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朝阳峰上,此时正是晨间。
旭日初露,月华渐褪而丹霞生,正是采丹霞而练气的时辰。
朝阳峰顶有一平台,居高而临险,处居云霞之上,名叫朝阳台。只见台上有数十道童盘坐在蒲团上,闭眼阖目,五气朝元,吐浊纳清,正是道家正宗练气法门。
时辰渐过,见东方日头升起,朝霞突显。满天云团会聚,顷刻间,朝阳峰前已是紫气滚滚东来,遮天蔽日,挟丹霞,带阳精。端的是气象万千,不世奇景!
华山本就是洞天福地,朝阳峰更是汇聚东峰灵气,灵气充盈,而此时更是灵气逼人,甚而普通呼吸也可得洗髓伐骨之效,练气采气胜过寻常数倍有余。
只见道童们默颂真诀,周身真元出于玄窍,在百脉运转。呼出凝浊不散的白气,吸纳紫霞,数息间脸上紫气若有若无,绵若云霞,既而全身一震,脸上紫气大盛。
紫气来的快,也散的快,仅仅一刻功夫,便见紫霞退去,道童们长出口气,将周身真元徐徐收摄,藏于玄窍。
约有半个时辰,东方旭日已露出整轮廓,此时太阳真火暴烈,道童们修为尚浅,纷纷收功,已是练气完毕。
众道童练气完毕还有宗门留下的早课,从朝阳台往南三百六十步外,有一池唤仰天池,站在池畔,仰望青冥若在咫尺而得名。池水清澈澄泓,散有异香,闻之而百病无,饮之而新寿增,洗髓伐骨,舒络百脉。
虽然只有三百六十步,但山路仅有两尺宽的青石路,只能容得一人往来,并且时有恶风刮过,若不能使出千斤坠地或是搬山法门,仅一阵小风就把人吹到这万丈奇渊之下。
道童结伴而过,他们双手里提着的是俩个黑漆漆的大木桶,这木桶只比道童们的身材略短几分,在嶙峋的山路上行走,摇摇晃晃,有时木桶与山间的青石路面碰撞,却发出金铁之声。这木桶皆是由华山苍龙岭上绝壁的千年云杉木制成,水火不侵,逾有五百斤重。
五百斤重,虽然道童们自小修习道法,却也并不轻松,但见青石路面上深深浅浅的脚印,便知纯阳开派千年间,诸弟子的修行之路。
修为好的道童先行,其次的中间,最后远远的跟着的是一个道童,八九岁的年纪,穿着一身粗布道袍,满脸稚气,眉清目秀,小小年纪苦着脸,顶着山风,衣衫被恶风卷动噗嗤噗嗤的做响,几欲从身上撕下。
每一步都似用尽全身的力气,数息时间方能挪动下脚步,而每一落脚都在青石板上留下浅浅的鞋印,而大桶是不能挨着地面的,周围便有考校早课的长老,他们灵识把所有道童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若有那个道童想偷奸耍滑,就在在他们的考校上记上一个大大的劣评!
等到道童吃力的提着木桶来到仰天池,那里汲水的道童早已离去,唯独考校早课的长老在池边等候。
只见仰天池内有泉眼汩汩涌动,水质甘美清冽,温醇透亮,岸草润若露染,青葱茂盛,只是呼吸几次,就感觉疲劳顿消,说不出的神清气爽。
来不及擦汗,道童走到一处岸石旁,费力的将俩个大桶放到一边,手结法印,清喝道:“起!”
话音落下,只见仰天池中乍起波澜,临近岸石的水面掀起两道漩涡,紧接着两道水龙从那俩个漩涡而出,径直注入俩个大桶中,只消片刻功夫桶中满满的盛好了池水。
一旁的长老见道童一这手道法运转如意,丝毫没有艰涩,颇为赞许的点了点头,取出考校的书册,在一个为旌阳的姓名下写下一个可字。
盛满池水,叫做旌阳的道童歇下一口气,眼见下山的道童都快没了身影,他紧忙正衣冠,从怀中取出一张黄符,右手食中两指夹着黄符,只当空一晃,那符立着,爆出一团火花。
旌阳又结法印,念咒道:“九章律令,七星借力!急急如律令!”
旌阳只觉得疲惫的身子忽然有了力道,伸手提起大桶,不需要真元咒法竟然就提了起来。苦瓜似的脸上来了笑花,再念出咒语,运转真元,便觉得双手恍若无物。
旌阳哈哈的发出大笑,撒开脚丫子朝山下奔去,虽然年幼腿短,已经是有了奔马之速。
一路笑颜,一连超过许多同门,旌阳只觉的心花都开到嘴上,自己虽然道行提升的慢,可这在道法符咒一途却是很有天资,师门长辈也常说自己很有灵性,是同辈之中佼佼者。
下山路途却是有说有笑,道童们脚步轻疾,头顶上的总角像两个铜锤,你一下我一下的摇摆着。
虽是自小在华山长大,可纯阳的风物却是每天都看不厌,到底是仙家福地洞天,只见整个道宫依山造殿,法天地气势,宫内亭阁楼台布局暗合周天星斗,在山腰远眺,只见境界迷离,紫气东来。
朝阳峰上的纯阳宫,更是气象万千。仰观天风流云,俯临万丈奇渊,终年云遮雾绕,极具灵气。
而朝阳峰上顶生巨桧乔松,浓荫蔽日,上有团才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吟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如弹丝竹,如敲金石。
一路行走约莫半个时辰,众道童依序把池水送去各个师门长辈院落,而后在肚子咕咕的叫声下赶往斋堂吃早饭。
道童们道行不够,不能的时辰,童子们年岁尚小,修道日浅,做不到餐霞饮露,还得吃些门派种植的谷物。
早饭完了是早课,这是旌阳最最头疼的事情,因为教书的老夫子是极为的治学严厉,他有着一个让所有童儿胆寒的戒尺,而其中深受其害的是旌阳自己。
云台峰上的学堂不若其他宫殿般气象森森,却是和凡俗的学堂无所差别。但见大堂飞檐雕梁、斗拱画壁,正堂左右有描漆对联,上联“乾始坤承,通彻古今上下,总是鸢飞鱼跃。”下联“静虚动直,浑忘物我内外,无非月满潮平。”
堂中四壁,皆是雕版红柚沉香木窗,既有云鹤含霞、麒麟捧砚、鱼龙百变、金龟负书等功名祥瑞之图,也有竹、菊、松、梅、莲等高洁之物。每一壁都悬挂历代先师圣人道德之语,均是真迹。也有金漆彩绘着道教真人神仙典故,有旭日游仙图、百日飞升图、三清讲道图、列仙图,总是神仙世界,栩栩如真。
学童们一早就到了学堂里端正的坐着,也不敢喧闹,桌前摆着文房四宝和道经,静静的等着老夫子的到来。
老夫子并未让学童久等,只见他一袭紫纹宽袖流云道袍,长须飘飘,鹤发童颜,目透溢彩,一眼即知是个道行高深的真人。他手里握着一根黑溜溜的戒尺,行走间不沾烟火的走进了学堂。
众学童奇奇起身作揖,恭敬的问安。
“夫子早!”
“坐下吧!”
老夫子端坐在紫檀太师椅上,从怀中掏出一本《上清大洞真经》,这真经乃是吕祖当年得遇太上老君,得授的道典,如此代代传下,到了现在已有五百年,经本上句句都有历代真人注解,这是世间真修梦寐以求的至宝。
老夫子清了清喉咙,把和煦的目光放在前排低眉顺眼的旌阳身上。
旌阳真真感受到什么叫如坐针毡,老夫子的目光落在身上好像火烧一样,他打了个激灵,把头又低了几分。
“高上虚皇君道经第一,旌阳,你可背过了?”
旌阳头皮一麻,站了起来,心道今天又要吃竹笋炒肉了。扭扭捏捏的说出没有背过,赶紧偷瞄了一眼夫子的反应,可惜见到的是夫子依旧和煦的目光。
这真经可不是如凡间书籍一般,寻常人便可熟读记诵,这真经字字取自大道,以旌阳这半拉子修为道行,一日记上十几个字便是勤勉有加了。
若是强行背诵,且不说你根本体悟不到真经义理,却是字字耗损精元真气,往往不能从中提升修为心境,倒是心力交瘁,道行不进反退,更有暴毙之险。故而,孔圣言:朝闻道,夕死可知也,便是这个缘故。
旌阳自认在同辈师弟中胆识过人,可这现在只觉双股战栗,结结巴巴的回到:“弟子愚钝,不曾背过。”
老夫子提着戒尺好似握着宝剑,度步走到旌阳身边,叹道道:“若是愚钝,为师也不会如此苛求你。只是修道之人,如此懒散,却是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