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临夏人物志
2660900000035

第35章 著名工匠

王宣 王训

王宣、王训,元末明初人,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北土坡王家大村。明洪武二年(1369)因官府征调到兰州,居住兰州五泉山下禄家巷,后移居绣河沿,再迁王保保城,数年后定居永靖小川上古村。兄弟二人为铸造高匠,据王氏家谱载:“我王宣、王训二世祖,于洪武四年(1371)铸造将军柱两根,又于洪武年壬子(1372)铸造一根,再于洪武九年岁丙辰(1376)铸一根,历时数年竣工。”这将军柱是当时卫国公冯胜为建黄河浮桥,命王宣、王训所铸,用于两岸牵引、固定浮桥,称“将军柱”。每根高3丈余,直径5尺多,重数吨。自1376年至1909年兰州黄河铁桥建成,历时500多年,将军柱屹立黄河两岸,浮桥畅通,为铸造之冠,迄今一根仍屹立黄河铁桥旁。为兰州辕门铸造铁狮一对,造型逼真,精美绝伦,惜毁于战火。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王氏后代王明山迁居河州城南开设炉院(今新华街南端),后人称炉院街,取名“万成炉院”,铸造的铧、铁锅、钟、磬等产品销往甘、青、川三省。并在兰州、榆中、临洮、静宁、陇西等地开设炉院,铸造农具就地销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传播铸造工艺。直到解放初期,王氏炉院仍名噪一时。

石杨保

石杨保(1865—1946),临夏市折桥李孟村人。河州驰名“木掌尺”。民国二十年(1931)任总掌尺,设计重建临夏市南关清真大寺。1932年应马鸿逵之邀,带50多名工匠到宁夏修建“将军府”,并维修银川城楼。民国二十二年(1933)主持维修水泉清真大寺,所酬钱物均捐于寺。民国二十七年(1938)重修河州万寿观玉皇阁,历时7年余,工程收尾时病逝于观中。一生设计建造的宏伟建筑多经战乱、十年“文革”被毁,现存的红园牌坊(原临夏隍庙牌坊,拆迁重新安装到红园门口)是其仅存于世的作品,堪称西北一绝。

绽成元

绽成元(1903—1980),回族,临夏市城关乡祁家庄人。河州砖雕“绽派”代表人物。他自幼家贫,无钱上学读书,15岁即拜砖雕艺人马一奴斯为师,潜心钻研砖雕技艺。他勤奋好学,深得师父喜爱,师父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他心领神会,用心琢磨,技艺大进。20多岁即满师,在甘、宁、青各地独立带领工匠,建造清真寺、拱北。所建工程都以造型美观、气势宏大而驰名。尤其是镶嵌在整体建筑上的砖雕造型,更是为整个建筑增辉添彩,名扬西北。马步青在河州老家修建私人官邸——“东公馆”时,绽成元应邀为“东公馆”雕刻砖雕。他用8年时间和心血,雕刻出《江山图》、《山村小景》、《百子图》、《双品富贵》、《双寿图》、《连连富贵》、《芭蕉竹图》、《蝎虎捧寿》、《菊花竹图》、《五蝠捧寿》、《长寿富贵》、《富贵寿考》等巨幅砖雕上百幅,分别镶嵌在“东公馆”的曲径回廊、洞门照壁、亭台楼阁,和整体建筑浑然一体。迎门正面影壁是一幅高8米、宽6米的大型《江山图》,图中红日高照,山势峥嵘,无垠的碧空飘荡着白云,波光粼粼的江水环绕着小岛,苍松翠柏布满巍峨的山峦,江面上白帆点点,松林中楼阁玉立,万里江山尽收一图,周围雕刻着古典图案,14颗刚劲的行草,形象准确地概括了全图意境。洞门两边是两对插着牡丹的古瓶,古瓶采用雕刻镂空手法,精雕细刻,逼真典雅。正中是一架葡萄,玲珑剔透,使人垂涎欲滴。一进洞门,正前方照壁上的大型《松月图》,图中明月高照,古松葱茏,群岩间清泉奔流,山花烂漫,生动地展现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正院南房两边坎墙上,左边是红日高照下含苞欲放和次第盛开的牡丹,右边是“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荷花。砖木结构的三层高楼两边,各雕一幅大型图案,其右一幅奇石小草上苍翠繁茂的芭蕉挺拔卓立,其左一轮满月下茂林修竹凌空向上,两相对映,清幽恬静。东公馆砖雕极多,无不栩栩如生,成为“全国罕见的砖雕珍品”,也成为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多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绽成元参与临夏红园的砖雕和布局设计,与周声普一道完成红园多处砖雕。他晚年参与创作水泥雕,为用现代材料搞古典建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周声普

周声普(1908—1987),回族,临夏市八坊大西关人。出生砖雕世家,临夏砖雕多出其手,东公馆、蝴蝶楼砖雕有其作品,临夏红园现存大型砖雕《山水图》、《牡丹图》、《翠竹园》、《菊花图》、《石松图》、《海水朝阳》等,无不形象逼真,向以临夏“周派砖雕”著称。他一生授徒很多,现临夏砖雕、水泥雕大多师承周派。

刘玉贵

刘玉贵,生于1909年,永靖县岘塬乡刘家村人。20岁跟本村名师刘顺先学木工,吃苦勤学,很快出师带徒。为提高技艺,他到兰州、临夏、青海等地的大小寺庙细心学习古建筑艺术,经多年潜心研学,技艺出众,经他设计建造的寺庙等大型建筑以设计独特、造型美观、工艺精湛闻名。他先后设计修建了东乡唐汪川峡口下拱北、唐汪川红塔寺、叭咪山百子宫、唐汪川唐家大寺和临夏县大夏河双城大桥。1958年负责修建永靖英雄渠黄河渡槽,渡槽长160米,其中拱形54米,拱圈90度,弧高11米,在黄河上架起这样的大渡槽,勘称史无前例,大家称他为“活鲁班”。1958年10月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永靖县委、县政府给他颁发“引黄上山、改造自然”的奖状。1959年参加修建洮河“临园大桥”,1982年修建青海省民和县马营清真大寺,任“大掌尺”,竣工后当地群众为他赠送“巧夺天工,别誉犹存”的缎制中堂。

马明智

马明智(1915—1994),回族,临夏市人。自祖辈就喜花卉,父元阁更是以育花为业,所育花卉临夏八坊有名,马明智自幼耳濡目染,爱花成癖,所育花木为人钟爱。民国三十三年(1944)马步青修建蝴蝶楼时请马明智专司务花,他对各类花草树木均有研究,经他在蝴蝶楼培育的牡丹,姹紫嫣红,品名繁多,为陇上之冠。解放后马明智仍在蝴蝶楼务花。1969年调红园务花,他从云南、贵州、四川、西安等地引进“紫薇”、 “紫荆”、‘银杏”、“杜鹃”、“佛手”、“桂花”、“腊梅”、“牡丹”等名贵花木,精心培育移植,在临夏千家万户生根开花。制作花木盆景1万多盆,盆花150多种,2500多盆,其中200多盆古桩盆景花龄百年以上,虬枝盘旋,造形各异,曾在甘肃省花卉展销会上获第二名,全国花卉展览中获鼓励奖。他言传身教培养出数十名育花技工,1984.年退休后仍经常到红园做技术指导。马明智家中有盆花千余盆,收入颇丰,被市科委列为“庭院经济”示范户。

冶善家宝

冶善家宝(1917—1986),保安族,积石山县大河家乡甘河滩村人。幼家贫,12岁又丧父,生活无着,遂跟舅父学做腰刀。他年纪轻,能吃苦,心灵手巧,几年后所做腰刀比舅父做的还好,就自起炉灶。在制作中他不仅继承了保安腰刀的传统工艺,细心揣摩,不断创新,做出的腰刀刚柔相济,美观实用,并经长期制作思考,独创“鱼刀”,使保安腰刀又掭新品种。鱼刀一问世,以其轻便耐用,招人喜爱。冶善家宝子孙均为著名“刀子匠”,尤其是鱼刀,更是非冶家莫属。

胥德辉

胥德辉(1922—1995),永靖县白塔乡人,1952年迁居临夏市。出身工匠世家,擅长古典建筑设计和木雕,融汉、回、藏古典建筑艺术于一体,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解放前后主持和参与甘南玛曲欧拉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等寺院的设计和施工,参与临夏红园、莲花山唐坊滩大佛寺、大河家清真寺等古典建筑的设计与施工。1958年红园初建时,设计建造“一字亭”,并完成城隍庙“两丁抬印”牌坊的拆迁和安装。后该牌坊维修中,在四角撑柱上加雕两枝翠竹,横担上加雕两只虎,中间一个孙悟空,有效地加固了支撑点,又增加了美感,勘称维修一绝。1979~1981年,设计修建红园“接待厅”、“人工湖桥”、“姊妹厅”、“东大殿、北大殿”、“南北回廊”等古典建筑,接待厅木雕吊灯造型精美,人称一绝,接待厅被评为全国古典建筑优秀工程。1982年胥德辉倡导组建古典建筑工程队,任技术指导,承建省内外多处古典建筑。

马耀良

马耀良,生于1929年,回族,临夏市人。少时家贫,随父到兰州谋生。在兰期间,得著名葫芦雕刻家李文斋指教,学会葫芦雕基本手艺,回临夏后租一间铺面以雕卖葫芦为生,细心揣摩,技艺纯熟。1964年被临夏市工艺美术社聘为技工至退休,一生从事葫芦雕刻,雕刻图案多取材于古典戏剧、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乡俗民情及山水、花卉等,构思新颖、刀工细腻、动静结合,图案人物、花鸟无不栩栩如生,其代表作有《黛玉葬花》、《貂婵拜月》、《八仙过海》、《牡丹芍药》等。1983年雕刻的13个葫芦,首次参加广州交易会被列为国家出口旅游工艺品。近几年的作品多被旅游公司订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