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2576400000023

第23章

执大象,把握了大道的法则,

天下往;天下的人都愿来归往;

往而不害,归往来而双方却不造成危害,

安平泰。这样就是国泰民安的社会状态。

乐与饵,美好的音乐和诱人的食物,

过客止。会把过客留住。

道之出言:但把大道用语言描述:

淡兮其无味;它却既无色来又无味;

视之不足见,视之不能构成视觉,

听之不足闻,听之不能构成听觉,

用之不可既。但运用了它则其功效却不可穷竭。

注解:

(一)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大道之象,大道之象为无形之象、无状之态,这里转指大道。“执大象”:不是指把握、掌握了宇宙本体,而是指所述治国之道、修身之道,诸如“无为而治”、“不为大故能成大”之类。何以“天下往”?因为(执政者)有无比的能耐并且是与天下人本质利益相应合的。

(二)往而不害,安平泰

何以“往而不害”,因为这种政治是人我双方利益的普遍性代表。这里以“天下往”和“往而不害”作为国泰民安的一种外在标志。如果“往”仅仅是指心中向往而没有去,就构不成害与不害的问题。然而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一种设定和杜撰,主要起着塑造理想的倡导作用。

(三)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

解为“大道表述为语言,平淡无味”,似有不妥,其实老子的几千言,实在是绘声绘色、意味高深。

(四)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视之不见,不是眼睛不好或无认识对象存在,而是它不会与眼睛构成视觉效果;听之不闻,也不是耳朵不好或无认识对象存在,而是它不会与耳朵构成听觉效果。何以用之不可竭?因为是用大道的法则治国。至于怎样用,则在五千言中分散阐述。然则也是塑造理想对象。“既”:尽、竭。

章析:

此章勉强描绘出侯王们执了“大象”即用道的原理治国而造成的升平景象,以此作为诱饵进一步阐述了道虽然不能被感性认识,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最后首尾相顾,再次指出道的无穷功用。把大道的原理用之于各具体事物,形成适合各具体事物的处理方法,这是道的外延分化。

“淡”、“视”、“听”这些是对大道的设说方法。就本体方面而论,整个《道德经》的道,就是指宇宙本体及其衍生万物的性能,而这种终极本体是超言绝相的,是不可道的,今以“淡”、“视”、“听”而道之,实在是不得已矣,因为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总是喜欢着相,不以相的方式,我们低劣的智商是难以接受的。

大道本体的性能是无穷无尽的、无始无终的和超越一切时空的,所以是“用之不可既”。

人类在研究永动机,其实,大道本体就是最大的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