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权谋之军师天下
2756300000005

第5章 怆然涕下

杨浩然站在翠微亭下,打量着这座别具一格的亭子。

亭子建在翠微寺的大门西侧五十步左右,有一千年柏树侧身期间。亭子本身空间开阔,非常适合集会。最为奇特是,期间有一活水自寺庙中流出,穿亭而入,绕亭而留,最后流到了不远处的小溪了。

大家三五成群,或铺就自带的毡席,带上些白酒小食,席地而坐。亭子几乎年年被修缮,以至于虽然多年过去,依然非常稳当。对饮之人,或谈风月,或谈历史,或仰面大笑,或俯身低语,不一而足。周围的景色虽然一样,但是他们所兴奋的,是一些诗词对联,春花秋月,梅兰竹菊。这种所谓的文会,除了增加与会者的名气之外,也只不过是在文坛上留留姓名,仅此而已。

“杨大哥?”这时,沈雪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杨浩然打断了自己的思路,微笑着看她:“怎么了?”

“没有,看你有点出神,还以为你不舒服了呢。”沈雪调皮的一吐粉色的舌头,变得颇有些可爱。

“刚才想了点事情。”安慰道“站了这么久,累不累?”

“还好些。”沈雪甜甜一笑。

“不知道这文会还要进行到什么时候,能够提前离开吗?”杨浩然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气氛了。

“按规矩,必须选出文魁,才能散会。”沈雪说道“而且这个文魁必须得到太守大人的钦点才算数。”说着,沈雪指了指坐在翠微亭里的太守。

“这文会比的是对联诗作和文章,自古文人相轻,除非佳品,否则不见得能让大家信服。”

“可不是,据说有一次翠微亭文会连着举行了三天三夜才决出文魁。”

“我去!”杨浩然吓了一跳,这些人真是闲的无聊啊,至于吗?有这个时间干什么不好。

“去什么?”沈雪疑惑的问道

“没什么。”杨浩然拍拍额头,“我们走吧,我可没心情呆着了。”

“好吧,我也觉得挺无聊的。”两人说着,就要离开。

“杨兄,意欲何往?”王进已经盯着杨浩然两人半天了,就等着他上台,可惜总是找不到机会,看到两人要离开,他赶紧叫住他们。

“王兄,今日身体抱恙,实在没有力气坚持了”

“哎,此等盛会,一年只此一次,错过就要再等明年。杨兄若不在这抒发才气,可就可惜了。”

“王兄,非不愿,实不能耳。”杨浩然终于发现了,这个王进看来是报复心极强,他拉自己参加文会,又不放自己走,肯定是觉得老子上次是走运,真是人善被人欺啊。

“这样吧,趁着大家都在,杨兄就赋诗一首,如果大家满意,杨兄就径自离去,我绝不阻拦。”王进得意洋洋的望着他。而他显然不知道,一团怒火在杨浩然心里正在迸发。

“王进,你欺人太甚。”沈雪也发现这个王进实在是太过嚣张,哪有逼着别人写诗的。

争吵变成了争执,顿时吸引了其他参与者目光。

“王兄,怎么回事。”王进的同学走了过来,才发现原来是上次折了王进面子的杨浩然,心里立刻明白了几分。

“各位,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位才子”王进指着杨浩然说道。“这位杨兄诗书双绝的杨浩然,上次斗诗,王某输给了杨公子,而且心服口服。这次在文会上相遇,大家何不一起邀请杨公子再赋诗一首,以让我等开开眼界呢?”他说的义正言辞,满嘴钦佩,可是在杨浩然心里,已经将他骂的体无完肤了。

“‘诗书双绝’,口气真大。”

“年轻啊气盛。”

“哪里来的野小子,也敢说自己‘诗书双绝’,不知道天高地厚。”

周围的人交头接耳,对杨浩然指指点点。自古文人相轻,大家都巴不得有人出丑。

“你们.”沈雪看着杨浩然眉头越来越皱,脸色越来越青,眼神冷冷的看着王进。很明显,他在克制自己的怒火。她立刻做出决定要拉着杨浩然离开。

可是杨浩然不但没有动,而且还紧紧的抓着沈雪的小手,他走了出来,带着淡淡的笑容说道:“小子杨浩然,读了几本书,会写几笔字,但也不敢说自己‘诗书双绝’。”他顿了下,继续说道:“但是既然大家抬爱,这又是文会,小子就不揣浅陋,随便写几句,希望大家能够满意。”说着拱了拱手,转身走向翠微亭中。

杨浩然是那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人。你敬我一尺,我自然敬你一丈。而且他的隐忍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但是,当这种隐忍被当做软弱的时候,他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了。索性,一鸣惊人吧。

翠微亭里的李文昌,早就被刚刚的吵闹声所吸引。后来听人汇报。一个叫杨浩然的人正在与王进对战。李文昌一听杨浩然来了,也就上了心,坐下来慢慢喝茶,因为他相信,如果此人文章是自己写就,那么精彩的文魁就跑不了。他从亭中看见里面走出来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月白直缀,方巾布鞋,显然不是一个生员,但是步伐稳定有力,颇有些气度。此人走进翠微亭,先向周围的博士和自己行礼,然后拿起毛笔,略微思索了一下,洋洋洒洒的写道:

大周承平十年二月十二甲子,会与翠微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众人吟诗抒怀,不胜之喜。

且夫翠微亭者,武王之所筹建矣。时有鸿儒博士百人,齐聚于此,坐而论道。或追黄老,或赞礼教,或称颂兵马,或直言尺规。松柏森森,历百年而未朽,芳草萋萋,虽几度而复发。

而今翠微亭会,群贤毕至。华章浪涌,无天子问对之词;曲赋累牍,岂明宫垂询之语?所闻君子上报天子,下顺黎民。朝临王阙,闻天子圣训;下履明堂,调天地阴阳。民心天意,岂诗词曲赋可长久?

呜呼!圣地不常,盛筵难再。圣主一去,大树飘零,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

自古穷者欲达其言,劳着须歌其志,故借以咏怀,登亭作赋,其文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杨浩然自顾自的写着,他仿佛看见一百多年前,就在这翠微亭下,就在这松柏之间,周武王和众多有识之士席地而坐,慷慨激扬的将自己的政治主张阐述出来。这个时候,没有压迫,只有思想的碰撞和交融,只有文化的交汇和沟通,就是这些有识之士,他们对新生政权的未来做了一场前无古人的策划。

而周武王,这位历史的创造者,通过这次“翠微亭会议”,不但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接受,还受到了百姓的认同,同时,还推动了思想的百家争鸣。杨浩然甚至认为,如果说这种思想的碰撞能够持续下去,究竟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谁都预料不到。

可是现又如何呢?且不说关塞之外,东胡就近在咫尺;中州之内,数个诸侯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整个国家的稳定。而现在,这些所谓的文士在这里吟风弄月,所谓的有识之士,竟然也就知道喝酒赋诗,乃人生最大之乐事。

如果说之前,自己对这个世界只是充满了投机的心里,那么现在,自己是真的在替这个王朝担心。特别是受到沈氏一家的照顾,让他真心喜欢上了这个世界。这是个纯净的世界,没有污染,连人与人之间都很少有猜疑,那种质朴,在人情味淡漠的现在,是多么的珍贵啊。

写完最后一个字,杨浩然放下了毛笔,看都不看,拱手一揖,扬长而去。

“大人,这。。”一个博士看着离开的杨浩然对太守说。

“算了,”太守拿起那篇文字,一字一句的说“文魁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