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琴清英
2662200000021

第21章 第三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古琴艺术大展巡礼纪略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古琴艺术大展巡礼纪略

李保华

2011年5月29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隆重开幕,中国古琴艺术作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项目,被列为参展项目之一。扬州作为古琴艺术发祥地之一,早在汉唐即为人瞩目,时至明清,广陵派琴艺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琴技、多达五部高雅的琴谱和传续不断的琴艺大师高峰的矗立,奠定了广陵琴派在中国琴坛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扬州的琴筝产业不断扩大,质量、产量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日益增多,已成为扬州手工技艺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产值近亿,因此被邀参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自在情理之中。扬州雅韵琴筝有限公司所属刘氏琴府即是被邀的单位之一。扬州同时被邀参展的还有南风乐器公司、龙凤乐器制造公司、广陵琴家等单位,约占全国古琴斫制企业的一半,可见扬州古琴斫制在全国的地位和实力。作为雅韵刘氏琴府的随员,我们一行十二人于当月29日晚11时左右冒着大雨到达了成都车站。在此之前,刘氏琴府的两位布展人员已于数日前抵达成都,为我们作好了食宿和参展的准备。

第三届成都非遗节会场,坐落于成都市西区三环路外,面积达一千五百亩以上,占地广阔,场面浩大,未到会场中心,两三里外即见彩旗招展,游人不绝,无数阔大的广告牌展示着非遗节那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项目。老远即可在公交车上看见世纪舞广场上巍峨高大的红色非遗“世纪塔”,似火炬又似卷起的巨大书简,矗立于蓝天白云之间,这是非遗节的标志性建筑,观之令人震撼。

国际非遗节博览园是一块汇聚世界非遗文化精粹的园区,它以“记忆、传承、欢乐、和谐”为宗旨,共分五个组团部分,即:世纪舞、五洲情、西城事、时空旅和百味戏。它通过人性化的非遗文化科普教育,互动性的非遗文化体验,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项目,全年不断的非遗节日庆典活动,向社会公众呈现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盛宴,展示了成都作为面向世界的开放式文化旅游和休闲消费胜地的迷人风采。这一次成都非遗节的亮点,人们认为可与巴西热情狂放的狂欢节媲美,这里不仅有来自国内外的四十一支风格各异的表演队,还可以参观集实物模型展览、原生态场景再现和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国际非遗博览中心,以及非遗文化精品展销、传承人绝活表演和中外传统美食的品尝等等,堪称是世界非遗文化的一次集中亮相,展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届非遗节于5月29日开幕,但由于我们到达成都已是夜晚,未能看到开幕式的盛况,然而次日电视上看到的那阔大的场面依然让我们激动不已。29日上午10点50分,冒雨开始的“天府大巡游”宣告非遗节开幕。身着各色服装和彩饰的二十一支民族表演队和二十支国际表演队为观众展现了本国或本省市民族独特的风情。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俄罗斯少男少女身着民族服饰翩翩起舞,也可以看到奥地利人浪漫吉他的吟唱,以及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少林板凳功”,他们在多条板凳上闪击腾挪,或半空跃起,或落地挥拳,引起人们的阵阵喝彩。而压轴的则是有着二百四十五名表演队员的成都队,走在前面的一支队伍由少女组成,她们身着翠裙、手持绿绸伞,向观众展示列为非遗名录的草编、蜀锦和蜀绣等工艺制品;其后面一支队伍的人则装扮成熊猫,他们抛着彩球、骑着独轮车在队中穿梭;随后是四川松潘县的藏族花灯、攀枝花市的苗族服饰和舞蹈展演,眉山丹棱的唢呐和北川的羌族歌舞也次第上场,让观众领略了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

本届非遗节从5月29日一直持续到6月10日,三天,共有七大类多达二百八十六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陆续登场,向来自国内外的观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其中就包括我们扬州参展的两个项目,笔者在全国非物质文化展示厅内见到了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嫡系传人张茉莉和扬州雕版印刷两位传人的技艺表演。

巴蜀琴艺源远流长,在中国琴史上自古具有重要地位,琴人不断,名家辈出,早在汉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即以一曲“凤求凰”向封建礼教挑战,成为琴坛佳话,他们夫妇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琴人。稍后的扬雄、唐代的李白、宋代的三苏、清代的张孔山、民国的裴铁侠均是声名卓著的琴人。唐代成都雷氏斫琴更为世人称道,从雷俨被玄宗任命为琴待诏开始,雷氏家族从开元直到咸通,斫琴技艺传承长达一百五十年,留下名琴四十余张,是琴人的传家之宝,其斫琴技艺迄今尚难以超越。因此成都把古琴艺术作为重要参展项目当在意料之中,当然也是此届非遗节的亮点之一。非遗节特地为古琴设置了三种展示方式:一是古琴展演,会场设于成都多个名胜区、文化区和小区内,从5月30日至6月10日,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古琴演奏多达十八场。国内外许多古琴大师和各流派传承人如龚一、成公亮、刘赤诚、曾成伟等都将登台演奏,让听众倾听天籁之音,一睹名家风釆;二是古琴学术交流会,将有数十篇论文多侧面地对古琴学术进行全方位的论述,各抒高见,博采众长,以推动古琴艺术的发展;三是古琴博览会,非遗节特于会场中心南侧专辟古琴艺术大展“古琴博览会”展厅,共有来自北京、扬州、南通、成都近十家斫琴企业参展。扬州刘氏琴府作为被邀斫琴企业,是参展规模和展琴数量最多的一家。

刘氏琴府是一个在全国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琴筝的企业,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古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熟悉古琴和学弹古琴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刘氏琴府为此调整经营理念,开始把开发古琴、提高古琴斫制质量作为主攻目标。此次参加第三届成都非遗节,就是刘氏为了提高和扩大刘氏琴府在全国的知名度。刘氏琴府掌门人刘永发先生共带琴三十余张参展,其中包括国内首次出现于展厅的两张雌雄巨琴——龙琴与凤琴以及六张时尚亮丽的彩绘古琴。

古琴博览会展厅里,各斫琴企业带来参展的各式古琴可谓绚丽夺目,各具千秋。或造型古色古香,或音色清越浑厚;撼人心魂的琴声不时响起,通过图片、实物和专人弹奏,将国内知名厂家斫制的古琴的美妙动人之处一一展示,尽显中国古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它独特的音韵之美。让无数参观者徘徊在展厅里久久不愿离去,有的还亲手弹奏一曲,以慰对古琴的渴慕之情。当然在展厅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刘氏琴府斫制的龙凤巨琴,不仅因为造型巨大,形制奇特,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还因为琴音浑厚苍劲,深沉幽远,听来仿佛超越了时空,将人带入邈远的过去和未来,因此愿意在巨琴旁边摄影或亲手弹奏一曲的人比比皆是。记者段祯在6月3日《天府早报》的《“巨琴”开价99.9万元》一文中写道:“走进中国古琴艺术大展设在国际非遗博览园的会场,这张‘巨琴’格外抢眼。‘巨琴’的主人——来自扬州的古琴高级技师刘永发轻抚琴弦,悠扬浑厚的音色回荡在室内。刘永发介绍:‘巨琴’是一对大尺寸‘龙凤琴’中的一张,全长1.999米,前岳(琴头)宽39.9厘米,后岳(琴尾)宽29.9厘米。取材于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梧桐木,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才制作完成。这样一张琴的总价值是多少?刘永发笑着表示‘不大好说’,但随即又道,‘如果拍卖的话,底价是99.9万元。’”与巨琴同样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的是刘氏琴府为崇尚现代和时尚的青少年们专门斫制的彩色琴,对此,除新华社记者江宏景于6月30日新华网四川频道发表其所摄刘氏琴府彩绘琴图片而外,四川《天府早报》记者还以《打造彩色琴吸引新人》一文报道说:“昨日会场还呈现了六张色泽鲜丽的古琴,深蓝色的琴面上绘有‘双龙戏珠’, 红色琴面上配有金草龙……充满浪漫和时尚的情愫。不过,中间的发音板依然保留了通常所见的暗红色,刘氏琴府工作人员乐杨介绍:‘如果发音面板也被染上了色,就会影响到音质。’在刘永发眼里,打造‘现代派’古琴,更多是要吸引年轻的‘琴人’。‘任何东西都需要有新的观念加入’,刘永发说,‘彩色琴是希望能制造点新颖感,这样在演出中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好一些。’”人手一册的雅韵公司刘氏琴府新近创办的刊物《琴筝文化》同样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此外,扬州龙凤乐器公司斫制的一套十二张以黄花梨木斫制的“金陵十二钗”古琴也令人叫绝,此套琴色泽、规格一致,每张琴分别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位女性命名,以银丝镶嵌出人物的造型,琴背后还有一首古诗作为映衬,堪称斫制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而享誉国内外的扬州马维衡先生的“马琴”此次也集体亮相,其古琴音质音色之佳也让观者大饱耳福。

古琴艺术大展的另外两项活动是在博览会场外进行的,一是古琴学术交流会,二是古琴展演。

6月1日,古琴学术交流会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剧场举行,会期一天,由巴蜀著名琴学家和古琴活动家唐中六教授主持。唐教授是此次活动的推动者和组织者,为活动如期举行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已年届七十六岁高龄,仍精神矍铄,步履轻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古琴学术交流会选择金沙遗址博物馆作为会场显然出自主人精心的安排,这里既能唤起人们对巴蜀琴文化历史的记忆,同时也为我们会后欣赏金沙文化提供了便利。首先剧场的整体布置就使人如置身于三四千年前的金沙文化现实,许多人面青铜器和奇特图案的造型环布四周,令人有一种幽远神秘之感,让观众对巴蜀文化的奇丽和深邃有进一步认识的愿望。这次古琴学术交流会堪称中国琴文化学术探讨的又一次盛会,许多大师级的古琴名家都有精彩的论文发表,因此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金沙剧场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大师们许多富有独创精神的论述博得了阵阵掌声。关于古琴的传承与保护、古琴美学、古琴斫制艺术和琴派、琴家、琴曲研析及川派琴艺都有文章进行论述,其中既有琴坛大家,也不乏青年俊彦。其中有些论文观点独特新颖,例如中国古琴学会会长龚一先生,他作了《关于古琴曲的正确演绎》的演讲,认为琴曲弹奏必有所主,既应自娱,亦应娱他。同时他认为古琴曲具有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功能,因此在自娱的同时,亦应富有感染力,才能穿透听者的心灵,使其有所感悟。扬州的与会论文有马维衡的《略谈古琴造型审美》、田步高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进行生产性保护和传承的创新和实践》、刘永发的《“相木”与“善斫”——现代琴筝斫制艺术》等。马维衡先生从事古琴弹奏和斫制近三十年,是海内外知名的斫琴大师,他对古琴自有其超越常人的真情实感,因此他对斫制古琴的历史内涵、视觉美和韵律美都有深刻的理解,论文颇具文采,听来如读一篇优美的散文。

古琴展演活动时间最长,几乎与遗产节的时间相始终。从5月30日第一场演出“高山流水会知音·古琴声声鸣草堂”在杜甫草堂拉开序幕,会议期间几乎无日无琴。笔者聆听了其中的两场,一场是5月31日上午的“琴鸣柴屋会诗圣”古琴演奏会,另一场则是当天晚上的“琴筝鹤鸣”古琴演奏会。“琴鸣柴屋会诗圣”古琴演奏会于31日上午10点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前准时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成都本市的听众早早来到这里。这一天天气晴和,草堂内树木葱茏,清亮的琴声在楼台亭阁和花木丛中穿行,与鸟雀的欢叫相互交融,使这一诗歌的殿堂更加诗情洋溢。本次演出演奏者既有来自台湾的古琴演奏家,也有成都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民乐合奏以及蒙古族演奏家的马头琴独奏,扬州广陵派古琴家马维衡先生在此演奏了著名琴曲《山居吟》。演奏会于11时半结束。令笔者大开眼界的当属是日晚在金沙剧场举行的演奏会,堪称各种风格和流派的集中展示,可谓流派纷呈,美不胜收。参加演出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赤诚,他开场即演奏了气势磅礴的古琴曲《风雷引》,指法急促紧凑,琴声激越脆亮,如电闪雷鸣。著名琴学家和广陵派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先生弹奏的则是一曲自创的、移植于外国钢琴名曲名为《水》的新曲,这则琴曲指法舒缓抒情,好多地方借鉴了钢琴的弹奏方法,为笔者所鲜见。而广陵琴派传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戴晓莲女士所弹奏的《广陵散》,指法轻盈优美,忽而如好鸟鸣春,忽而如洪钟大吕,将当年聂政刺韩侯和魏晋时期风云变幻、时局苍黄反复和文士们愤懑与无奈的心绪演绎得恰到好处。最后龚一先生以一曲委婉悲凉的文姬归汉的《大胡笳》琴音结束了这场音乐盛宴,让人留下不尽的遐思。

需要在此附加一笔的是,由扬州雅韵琴筝有限公司及刘氏琴府赞助的成都墨香琴社——雅韵艺术团还与成都艺术剧院歌舞团、成都民族乐团于6月7日上午10时,在金牛区育苗路小区的金牛小游园举行了“天府明珠清音圆”的演出。这是由雅韵集团在成都的雅韵专卖店负责人潘洪泉和其老师“墨香琴社”社长张杰君先生组织的,是十八场演出中“古琴进小区”的第三场。尽管这里没有古琴大家的助兴,然而那响彻闾里勾人心魂的琴音,那四围老少年龄虽悬殊却无比热情的知音观众,还是让我们感觉到了巴蜀人对古琴的喜爱和执着,那浸染了琴音三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激情喷发。

(李保华,江苏扬州人,扬州市文史馆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