉书,明示不敢背德,庶几可以解纷息兵,而公得以常保富贵,福及子孙。不然,祸至无日矣!”真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方国珍一时也没了主意,只是日夜往巨舰上装运珍宝,做好逃亡大海的准备。

朱元璋见方国珍执迷不悟,遂于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367年)九月初一,亦即攻克平江(苏州)前夕,令参政朱亮祖统率浙江衢州、金华等地的驻军,出浙西东向讨伐方国珍。临行之前,朱元璋特地告诫朱亮祖道:“方国珍鱼盐负贩,呰窳偷生,观望从违,志怀首鼠。今出师讨之,势当必克。彼无长策,惟有泛海遁耳。三州之民,疲困已甚,城下之日,毋杀一人!”

正如朱元璋所说,方氏所部,不堪一击。九月二十八日,朱亮祖轻松攻克台州,方国珍部将严德中箭身亡,方国珍之弟方国瑛用巨舰载着妻儿连夜逃奔黄岩,投靠元将哈尔鲁。朱亮祖追至黄岩,方国瑛又亡命大海,黄岩守将哈尔鲁投降。

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367年)九月初八,徐达攻陷平江,张士诚灭亡。待部队稍做休整,朱元璋于十月十一日派汤和为征南将军、吴桢为副将军,南下攻略方国珍的老巢庆元(今浙江宁波),配合朱亮祖形成对方国珍的南北夹攻之势。此间,朱亮祖已由台州、黄岩南下,进逼温州。十一月初,朱亮祖克复温州之后,再与吴桢会师,于乐清县的盘屿大败方明善的海上水师。与此同时,汤和于十一月初九攻克庆元,方国珍率部扬帆出海,遭到汤和追击,国珍麾下的副枢方惟益、元帅戴廷芳被俘;接着,吴桢率水师出海追击,方国珍还师拒战,又遭败绩,最后弃师携妻儿遁入海岛。

十一月十七日,朱元璋再令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率水师前往沿海协同汤和追剿方国珍。所谓树倒猢狲散,眼见大势已去,其部属李佥院、徐元帅乃至其弟方国瑛、其子方明善等,先后投降。此间恰逢汤和遣人前来招降,方国珍借坡下驴,派另一个儿子方关(又名方明完)奉表前往应天谢罪乞降。值得说道的是,这份降表乃方国珍幕下的儒士詹鼎所撰,文辞恭敬而机辩,是一份十分精彩的外交文书,其辞曰:

“臣闻,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于人无所不容。臣荷主上覆载之德久矣,安敢自绝于天地。敢一陈愚衷,知必有以容臣者,惟陛下垂鉴。臣本庸才,处于季世,保境安民,非有黄屋左纛之念。囊者,陛下霆击雷掣之师至于婺州,臣愚以为天命有在,遣子入侍,于时固已知陛下有今日矣。所谓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余泽者也。而陛下开诚布公,赐手书,归质子,俾守郡县如钱镠故事。十年之间,与中吴角立,皆陛下之赐戢也。逮天兵下临吴、会,臣尝上书谓:朝廷朝定杭、越,则暮归田里。不意今年以来,老病交攻,顿成昏昧,而弟兄子侄,志意不齐,致烦陛下兴问罪之师。方怀忧惧,未能自明,而大军已至台、温,令臣计无所出,虽遣使再三,而承诏之师势不容已。是以封府库,开城郭,以俟王师之至。然犹未免为泛海之计者,昔有孝子于其亲也,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臣之事适与相类。虽然,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故每自思欲面缚待罪阙庭,复恐陛下万一雷霆之怒,天下后世议者不谓臣得罪之深,将谓陛下不能容臣,岂不累天地之大德哉。谨冒死奉表以闻,俯伏俟命。”

不仅这份降表写得机辩巧妙,而且,方国珍老于世故,提前也为此事打了埋伏:当初汤和进军庆元时,他虽然带着许多财宝亡命海上,可是并未破坏城池,并令留守部将封存府库,虽然做了抵抗,但最终也算是把一座完整的城池交给了西吴。

朱元璋原本恼恨此人的反复多变,及至看到这份降表,怒气消了大半,感慨地对左右说:“孰谓方氏无人耶!”他换位思考,也体谅方国珍的做法,再加上自己即将位登九五,为显示自己具有对方所说的那种“体天法地”的王者气量,于是亲笔回书一封:“汝违吾谕,不即敛手归命,次且海外,负恩实多。今者穷蹙无聊,情辞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催促他赶紧来应天入朝。

这年十二月,方国珍一行来到应天,等到接受朱元璋召见时已是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上旬。方国珍匍伏在地,朱元璋笑问道:“汝献款已久,何为反侧,复劳征伐?”方国珍顿首回答:“臣遭时多艰,逃死海上,终期归附圣明,以全首领。不意又劳王师,然此非出臣心,实群小所误,是以至此,惟陛下哀其愚昧,赦其死罪。”刚刚位登九五的朱元璋为了显示自己心怀天下的帝王气概,用理解的口吻大度地说:“草昧之时,英雄角逐,人孰不欲有为,亦谁能识帝王之有真者?其为去就,不能无所龃龉,尔之所为,亦何足责?朕推赤心待人,汝其自安,勿用怀疑。”遂对过去的仇怨一笑而过,并在应天盖了一所拥有百余间房屋的宅第赐给方国珍,后来还授予他广西行省左丞一职。方国珍食禄而不之官,于洪武七年(1374年)以病善终。

公道地说,方国珍是元朝末年率先举起反元大旗的汉族英雄之一,他于至正八年(1348年)起兵,比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等人都要早好几年,为后来的人们起到了很好的垂范作用,这是他的历史功绩。然而,起于盐贩的方国珍胸无大志,小富即安,在打下温州、台州、庆元三地之后,便失去进取精神,满足于已有的一亩三分地,并为此而扮演骑墙派角色,在元政府及其他军阀之间阴持两端,以求渔人之利。正所谓“心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胸无大志的方国珍以失败的结局在历史舞台上黯然退场是一种必然。不过,能够善终却是他的幸运,这应归功于儒士詹鼎的好文笔,同时他也应庆幸遇到了宽宏大量的朱元璋。

§§§第三节 南征福建和两广地区

骑墙派高手方国珍被降伏了,与此同时,攻略福建和两广地区的大军进展得也不错。

新上任的又一位征南将军胡美,就是献洪都归降的原陈友谅旧臣胡廷瑞,他把女儿嫁给了朱元璋,此间因避朱元璋字国瑞之讳而改名为胡美。副将军何文辉系朱元璋的养子,本姓何,曾一度改名为朱文辉,现因功而被朱元璋赐还本姓。出征之际,朱元璋特意对自己的这位岳父交待:“汝以陈氏丞相来归,事吾多年,忠实无过,故命汝总兵,往取福建。何文辉为尔之副,湖广参政戴德从汝调发,二人皆吾亲近之人,勿以此故废军政,凡号令征战,一以军法从事。”胡美诺诺受命。

胡美、何文辉等率大军从江西进发,入杉关,克光泽,下邵武,取建阳,收降邵武守将李宗茂、建阳守将曹复畴等人,进展颇为顺利,到十二月间,兵锋已达建宁(今福建建瓯)。此时,另一位征南将军汤和已降伏了方国珍,朱元璋命其率舟师走海路自明州进攻福州,与胡美大军共同对盘踞福建的陈友定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陈友定在元末群雄中也算得一位人物,他原籍福建福清,其父母参加罗天麟、陈积万起义失败被杀,陈友定成了孤儿,流浪到清流避祸,给盐商帮佣为生。因其为人沉勇,十七岁时被邻舍王氏招为上门女婿,并资助他学习经商。但陈友定不是块经商材料,便投至明溪驿当差,不久升任兵牌。

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的天完红巾军进入福建,宁化县民曹柳顺起兵响应,攻打明溪驿。陈友定招募了赖政、孙通、胡璃等500余人进行抵抗,击败并生俘曹柳顺,被汀州院判蔡公安任命为黄土寨巡检,后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不断升迁。陈友谅弑主篡位后,曾令邓克明、胡廷瑞(即胡美)、康泰等人三次攻打福建,均被其击退。到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为止,陈友定已官至元朝福建行省参政。对于元朝的恩遇,陈友定心怀感激,除积极镇压农民起义之外,他还不辞艰辛,“岁运粮数十万至大都”,元惠宗为此下诏嘉勉,并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升任他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功高位尊令陈友定日益骄横,他私置幕府,独断专行。当时的漳州守将罗良看不下去,写信指责:“足下视郡县如家室,驱官僚如圉仆,擅隄廪如私藏,名虽报国,实有鹰扬跋扈之心!”陈友定大怒,竟发兵诛杀罗良。此外,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县令孔楷等人,因抗拒陈友定,皆被杀死。于是,陈友定威震八闽,俨然是福建的土皇帝。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陈友定开始与朱元璋发生冲突。当年二月,他进攻处州,被处州守将胡深击败,胡深乘胜追击,攻下浦城、松溪。五月,朱元璋令广信指挥使朱亮祖、建昌左丞王溥,分别由铅山、杉关出兵,攻取陈友定的老巢延平(今福建南平)。六月,朱亮祖到达福建,会同胡深一并攻克崇安、建阳,然后兵临建宁城下。建宁守将阮德柔极会用兵,他一面坚城固守,一面分兵四万绕至胡深背后安营扎寨。两军交战,胡深兵败被俘,解送延平之后,陈友定下令将他捆在铜制的驴子上用火烤烙而死,首次平闽战役因此夭折。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当时西吴徐达正率兵围困张士诚的老巢平江,诸将再度请缨发兵攻打陈友定。素来精细的朱元璋认为当下平江未克,张氏降卒新附,“且陈友定据闽已久,积粮负险,以逸待劳,若我师深入,主客势殊,万一不利,进退两难。兵法贵知己知彼,用力不分,此万全之策。”因此否决了诸将的意见,直到当年十月攻下平江之后,他才下令再征八闽。

在大军征讨之前,朱元璋按照惯例遣使至福建省城延平,尝试招降陈友定。陈友定设宴置酒招待诸将及宾客,当场杀掉来使,将其血倒入酒缸,与众人共饮,并宣誓道:“吾曹并受朝廷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然后,亲自巡视福建的海上门户福州,令环城另筑围墙,每五十步修筑一个高台,严兵把守,并留下同佥赖正孙、副枢谢英辅、院判邓益及二万精兵协守福州,陈友定则自率精锐驻守延平,以使两城互为掎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