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祖师爷:勾践
2662700000003

第3章 万众归心的少年君王——越顺利,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2)

如果夫概乘胜追击,越国很有可能遭到勾践预料的亡国噩运。但是在关键时刻,夫概救了越人。这夫概,勇猛过人,野心也不小。他见越军战败,阖闾又未归,便服生了图王之心。因此越军退走后,夫概不但没追,反而领军进了姑苏城,自立为王。当时有大臣劝夫概:“大王统兵在外,不久即班师,你作为大王之弟,如何能自立为王?”夫概笑道:“吴国王室继位之规,早已不作数了,我又何必要遵守呢。”夫概所讲的正是阖闾,当初阖闾并不叫阖闾,而是叫专诸,专诸刺王僚,夺取王位,就是阖闾干的。夫概的意思,显然就是,你阖 闾可以夺别人之位,那我也可以夺你之位。

理是没错,但夫概脑袋瓜子不灵,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人心都属于阖闾,夫概又如何能服众呢。果然,阖闾得知夫概自立以后,自统一路大军来讨夫概,夫概虽勇,但智计却差,一战就被阖闾打败,夫概败逃。

这边夫概败逃了,那边允常惨败后,因常自责备,最后在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竟得了个忧愤而死的结局。允常一死,不消说,二十三岁的勾践被众臣子拥立登场,为越王。

刚登基的勾践有很多事需要忙活,国事要处理,还要为允常办丧事。可是就在小小的勾践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忽然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吴王阖闾,集中了吴国最精锐的部队,进犯越国,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向越国扑来。

这阖闾夺回王位之后,孙武萌生归隐之心,伍子胥劝不动,只好由得他去。这孙武也是一个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所作《孙子兵法》直到现在还是兵家、商家的必修课之一。其实吴国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孙武的功劳。当初,孙武带着他的《兵法》去见吴王阖闾。阖闾刁难孙武,让他以嫔妃演练军阵,孙武将美女们分为两队,用吴王的两个宠姬分别做两队队长,命她们都各持一把戟,前后左右按指示行动。妃子们哪有军令如山的习惯,孙武命令一下,就有人掩嘴偷笑。孙武三令五申不见效,命令卫兵将那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吴王大惊失色,连忙制止,孙武却道:“臣下既已受大王之命担任将军,有道是: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请大王不要干涉军中执法。”继而,孙武便将一干美女训练得规规矩矩。于是阖闾知道孙武善于带兵,就任命他为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进入郢都,北面威胁齐国、晋国,显名于诸侯,孙武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孙武一走,不能不说是吴国的一大损失。

孙武离开吴国后不久,吴王阖闾就生了向越国报仇的念头。在阖闾看来,越国技不如人就算了,居然还趁自己外出征战时点火烧自己屁股,这是不厚道的,也是自己不能容忍的。先前允常在位时,励精图治,越国还像模像样,现在勾践刚刚登位,要经验没经验,治国治军能力也不见得怎样,因此,在阖闾看来,目前正是起兵伐越,把越国的版图据为己有的大好时机。

谁知阖闾还没伐越,嘴仗却先打上了。伍子胥和伯嚭都反对伐越。伍子胥入宫向阖闾说:“越国刚死了君主,讨伐它是不义的。大王要称霸,就不能失义于天下。”春秋初期打仗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没有现在这么多阴谋诡计,常常是两军先摆好阵势,谁也不会突袭,然后一方问“开打吗?”另一方准备好了,说“可以”,如果不可以,那就得再等等,绝没有偷袭、突击之说,也不会在别人有事时去讨伐别人,在当时人看来,这绝对是不义的。不过到了春秋后期,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改变,当时宋楚争霸,宋襄公还按老一套,想等双方结完阵再战,结果楚军不讲规矩,一阵乱冲,宋军大败,打得宋国一蹶不振,从此丧失争霸的主动权。楚国一开先例,天下诸侯纷纷效仿,再也不讲规矩了,怎么打得赢就怎么打。不过,不讨伐有事之国,还是存在于诸侯心中的,但这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阖闾就是这样,他和允常有着差不多相同的性格,就是有点一意孤行,坚持伐越,没得商量的。

伍子胥无奈,生怕自己背上了不义的名声,于是向阖闾请假,说自己身体有病,要留在吴国,你打去吧。阖闾也不勉强,将伍子胥留在吴国,自统大军三万伐越。这一年,是鲁定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496年。

吴国伐越的消息传到越国,正在服丧的勾践那是大惊失色,他也没想到阖闾这么不讲规矩。这会儿,勾践有点慌神了,要摆开了架子真打,越军很难爆得出冷门,现在,国之存亡的重担压在了勾践身上,勾践才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在他徘徊无策之时,勾践老婆发挥作用了。勾践老婆名叫雅鱼,聪明贤惠,见丈夫愁眉不展,她便劝勾践道:“兵法上不是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吗?吴兵来犯,逃避不起作用,那就想想办法怎么拒吴吧,总会有办法的。”

勾践说:“父王死前,我曾经立下过誓言,决不丢失越国的一寸土地。现在吴王阖闾统三万大军来犯,而我越军却不足二万。吴兵又英勇善战,我越军却是以老弱者居多,这仗该怎么打?”

雅鱼又劝道:“你不要担心,我听说子禽智计百出,夫君何不请他来一同商议。”

雅鱼口中的子禽,就是文种。文种是楚国人,老有才了,不过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便定居在了越国,成为越国臣子。雅鱼提起文种,勾践却犯难了,在他眼中,楚国人都有点无义的味道。不说别的,吴国重臣伍子胥、伯嚭就都是楚国人,现在却在帮着吴国对付自己。而这文种也是楚国人,谁知道他心里是怎样想的。不过雅鱼却不这么看,在的多番劝说之下,勾践终于答应一会文种。

文种就是文种,勾践一见他,他就道出了极有见地的看法。文种认为,这次阖闾领兵三万伐越,却将第一名将伍子胥留在了国内,他那英名远扬的儿子夫差也镇守在吴楚边境,没有跟来,因此吴军并不可惧。文种还认为,阖闾虽也勇名在外,但如今也是年老体衰,不堪临战。他所统公子姬波、姬山等人都少勇无谋,伯嚭也是个无能之辈。因此,综合来看,吴军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的。

至于怎么打,文种说:“我听孙武说过:‘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吴军来袭,我越军是不可仓皇迎战的。我以为,大王何不领军进驻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等待吴军前来会战。吴军若为来檇李,而去攻都城会稽,大王就可以领兵攻他的都城姑苏。”

文种的建议给了勾践一丝希望,那好,就这么办。与文种会面之后,勾践即率军二万,进兵檇李,安营扎寨,以逸待劳。

吴王阖闾本来是要打会稽的,听说勾践将军队带到了檇李,反而没了主张,他不知道是该先打会稽还是檇李。此时,伯嚭出主意说,勾践年轻无谋,这是不敢前来迎战的表现,不如进兵檇李,一仗抒他打趴下了,就好收拾了。

阖闾一听,有理,因此浩浩荡荡领军进至檇李。

阖闾来了,勾践又找到文种,讨教计策。勾践虽也是有勇有谋之辈,但他比之其他君主更高明的一面就是,他深知自己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很多东西臣子的主意才是最好的,因此他自小就能虚心纳谏,而这也为勾践在以后的争霸之路上,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文种告诉勾践:“以前伍子胥领兵伐楚。在鸡父一战中,伍子胥用罪囚冲击楚阵,乘乱取胜。现在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勾践一听,深以为意。临时找来随军参战的三百罪囚,让士兵们取来酒肉,好好招待他们,勾践还放下王位之尊,亲自给每位罪囚斟酒,对罪囚们说:“你们是罪人,今天随同寡人出征。明天就是我们和吴军决战的时刻,也是你们立功赎罪的机会。你们如果是贪生怕死的,现在就可以走,如果想报效国家的,明天就请下死力一战。“

毫无疑问,勾践是一个高情商的君王,他很懂得怎么激励将士,也很懂得怎么去获取人心,施小恩,见大效,勾践尽得其精髓。他这番话一下来,罪囚们个个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喝干酒,摩拳擦掌,表示绝对为国争光。勾践又乘兴说:“吴军犯我疆土,灭我国家。守国保家,人人有责。今天我赦你们无罪,命你等明日阵前效命。如果你们不幸战死,你们的父母兄妹,我必厚恤之。”说话时声情并茂,听者无不动容。

为了麻痹吴军,勾践又让越军营寨在晚上时熄灯偃旗,只让一些老弱残兵在营业员外巡逻。阖闾一看,见越军如此,本来还有战戒备的心荡然无存,越军不此嘛!

次日,决战开始。双方列阵,吴军此时有备而来,士气高昂,勾践派出敢死队,向吴军冲锋,想要撕破吴军的防线,不过在久经战阵的吴军面前,越军两次冲锋均未奏效。

第三次,勾践让罪囚们上场了。他让三百罪囚排成三排,列在阵前,每个人只穿一件短袴,脚穿草鞋,个个赤裸上身,单手持刀,横在脖子上。吴军哪见过这种阵势,不知道越军要干什么,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正在吴军不知所措时,勾践一声令下,这些罪囚齐声对吴军喊道:“吴、越二君在此兵戎相见,我等无知,触犯军令,不愿逃避惩罚,愿阵前自杀,以死谢罪。”说完一个个挥剑自刎,鲜血四溅。吴军士兵看到越军一个个像割草一样割下自己的人头,惊异莫名,不知道越军出了什么事。就在吴军还没作出反应之时,勾践又高举起宝剑,下令全军出击,越军发起勇猛冲锋,吴军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冲,立时慌作一团,一败涂地。越军大将灵姑浮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用短戈击中坐在战车之上的阖闾,斩断其脚趾,阖闾从战车上栽下,命在顷刻之际,幸得吴将拼死相救,才得以狼狈逃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