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陇原艺术探析
2661400000005

第5章 求其发展必获新生(2)

如前所述,陇剧在她诞生和成长的这片黄土大地上是有着雄厚观众基础的。陇剧观众,也可谓是一个复杂而流动的欣赏群体,他们既是层次有别,又是水平不一的。概而言之,这个由新老观众组成的欣赏群体目前依然是陇剧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和前进动力。也就是说,老观众仍是陇剧艺术之花扎根的生存沃土,而新观众,则是关乎到她发展前途的命运支撑点。由此观之,陇剧艺术的“目光”当然要更多地、更真诚地投诸后者才是了。再者,戏曲界及评论界曾一度频频发出戏曲“观众断代”的惊呼声,此固然不是毫无根据的“危言”:因为从戏曲往日活动的主要场所——都市这一特定角度来看,危情的确如此,然而,倘从其他方面所反馈信息来讲,情况又偏偏相反。如我省不少地方剧种像秦腔、陇剧,当其下乡下矿下基层的巡回演出消息一旦在某地传开时,竟能牵动该地成千上万观众的心弦。争相观看的盛况几乎处处皆然。这说明生活在基层的万千观众对戏曲文化的渴求程度,也说明那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文化消费市场,而对此,陇剧是没有理由不去充分占有和充分开拓的。

今天,陇剧艺术无疑是要正视已变的现实,并要迎着市场经济日趋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而勇敢地走向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可以想见,在这个充满危机与生机的大市场中,其生命意志及其艺术活力也必将在大风大浪的竞争中得以考验。长期把自身紧锁在所谓高雅艺术圣殿的陇剧艺术,将要飞出这“金笼”般的尺寸之地而重返自由自在的现实生活大天地中去,这兴许正是她“不幸”中的大幸。

尽管人们对“走向市场”这一问题所持的褒贬态度和看法是不太一致的,但是,谈之“色变”,言之反感,亦大可不必,因为谁也不能闭眼否认这个世殊时异的大局及其必然走势。其实,现实生活本身就为以反映、再现生活为其宏旨大要的陇剧艺术提供着极其优越的生存环境,也为其提供了供求畅达的发展道路,这是明确无误的,因为人民需要文艺,前进的时代与现实生活更是离不开戏曲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也决不可能将本民族经过长年累代创造和积累的优秀文化遗产视为“废物”而弃之如履的。因此在这一问题上的种种顾虑、忧心和悲观态度都是多余的,于事无补的、。

鉴于前述,陇剧艺术确立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恰当位置及其进取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更是行之有据的。倘如此,她的优势和特征必然会得以进一步张扬,其独立艺术品格也将会更加鲜明、更加完善,否则,只能是盲目而徒劳的。笔者之所以对此抱有坚定信心和乐观态度,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作为戏曲众多剧种韵一个,陇剧从根本上说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的,因之她对戏曲艺术——不论是思想内容和审美特征,也不论是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段等均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继承性。

②从陇剧自身成长的实况来看,其由弱而强、由简而丰以及由纵向横、由内向外的进取发展历史,是足可见到她具有应变性和开放性这一本能及潜质的。

③从戏剧与其他姊妹艺术(如影视艺术等)的比照来看,戏剧艺术的临场性则尤为显得独有而突出。这一含纳亲和性的特质当然也为陇剧艺术所拥有。故此可以预见,在今后日趋激烈的艺术竞争中,陇剧艺术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长和特色的话,那么,她是能够在文化消费市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④甘肃陇剧团是全国独有戏曲剧种中的一个文艺团体。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该团不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内都有显著的艺术成果,而且也在实践中练就出一支有追求、有劲头、作风硬、勇于出头的从业队伍。缘此她曾经赢得、也将继续赢得我省有关领导部门及广大观众的重视关怀和鼎力相助,这是肯定的。

(四)

肩负使命的陇剧艺术在正视并迎接现实生活的新挑战时,在其走向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时,必要经历激烈的竞争,方能逐步体现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存在价值。

基此,应将陇剧艺术的今后发展予以合理而有效的引导与把握,就是说,对她发展的改革思路及其种种适变举措,不但要给以及时总结和肯定,而且要统统置于科学化发展的规范以内而有序地进行,这应是可取可为的。为此我以为,应从如下三个重要方面来思考,去实施。

1.优化组合,完善结构。

此一提法,应是讲层面的。

①大而言之,目前,一个对戏剧艺术进行大分裂、大调整、大组合、大发展的局势已经到来。对全省戏剧艺术进行合理布局,重铸其合理结构,是有利于戏剧事业发展的。我想陇剧就是优化组合的对象之一。而对“优化者”,应有相对的优化政策及经济上的扶持。

②剧团各领导班子亦应如此。市场经济下的开放性文化消费市场,虽竞争日剧,但机遇也不少。可以说,谁先能够抓住机遇,谁便把握了求生存、求发展的主动权和决胜权。陇剧团曾成功地出访了泰国、越南和柬埔寨三国以及陇剧走向电视荧屏中去等实例有力地说明,在国内、国外,确乎存在着一个大交流、大融合、大“促销”、大发展的文化市场,而剧团决策人能够瞄准这些市场是很有见地的,可谓“一个富有开拓性的好点子即能打开一条新路”。由此可见剧团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是何等重要。我以为,不断完善和强化一个富有远见性、适变性、开拓性和实干性的剧团领导班子,一个卓于策划、精于核算、善于闯荡四方的剧团经营管理班子以及一个团里团外默契合作、共图发展的有机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③繁荣艺术创作是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明乎此,在遵从戏曲艺术生产必与市场多元化、多样化需求相适应的前提下,陇剧艺术应在此做出“大文章”来。因之上演剧目亦存在着进一步“优化”的问题。既与时代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审美习惯相吻合,又具有自己浓烈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韵味;既能使国内广大观众喜闻乐见,又能使外国观众大饱眼福,如果有这样一批优化的富有上演价值的精神产品在,进而建立起以生产满足消费、消费刺激生产、生产又丰富着消费的良性运作机制来,那么,剧团就毫无疑问地能够立稳自己的脚根。

④过去,观众在侃谈陇剧上演剧目时,总是对那些唱做有韵、艺功颇深的名演员们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如苏琴兰、王素绵、杨莲珠、王景乐、王复兴、景乐民等等。可以说他们是无一不具有独特风格和非凡艺技的。好戏与艺名齐扬,艺名与好戏互映。相比之下,现时的陇剧演员阵容就多少有些差距了。因此剧团“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等严重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没有“高、精、尖”式的演员陈容,观众是不会花钱来买账的。但从实际出发,在增强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引进、实施竞争机制的同时,对现有的这支演员队伍来一番优化组合,并在推出一批亦经过优化的剧(节)目中,为其(尤其是中、青年演员)创造、提供更多的良好条件和成才机遇,进而精心培养出一批“挂牌即能招客,赏罢艺韵可餐”的名家、名角儿来,这却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

2.目标明确,锐意进取。

陇剧艺术在实践中诚有积极进取、勇领风骚的闪光足迹及其可贵传统,在今后,她更应对此发扬光大。凡属艺术探索和尝试,其中包括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陇剧音乐的改革与发展,以及舞台灯、服、道、效、美等部门诸种探求等等,都应大力提倡、真诚鼓励,并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扬其所长,弃其所短,进而使陇剧始终坚定不移地紧紧围绕着“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这一发展主轴而运转。

3.“双翼”齐飞,求其指归。

同样地,理论与创作,亦是戏曲艺术腾飞的“双翼”。坦言之,我省目前的戏曲理论队伍是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不能不对戏曲创作及其艺术实践的发展有所影响。按理说,戏曲理论应是为投入实践活动的戏曲创作而分忧、而解惑、而排难、而导引前进的,尤其是对创作和实践的优劣好坏及探索、尝试所遇到的问题,要在理论上予以客观论证、合理预测,甚至有时要进行言之有据的辩护,这样,戏曲理论才算是“到位”的,可眼下还谈不到这些。好在有志于此的一些人,现已开始着手此一工作了。尽管他们人数不多,水平有限,但其参与意识和行为无疑是在填补着理论上的一些空缺和遗憾的。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对有关陇剧艺术发展的研讨,应是建立在戏曲界圈内圈外这样一个更为广泛、更为坚实的基础上,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深入进行的;而坚持专题化研究,分析其利弊,总结其得失,进而引导其沿着健康向上、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则是大有裨益的。

面对澎湃而至的时代大潮,陇剧艺术没有理由说“不”,恰恰相反,在求其发展中,它将获得新生。是为陇剧艺术的指归,也是广大观众的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