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藏佛教
2667400000014

第14章 萨迦派(3)

萨迦教派显密并重,从萨迦五祖及其他一些大师的行传看,无不是显密双修。他们既有佛教显宗的坚实理论基础,又有密宗的实修体验,显密兼通。萨迦派注重的显宗经论有龙树大师中观学方面的著作,即龙树所作《中论》、《迥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细研磨论》,称为”中观理聚五论”,及月称的《人中论》;无著等所传唯识学说的论著,如《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宝性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瑜伽师地论》等,号称”慈氏诸论”(慈氏即弥勒菩萨,相传由弥勒菩萨传予无著,故称”慈氏诸论”);世亲所作《俱舍论》,《释量论》等因明学著作,以及佛教戒律学方面的著作。这也是噶当派、格鲁派等派重视的显宗经典,只是在某些理论的解释方面有差异,在佛学的见解上各有侧重。萨迦派在”见”方面也有差异,《宗教流派镜史》中说萨班、绒敦等人以中观自续派见解为主,仁达哇大师则属中观应成派,也有持唯识见、大圆满见者。

萨迦派密法种类繁多,主要以四续部密法为主,各法有解说、口诀、修炼仪轨等。四续部密法是藏传佛教各派共有的,传承上各派之间也有渊源关系。萨迦派又有一些在分类上可划归四续部密法之中,而又属于萨迦派独有的一些密法,如不出寺墙的十三种金法等。

作为一个教派,萨迦派的核心教法是道果法。此法以无上瑜伽部的《喜金刚续》为根本经典而建立起来的,但又是显密双融,修证体系完整,步步修习,成就佛位,涵盖了显密教法的精华。此法源头在印度,最初弘扬者传为龙树的弟子释迦谢宁,然后依次传燃首(拜卫佐沃)、护法、毗瓦巴、卓毗黑鲁迦、难胜月或名般罗诺因陀罗流支。其中毗瓦巴(又译为毗卢波)在传承道果法的印度祖师中最为重要,也最受萨迦派的敬重。毗瓦巴是印度密宗八十四位大成就师之一,但勇士光所集《八十四位大成就传》中有关毗瓦巴行传主要是降伏外道的密宗神通故事,没有提到道果法。布敦大师的《佛教史·大宝藏论》中的《丹珠尔》目录内有毗瓦巴的著作《金刚偈》(廓译师译)、《八十四句颂》(毗若扎那译)、《朵哈宝藏吉祥轮》(毗若扎那译)、《长生成就法》等,而《金刚偈》是依《喜金刚续》而写成,又称《道果金刚偈》,是有关道果法的最早的一部重要著作,分别讲述共同道、世间道和出世间道,因此毗瓦巴算得上是道果法的创立者。《萨迦世系史》讲到萨钦在修炼时,看见毗瓦巴显形,并给萨钦传法。但真正将道果密法传到西藏的是卓弥译师·释迦益西,他在印度学法期间,从般罗诺因陀罗流支学习了道果法。萨迦派的祖师们继承了道果法的各种传承,他们撰写了道果密法的众多著作,是其体系更趋完善、严谨,将道果法发扬光大了。道果法源自印度,但开花结果却在西藏。

道果法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四正量、三境界、三相续、四耳传、五缘会、七要点和防护障碍等内容。其中四正量指圣教量,释迦牟尼所传的经教;传记量,诸论师所作之著作;师诀量,上师传授的修法要点;觉受量,行者实修中的体悟和证验。三境界指不净境界、瑜伽境界、最极清净境界。不净境界指众生处于轮回不净的世界,从这种境界中得以出离,须修厌离心、出离心,思轮回诸苦及人身难得等,此为大小乘所共有的修法。瑜伽境界分共同瑜伽和非共同瑜伽,共同瑜伽指大乘菩萨行,修慈悲心、菩提心,悲智双运,证空性断轮回;非共同瑜伽指金刚密乘深道法门(密乘圆满次第)。最极清净境界,指佛的世界。三相续为因相续、道相续和果相续。因相续肯定众生佛性,授四大灌顶(瓶、秘密、智慧、词句),使成修法之器;道相续,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弟;果相续,证三身(法、报、化三身)五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法界体性智)。四耳传为灌词不绝、摄受传承不绝、师要法则无误、以净信力充足自心。(22)

萨迦派大师对道果密法的各部分均有详细的论述,其中不乏创新和发挥之处。如五缘会,在《金刚偈》中亦有论述,属共同道,五缘会分指外、内、秘密、真如、究竟缘会。萨班作《五缘生道》进一步阐发其内涵,如云:”昔者诸禅德,无缘会辞,后由道果兴,方有缘生言,然内外缘要,至今无人晓。”@作者以因缘之理阐发五缘生道,予以详尽的解说。再如扎巴坚赞所著《引上中下三机仪》、《摄受承不绝授灌记》,萨班所著《授修习敕规》等文亦对道果法深加探究。

道果密法之见是”轮回涅槃无别”、”明空双融”。”心有明分和空分两分,空是体,明是用。”@既要通过中观缘起性空证悟心的空分,又要修唯识学说证悟它的明分。萨迦派承认如来藏为胜义有,如来藏又名本元俱生智、清净心、本性光明、真如、法性、含藏因续。无明、妄念、迷乱之时,则成就轮回,而觉悟此清净本体时,则成就涅槃。轮回和涅槃皆源于一心,因此说轮回涅槃无别。如《含藏因续记文》云:”含藏者谓一心之智,觉知不分,无处建立,恒常不绝(通为轮回涅槃之体而无障碍,乃不动业,犹如常流,无有断绝,犹似大海,作净浊依——原注),照而常寂而常照,谓之日含藏。问:以何缘故名含藏耶?答:包含轮回涅槃之法,善为动静二法之因故,厥若不遇方便之缘成轮回本,倘或遇逢善巧缘成涅槃因,谓含藏识。”(25)萨迦派认为觉悟轮涅无别、明空双融,方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

当代的萨迦派,同样重视显密二宗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如以萨迦寺为例,在显宗阶段的学习方面,设有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如藏文语法、写作知识,及佛教的基本理论,学制六年。高级班同样学制六年,重点学习萨迦派重视的般若、中观、因明等方面的显宗经论十八部,包括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高级班结业后,可参加”热绛巴”(意译为博学之士)格西学位考试。之后,转入密宗的修习,修习四续部密法和萨迦派的道果密法,先熟习密宗各部的要义,后进行实际的修炼。当代萨迦派重视先显后密的修学程序,继承了显密并重的宗风。

五、萨迦寺

萨迦派的寺院主要集中于卫藏和康区,据21世纪初期统计,国内有140多座萨迦派寺院。其中萨迦寺在历史上是萨迦派的中心寺院,萨迦派领袖萨迦法王的驻锡之地,也是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它也以荟萃众多的藏传佛教文物而闻名于世。

萨迦寺分为南北二寺,北寺建在仲曲河北岸的奔波日山下,南寺建在仲曲河南岸的河谷平地上。最早建成的是北寺,从昆·官却杰布建造的一座小庙起,历代祖师不断扩建,使其发展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尤其是八思巴时代,萨迦派得到元朝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使萨迦派财力雄厚,萨迦寺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当八思巴二十八岁之时,他派人给萨迦送去许多财宝,由本钦释迦桑波于大屋顶旧殿之西面兴建了大金顶殿。”@1265年八思巴三十一岁返回萨迦寺后,在大金顶殿修建了吉祥多门塔。并命萨迦本钦修建萨迦大殿(即现存的萨迦南寺)。1368年八思巴返回大都,释迦桑波遂动用十三万户的民工修建萨迦大殿,但是还没有修完,释迦桑波就去世了。接任本钦的贡噶桑波继续修建,完成了全部工程,并完成了仁钦岗喇章、拉康拉章、都却拉章等。第九任本钦阿迦仑又修建了屋顶女墙和外围墙,后来寺院住持绛央仁钦坚赞时,绘制了七百八十七个密宗坛城壁画。元代萨迦寺是西藏萨迦地方政府的首府,是西藏的政治中心,萨迦寺也是当时西藏最为闻名的佛教大寺。元末明初,萨迦派在政治上失势,萨迦寺也受影响而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有维修,但已无往日的辉煌。邢肃芝的《雪域求法记》记述有民国时期作者参观萨迦寺的情形,说所到之处大部分都已是残破不堪。”文化大革命”中,萨迦寺遭受重创,北寺被彻底摧毁,荡然无存,南寺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是萨迦寺在历史上遭受的最大的一次灾难。近年来,萨迦寺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断受到重视,国家拨巨款进行维修。

现存的萨迦南寺是座城堡式建筑:平面呈方形,占地约4.5万平方米,城堡外围有护城壕沟,沟中有水,类似护城河。城墙为土筑,高三丈余,厚一丈多,上有垛口,以及四个碉堡和四个门楼。萨迦南寺的总体建筑样式,完全吸收了中国内地城堡建筑形式,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萨迦寺的墙上涂有三种颜色,红、白、黑,红色象征文殊菩萨,白色象征观世音菩萨,黑色象征金刚手菩萨。城内的主体建筑即大殿堂,又称萨迦大殿,另有灵塔殿、僧舍等建筑。大经堂有四十根大柱子,均是柏木,其中四根柱子最为著名,分别命名为薛禅柱(薛禅即元世祖忽必烈)、黑色滴血柱、野牛柱和老虎柱,有神奇的传说故事。大殿内供奉铜镀金三世佛像、文殊菩萨像、萨迦班智达像、法王八思巴像等众多佛菩萨和祖师的像,还有忽必烈献给八思巴的白色法螺闻距等佛教圣物。灵塔殿内供奉有大乘法王等萨迦派大德的灵塔。最上层的佛殿中有道果上师围绕萨钦的像、宝帐怙主像等。

萨迦寺是一座文化宝库,珍藏着大量的文物,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大致包括三大类:一类是元明清三朝赐给萨迦派领袖人物的珍贵礼品,有封诰、金印、玉印,忽必烈送给八思巴的银色盔甲、服饰,元明时期内地制作的佛像、法器等。另有不少元明时期由官窑专为藏传佛教界烧制的瓷器,多为精品、珍品,如明代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纹碗,据说世上仅存两件,堪称稀世之宝。第二类是藏书,萨迦寺藏有约四万多卷藏文写本经卷,八思巴曾召集各地的缮写家用金汁、银汁、朱砂和墨汁抄写各类经文,十分精美,从而也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其中大经函久隆玛(铁环之意),在夹板的四角有四只铁环,由四个人各抓一只铁环,才能将经函抬起来。萨迦寺还藏有梵文贝叶经,写在长尺许、宽数厘米的贝多罗叶上,是古代印度的写经,萨迦寺藏有二十函《贝叶经》,共有三千多片。萨迦寺的藏文写经、贝叶经均是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第三类是绘画珍品,包括壁画和唐卡画(即卷轴画)。萨迦寺壁画中有大量的佛教密宗坛城画,绘制于元代,反映了当时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以及萨迦派传承的各种密法。唐卡画中最著名的是萨迦五祖的传记画,共有四十多幅,描绘了他们的生平和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萨迦寺因文物丰富而被誉称为”第二敦煌”。

四川德格的萨迦派寺院贡钦(伦珠顶)寺因其印经院而闻名于世。贡钦寺相传由第四十一代德格土司坚巴彭措时建成,成为德格土司的家庙,土司长子向例任贡钦寺住持,次子继任土司。贡钦寺的印经院珍藏有各教派的经书上千种,经版十八万多块。印出的经书,被称为德格版,因字迹清楚,校勘严谨,质量上乘,备受各地藏族僧俗的青睐。直至今日,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注释:

①②③阿旺贡噶索南著,陈庆英等译:《萨迦世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页、47页、50页。

④⑤⑥《佛祖历代通载》卷21。

⑦⑧ 见注①,第117页、第117页一118页。

⑨《佛祖历代通载》卷21,

⑩《元史·释老传》卷202。

⑾《佛祖历代通载》卷21。

⑿陶宗仪:《辍耕录》卷2。

⒀同注⑩。

⒁转引自扎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台湾正中书局印行)第165页。

⒂《元史·英宗本纪》卷27。

⒃⒄⒅多《佛祖历代通载》卷21。

⒆⒇见注①,第190页、283页。

(21)《明实录藏族史料》(一),西藏研究丛刊之八,《西藏研究》编辑部编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55页。

(22)参见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74—86页。

(23)《大乘要道密集》,北京藏密院,1930年石印本。

(24)见注(22),第80页。

(25)见注(23)。

(26)见注①,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