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藏佛教
2667400000017

第17章 噶举派(1)

噶举派约形成于公元11—12世纪,此派支系众多,影响广大,尤其在密法传承方面特色鲜明。”噶举”一词,意译为”语传”,指此派特别注重印度诸大师的”语旨教授”①,并口耳相传。噶举派最初有两个传承系统:一是琼波南交巴传下来的香巴噶举派;一是玛尔巴相传下来的达布噶举派。这两位创始人都先后到过尼泊尔、印度等地,依止过众多密法大师,获得同样的密法传承,所以都称”噶举巴”。

一、香巴噶举

香巴噶举派的创始人琼波南交巴(990—1140),藏语意为”琼波家族的修行者”,出生在西藏尼木县惹芒地方。他少年时就通晓藏文和梵文的念诵,学习过苯教、大圆满法类,成为智者,曾有数百弟子听他解说经文。后来他携带黄金赴尼泊尔,依班智达八苏摩地(vasumati)学习梵文和密法;又前往印度,在金刚座主处受了沙弥戒,并在其他印度大师座前听受了许多密宗教法。此后,他数次往返印藏之间,亲近大善知识和大成就者共约一百五十人,其中主要从尼古玛空行母(尼古玛是那若巴明妃)等接受幻身梦境的修法灌顶,听受了《六法金刚句》、《幻身道次第》等许多本续修法(后人总结为”尼古六法”)。回藏后,他在噶当派大师朗日塘巴座前受了比丘戒。他先在澎域的觉波山修建了尖噶寺,后来到香地(后藏香曲河流域地区总名),修建了雄雄寺(1121年建,位于香曲河中游,现南木林县境内)等108座修行场所,广聚徒众,传法授道。因他的活动中心主要在香地,故他的传承被称为”香巴噶举派”。

琼波大师在香地弘法三十年,集僧徒约八万余人②。其后的传承依次为麦乌敦巴、摩觉巴·仁钦尊追(1110—1170)、吉冈巴.却吉僧格、宁顿·却吉喜饶、桑结敦巴等人,他们被称为香巴噶举派早期的”七宝法统”,均属单传。此后由桑结敦巴的弟子及再传弟子香顿(1234—1309)、循努朱和坚赞邦三位将香派密法记录成文③,并分别发展为甲、桑二分派。香派之法不仅在前藏、后藏、康三个区域都有传承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宗派中,如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曾从甲钦·降巴班听闻过香派之法;克珠杰大师也从沫钦·南喀年交巴处学过香派法类;香派法中的《吉冈大悲修法》和《马头明王密修》,以及宁顿巴的《无死幻轮》等法要也传人了其他宗派④。

在香巴噶举派的后期传承中,有一位大师,在藏区家喻户晓,被尊奉为”藏戏创始人”、”铁匠鼻祖”、”木匠鼻祖”及”建桥大师”等,他就是著名的唐东杰布大师(1358—1464)。他把香派之法传布于前藏一带,而且建桥造船,方便行人。据其传记记载,唐东杰布历经千辛万苦,在许多条波涛滚滚的江河上,前后共修建了五十八座铁索桥⑤,被盛赞为是”人们眼中的甘露”。

香派密法属于藏传佛教中的新译密法,其所依的本续主要有宣说猛厉火(拙火)究竟的《喜金刚》、业印究竟的《胜乐》、幻身光明究竟的《密集》、梦境究竟的《摩诃摩耶》和功业究竟的《怖畏金刚》等,修法次第则各依本尊灌顶,受三昧耶戒,然后修生圆二次第;实修法主要是从尼古玛传受的”五金法”,即指如根的”尼古六法”、如干的”大手印法”、如枝的”三转道用法”、如花的”红白空行母法”、如果的”无死无误法”;其中,”尼古六法”包括先行、猛厉火(拙火)、幻身、梦境、光明、往生、中有等法⑥。这些法门与达布噶举派的法要并无多大差别。如,此中的”大手印盒”法,是指修空性与大乐二无分别,如盒函盖相合,从而现证光明的教授,土观认为这与达布派所传的”大手印”法为同一旨趣⑦。

总之,香巴噶举派是从后藏兴起,其法嗣曾遍布于各地,但传承到十五世纪后,逐步消沉,然其教法为其他教派所继承。

二、达布噶举三祖师

在达布噶举派的形成中,玛尔巴亲赴印度求得许多密法语旨,成为藏地传法之源;他的弟子米拉日巴注重实践,以苦修著称;米拉的弟子达布拉杰将所传的密法与噶当教法融合,形成独特教规;因而,他们三人被尊称为”达布噶举三祖师”。

玛尔巴译师(1012—1097),本名却吉罗追,山南洛扎县人。他曾三次赴印度学法,第一次住了十九年,第二次为六年,最后一次为一年;他从十三岁到五十二岁,学法长达四十年之久,其中完全依止在那若巴座前的时间前后加起来约为十六年零七个月,主要受学了《喜金刚》与《密集》为首的诸多续部的灌顶、解说、教授和实修法;并依那若巴上师的指示,先后拜见班智达益希宁布、希瓦桑布、梅哲瓦及梅哲瓦的妙印母芭蕉穗者等,依次受学了父续《密集》法、母续《玛哈摩耶》法、《大手印》法和《四座》法等。玛尔巴不仅带回了所受学的全部续部教法,而且翻译、校正和抉择有关本续教法的解说,成为藏地新译密教法的开创者之一,人们尊称他为”玛尔巴译师”。玛尔巴返回藏地后,于五十二岁时娶达美玛等九女为妻,在家乡洛扎卓窝垅授徒传法。⑧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印度经典,自己也撰写了一些著作,并时常用道歌的形式将修行感受唱给弟子来体悟,这一生动的传法形式为米拉日巴所发扬。

米拉日巴(1040—1123)在玛尔巴的弟子中属于实修派,他领受了玛尔巴修行的全部语旨,并以传奇的人生、坚强的意志和苦行的道风著称于世。十五世纪时,在后藏地方有一位叫桑杰坚赞的主巴噶举派僧人,他十分崇拜米拉日巴,遂广泛搜集米拉日巴的事迹,著成脍炙人口的《米拉日巴传》。在该传记中,通过米拉与弟子问答的形式详细讲述了米拉坎坷的人生及学法实修的过程。米拉幼年时,其父去世,母子三人受伯父的算计,财产被夺。其母希望米拉去学咒法来报复伯父家人,米拉就去前藏地区拜师修学咒术和降雹法,并施法报复了伯父及欺侮他们家的人。后来米拉又非常后悔自己的放咒放雹的罪行,决心要追求正法,以净罪业。当他一听到玛尔巴大师的名号,心里便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激动得全身毛发竖立,眼中不由得掉下喜泪,产生无比的敬意。玛尔巴为了消除他的罪业,让他做苦役,以此来磨炼他的决心和意志。玛尔巴一遍又一遍地命他在山上先后砌建圆形、肩胛状、半圆形和三角形等形状的碉房,建好后又找各种借口,让他一次次拆毁重建。米拉建碉房时连一块石头、一筐土、一桶水、一铲泥也无人帮运,他受尽了折磨,背部出疮,四肢伤痕累累。最后,玛尔巴认为米拉的身心已得净化,才将所有密法传授给米拉,并要求他在山洞中修行,米拉在玛尔巴跟前先后修行了近七年。他四十五岁时,回到家乡,才知道母亲已去世,妹妹讨饭不知去向。悲愤之下,米拉隐迹在山岩间,身裹白布单衣,以荨麻为食,潜心修行九年,获得风息自在成就等。此后他下山云游各地,招收弟子,以道歌形式宣扬教法。⑨米拉日巴在道歌中不仅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深体悟和洞彻认识,也处处流露出他以解脱自在的心境来看待世间的种种现象。如他在一首道歌中主张做纯真的佛教徒,对追求世间财富和荣誉的所谓”佛教徒们”提出了批评,他唱道:”此人世间是大海吗?不管怎么舀也无尽期!佛法三宝是须弥山吗?无论是谁也不肯担负!信法誓言是山口鸟毛吗?无论是谁也不信守!圣法戒律是道旁疯尸吗?无论是谁也不操守!法垫之上有针刺吗?高僧大德不肯稳坐!严修佛法无意义吗?诸僧徒众不守律法!山林寂静处有盗贼吗?诸修行者常游村镇!中阴之处减容颜吗?众女弟子锐意打扮!来世生处氆氇贵吗?众女尼等多织氆氇!对此人世怕其空吗?不论僧俗皆增子嗣!来生后世吃喝多吗?男女施主不肯布施!上方极乐世界有痛苦吗?前往之人多么稀少!下界十八地狱有幸福吗?权贵争去拥挤奔跑!……”⑩米拉日巴一生刻苦修持,坚忍不拔,各教派都视他为修行者的典范。米拉的事迹,在藏族人民中广为流传,他深得人们的敬仰。

达布拉杰(1079—1153,本名索南仁钦),因出生于达布地方,而且精于医道,故称”达布拉杰”。他晚年常驻锡在冈布寺传法授徒,所以又尊称他为”冈布巴”。达布拉杰先学噶当派的教法,一次回乡偶闻米拉日巴之名,遂生信仰而前往拜遏,米拉给他传”金刚亥母灌顶”和”拙火定法”,他依法修习,得有证验。他在米拉跟前学法共十三个月,最后一次,米拉召见达布拉杰,说要给他传授一个最为殊胜的秘诀,米拉将自己的衣袍撩起,只见他的背部,全是网状老茧,米拉说道:”我再没有比这更深奥的口诀了!我是经过这样的辛苦去修行,心中才生起功德的,所以你也要以最大的坚毅持忍力来修行才好。”⑾这件事在达布拉杰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离开米拉日巴后,达布拉杰在山野修行。1121年,达布拉杰建冈布寺,开始传法,他把噶当派的”道次第”教授融合到噶举教法中,著成《道次第解脱庄严宝论》,并以”大手印俱生和合法”导引后学,独具特色,由他而传的法嗣被称为”达布噶举”。在宏法事业上达布拉杰远超过了他的上师米拉日巴,而且在佛法修行中,他实修和教理并重,能够综合噶当和噶举二派的教法和实践,使噶举派教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达布拉杰的弟子很多,其中都松钦巴、向蔡巴、拔绒巴、帕木竹巴四人分别建寺授徒,形成四个派:噶玛、帕竹、蔡巴、拔绒。而帕竹一系又分出八个支派:止贡、达垅、主巴、亚桑、绰普、修赛、耶巴、玛仓等;主巴支派又分为上、中、下、南等派;以上总称为达布噶举派的”四系八支”。

达布噶举派的传承支派图:

玛尔巴——”四大柱弟子”之一米拉日巴——达布拉杰——

达布噶举派支系众多,教法丰富。进入元代,噶举各派多为家族势力所控制,教派随家族势力的兴衰而兴衰。自17世纪后,噶举派渐呈衰微趋势,许多支系或并于它派,或传承断绝,到近世仅余噶玛噶举、止贡噶举、达垅噶举、主巴噶举几派,其中噶玛噶举的影响较大。

三、噶玛噶举

噶玛噶举这一支派创始于都松钦巴(1110—1193),”都松钦巴”意为”知三世”,据传他因修密法得成就,能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故有此称。都松钦巴出生于康区,父母都是学密法的人,他从小随父亲和其他上师学密法,于十六岁出家为僧,学习了许多噶当派教法。年三十岁时,他拜达布拉杰为师,修学”方便道”教授,据说他连续九天中能够依强制法而燃起暖乐,并只着单衣而修,九个月中手不离尘(即人座后结人定印手上撒以尘土,虽经多日尘土仍旧不落分毫,言定力极稳),三年获得殊胜成就,传称他是八百大修士中最大的修士。⑿他又往洛若拜见热穹巴,学”那若六法”,证圆满境界。1147年,他在昌都类吾齐建噶玛丹萨寺为其驻锡地,后又在前藏建楚布寺,收徒传法,逐渐形成噶玛噶举派。

噶玛噶举在藏传佛教中最早采取活佛转世制,这一独特宗教制度的第一位开创者便是噶玛拔希(1204—1283),本名为却吉喇嘛,名号中的”拔希”一词是蒙古语的音译,即法师的意思。噶玛拔希十一岁时,从都松钦巴的再传弟子崩扎巴出家,刻苦修学,渐有名气。1253年,他被忽必烈诏请,前往康区会面。后他离开忽必烈到河西一带传教,建有吹囊朱必拉康寺,位于今内蒙和宁夏交界一带。1256年,当他动身返藏时,接到蒙古大汗蒙哥的诏书,于是他赴哈喇和林,《贤者喜宴》等书中说他使蒙哥汗皈依了佛教,并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及一颗金印。后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他受到牵连而被忽必烈投入监狱并遭到流放。1264年,他才获得释放,返回藏区并在康、青一带传教八年,最后回到了楚布寺。噶玛拔希在藏传佛教界声望很高,被视为是大成就师,忽必烈曾让他与八思巴斗法,他显示了”空中结跏趺”的神通。⒀1284年,噶玛拔希圆寂前,邬坚巴前来拜会,并向他求法。噶玛拔希向邬坚巴安排了其转世事宜,将金边黑帽等交付给邬坚巴保管,并预言说将出世一位黑帽法统的继承人,届时请邬坚巴将黑帽等物交付。⒁后来,邬坚巴认定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迥多杰(1284—1339),正式开启了活佛转世制的先河。将噶玛噶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追认为黑帽一世活佛,噶玛拔希便为黑帽二世活佛。噶玛噶举派通过活佛转世制,解决了教派领袖的继承问题。

噶玛噶举派从元代以来,发展非常迅速,不仅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而且一度曾左右过西藏地方政权。如黑帽三世活佛让迥多杰,于1332年应召到达北京,给元宁宗和宁宗皇后进行过密宗灌顶;黑帽四世活佛若必多杰(1340—1383)应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诏请,于1360年到达北京,他给元顺帝父子传授了一些密宗的教法,特别是传授了一些”方便道”法;黑帽五世活佛得银协巴(1386—1415),被明朝封为”大宝法王”,这个封号后来成为黑帽系的历代转世活佛专有的一个封号,在明朝所封法王中地位最高。在明代后期,噶玛噶举派的黑帽十世活佛却英多吉(1604—1674)等支持藏巴汗政权,同格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但最终失败,其势开始衰微。

噶玛噶举派中除黑帽系以外,还有多个转世活佛系统。噶玛噶举红帽系之名,因其第一世活佛扎巴僧格(1283—1349)得到元朝皇帝赐给的一顶红色僧帽而得名的,扎巴僧格是黑帽系三世活佛让迥多杰的弟子,于1333年建乃囊寺,成为红帽系的主寺之一。红帽系十世活佛却朱嘉措(?—1791)曾勾结廓尔喀(尼泊尔)侵藏,1791年,清朝下令查抄红帽系主寺羊巴井寺的财产,并禁止红帽系活佛转世。西康德格八蚌寺的司徒活佛、乃囊寺的拔卧活佛、楚布寺的杰曹活佛等在噶玛派中较为著名,并转世不绝。据贡噶活佛(系噶玛噶举派)于1953年口述,当时前藏、后藏、西康等地属噶玛噶举派的寺庙有二百多座。⒂

四、帕竹噶举

帕竹噶举的创始人是达布拉杰后期最著名的弟子帕木竹巴.多吉杰布(1110—1174),他曾先后学过噶当派、宁玛派、萨迦派的法要,后随向蔡巴一同拜见达布拉杰,仅学法一年后,达布拉杰就圆寂了。虽然帕木竹巴在达布拉杰座前学法的时间不长;但他认为达布拉杰传给他的密法胜过以前所学的一切教法,将达布拉杰奉为”根本上师”,大力弘扬达布拉杰融合噶当和噶举教规的宗风。1158年,他来到现在西藏桑日县境内的帕木竹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寺,即后来成为帕竹噶举的母寺丹萨替寺,他也被人们尊称为帕木竹巴大师。他在此地住了十三年,直到圆寂。此后,帕木竹就成为了教派的名称(简称帕竹)。帕木竹巴常常将施主捐赠的财物都平均分给僧众和门徒,自己却很节俭,过着清苦的生活。因此,他的名望很高,经常跟随他的门徒多达八百多人。当中,有很多弟子广建寺院,传法授徒,又形成了帕竹噶举之下的八小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