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段“抱怨比赛”的滑稽表演,正好讽刺了这种现象。演出一开始,舞台上四位穿着体面严谨的绅士坐一起,一边品尝着红酒,一边聊天。话还没进入正题,他们就用类似“抱怨”的方式来互相较劲,一发而不可收拾。
先是一位绅士说,他几年前能买得起一杯红茶就算幸运了。话音未落,马上就有人要超过他,说自己能喝一口别人的剩茶就不错了。然而又有人说,自己住的房子是何等破烂!马上有人不示弱地说:“你还有房子住,我们家可是一直住走廊。”
于是,后面的人“抱怨”得更带劲了。“我们做梦也想住走廊,我们过去到了晚上,只能趁人不注意,在垃圾箱里过夜。”“我们家是在地上挖一个洞,上面盖块布挡雨,这就算房子了……”
这样无休止地“倾倒”下去,越发显得毫无逻辑、滑稽可笑,观众们全都报以笑声。
不过,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在办公室时的“抱怨比赛”,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抱怨,已经成为一种同事之间互相诉苦、互相强化负面情绪的垃圾通道。全然失去理性了!
在某家大公司里,一天下午,在某间小小的办公室中,几位熟悉的同事又开始争相抱怨了。
先是这个办公室负责人老刘,本来正在写报告,却突然一阵感到生活的“不公平”,于是他不由得对下属小张说:“你们这一代人就是幸运!都比我强啊!你看你,小张,你有大学文凭就是好,工作没几天就评上职称了。要知道,我当初可是熬了十几年呢!”
小张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心里在想:“这个老家伙什么本事也没有,可他还当着我们的上司。他凭什么抱怨?他现在的职称比我高两级,工资也比我多多了!”但出于“晚辈要尊重长辈”的考虑,小张不能直接说出他的不满。于是,他转而抱怨工作的繁多:“大学生有什么好!什么活都派到我头上。你们的工作都是不紧不慢地干,可我,要是不抓紧,干到下班也完不成任务,还得该死的加班!”
小张的话,旁边的李大姐听了就更不舒服了,她也跟着说道:“年轻人精力旺盛,加加班算什么?你们看我,老公整天出差在外,也不管家里的事。父母生病要我照顾,孩子想上重点中学,哪一样不要钱啊?我一没学历二没资历,全办公室就我工资最低,你们都比我强多了!”
自然,这场办公室里的“比赛”,到最后是不会有胜利者的。最后的结果,是不快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情绪上的忧虑,以及工作中数不清的麻烦和问题。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大家时常都觉得:“我怎么跟这么一群男女‘怨妇’在一个办公室呢?听他们没完没了地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让人头都炸了!”可没一个注意到,自己也正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的抱怨也同样烦扰着别人。
的确,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别人身上看到某些优点时,往往这些优点也是他本人的特质。而当一个人特别想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往往他自己身上也有个缺点,只是自己不想承认罢了。所以,当我们想指责周围的人爱抱怨时,就要对自己也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
别抱怨了,净化你的“工作语言”吧
抱怨,无疑是一种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表示抱怨者感到疼痛、苦恼,至少是感到极度无聊和厌倦。这是办公室中人群活动常见的一部分。但总体来讲,抱怨是完全负面的,你面对的情况不会因为抱怨而得到丝毫的改善。
抱怨就像一颗种子,如果不断地给它浇水,它就会疯长。不但长在你自己的身上,也会攀援到周围的人身上去。这样,就会由一个人的抱怨变成两个人的抱怨,以后还会成倍的增加。
要想制止抱怨的蔓延,首先就要从自己开始。听到别人抱怨的话,想一想自己可曾也想过要说这类似的话。如果有,就应该查问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首先纠正自己的“办公室语言”。如果要制止别人继续抱怨,你可以将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据说有一家德国企业,该企业有一条规定:禁止抱怨,如果一个员工被发现抱怨三次以上,就必须走人。开始,人们很质疑公司老板的这个决定,他们说:“如果你规定‘抱怨三次就走人’,那么你的公司还能剩下来多少人?肯定不多了,对么?”
可这家公司的老板说:“的确,这样一来,办公室里就剩不下几个人了。但能留下来的,都是能和我一起共事的人!”
当然,这家公司“限制抱怨次数”的做法有点绝对。实际上,我们首先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是避免在办公室里将自己“扮演”成一个“可怜的人”的做法。
有句民谚说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憎之处。”如果一个人真的成了一个办公室里的“可怜的人”,想必,这样的人身上也有不少可憎之处。面对他的抱怨,旁人就是不被激怒,也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朋友、亲人、同事都会逐渐远离他,而最终,他就成了一个被放逐在人际边缘的人。
还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抱怨当成了向同事表达自己真诚、表明自己愿意真心交流的方式。这实在是一种大错而特错的做法!在这种隋况下,也许我们会不理解:我这么坦诚,为什么大家还要躲着我呢?所以,当一个人发展到了“除了抱怨工作不知道说什么好”的地步,他在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肯定会十分糟糕!
人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沟通的动物,我们在办公室中的说话习惯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了我们与同事的沟通,进而影响了我们的工作业绩。其实,很多业绩出色的人,他们的学历、经验、创造性都和别人差不多,他们比别人强的地方,只在于他们更善于沟通——用正面而不是负面。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让抱怨占据了我们的“办公室语言”,我们一定要开发出更优美、更积极、更富有感染力的“办公室语言”。让我们的话语,成为我们彼此通向成功的桥梁。
乔治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安全检查员,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施工时是否戴有安全帽。每当发现工人在工作时不戴安全帽,他便利用职务权威,严肃地要求工人改正。受指正的工人常常显得很不高兴,等他一离开,往往又把帽子拿掉,而且有时还故意作对。
一开始,乔治面对这种状态觉得无计可施,他不由得处处抱怨:在公司经理面前,他抱怨工人都是“花岗岩脑袋”、“故意和我作对”。而在那些工人面前,他也是焦头烂额地抱怨道:“你们想没想过我的苦衷?万一你们中的某一位出了事故,知道我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吗?”
后来,乔治发现抱怨也是没有用的,于是,他试着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开始用和悦的口气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当他再看见工人不戴安全帽时,便问他们:“是帽子戴起来不舒服吗?还是帽子尺寸不合适?”
乔治采用这样的说话方式之后,效果明显地改善了很多,也很少有工人显得不高兴了,渐渐地,他们都愿意自觉地戴上安全帽了。
所以,在办公室里,在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学会”说话。“如何说话?”也正是职场中一门很大的学问。而首当其冲,我们要杜绝再说那些影响他人情绪也影响自己干劲的抱怨话,我们应该有颗警觉的心,时常用下面这些问题来问问自己,并且及时提醒自己:
★我又在说一些于事无补的话了吗?(这些话也许说的时候让我觉得很舒服,但它之后会给我带来更多的不痛l}央。)
★为什么我不想想这些不健康的话有什么负面影响,别人乐意听吗?(的确,很多时候,话说出口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愚蠢。)
★我抱怨时的听众,他们真的能帮上忙吗?(好好想一想,可能有些人能帮助我;而不慎说给另一些人听,情况可能会非常糟糕。)
★我的言辞用得着这么偏激而犀利吗?(平和的话语,才更容易让别人信服我。)
★这件事情,用得着抱怨别人吗?(我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也有问题呢?)
★我是否真的需要求助吗?我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求助呢?(真实的求助,话语其实很简单,比如,“请把上个月的客户资料给我看一下,好吗?”而且效果良好。)
除了改变自己,还是改变自己
本章前面几节,实际上也在告诉各位:如果你觉得你的同事都很爱抱怨,这很可能表明,你也是一位爱抱怨的“大嘴”。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尽管我们很难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在办公室里互相指责:“喂!你又抱怨了!快打住!你这些话弄得我们都烦死了。”这样的办法,一定会导致同事间的互相指责,每个人都会牢记别人是如何抱怨的,并且随时准备着反唇相讥。
想让别人不抱怨,最好的方法只有改变自己。除了改变自己,还是改变自己,此外没有别的办法。就像富兰克林曾经说过的那样:“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
曾经有一位国外的励志专家,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年幼的女儿总是那么悲观,而且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长篇大论地发牢骚。他先是大吃了一惊,然后就开始检讨自己,发现真正的责任正是在自己身上。
原来,他和夫人在餐桌上,总是“不过脑子”地随口说些抱怨话,随随便便地议论自己一天工作的不顺,或者用刻薄的语言讽刺电视中的播音员、明星和政治家们。
于是,从那天起,他开始有意识地清理自己的“餐桌话题”,总是说快乐、向上的事情,把每天“全家团聚”的晚餐时光,变成一段段能留在孩子记忆中的“阳光时分”。
在职场上,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想再耳朵里塞满别人的抱怨,我们只能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心态阳光、情绪平和的人;如果我们希望在良好的氛围中工作,那么我们就要靠自己建设这种良好的氛围。
不过,当我们遇到同事又在自己身边抱怨时,想克制自己的习惯性反应,的确需要一些毅力。
因为,我们早已长期习惯了这样一种对付他人抱怨的办法:用自己的抱怨,来把别人的抱怨“顶回去!”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面对同事的抱怨一言不发,或者采取直接批评,也确实是“伤对方面子”的事。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以下建议可以供你参考:
★试着为抱怨的人提供帮助。说一声“需要我来帮你做点什么吗?”并不会让抱怨的人“黏上”你,实际上,这是为他们敲了一下警钟,告诉他们“与其抱怨不如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向别人伸出援手并不会把自己累着,而且说不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
★转换话题。可以试着在自己心里说:“别让你们的牢骚影响我的情绪”,然后,把话题转向阳光的、建设性的。这么做,可能一开始会加重那些抱怨者的嫉妒,他们会觉得:“哎呀,你可真快乐,跟你比我真是不如!”于是进一步抱怨下去。不过,正如抱怨会传染,阳光心态也会传染,最终会让你的办公室“充满阳光”。
★有时不妨开个玩笑。当办公室的某位爱抱怨的“祥林嫂”又在抱怨他(她)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不妨用一句幽默而不伤人的话,来转移他(她)的神经。
★养成习惯,用温和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与同事沟通。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喜欢用犀利的语言批评不在场的人,比如老板、某位客户或者今天路上不小心碰到的某个让人讨厌的家伙,那么,我们旁边的同事也很难相信我们会真诚、温地的与他交往。所以,温和的、建设性的“工作语言”,是办公室中处事的法宝。
★以身作则,置身事外。如果别人又坐在一起进行“抱怨比赛”了,你可以把椅子向后挪半步,静静地观察。不用试着提醒他们:“你们又在抱怨了。”你只需在心里对自己说:“‘不抱怨’的优秀人士要以身作则,在前面开拓道路,而别人就会在后面追随!’"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首先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不抱怨,我们就为打造一个没有抱怨的工作环境尽了一份力。只有我们用建设性的思维和语言对待工作,我们就一定能慢慢“感染”所有的同事。
一个没有听觉污染的办公室,一个高效率的办公室,要靠我们自己来缔造。这更好的一切,就让我们从改变自己的“工作语言”开始吧!
我的“不抱怨”观点
没人喜欢听同事抱怨来、抱怨去,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在抱怨。爱抱怨的人们,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抱怨的频率有多高,还在浑然不觉中指责同事的抱怨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同事间的互相抱怨、互相怪罪,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还会经过“传染”,严重影响一个团队的效率,甚至导致整个企业的死亡。爱抱怨的人,早晚会成为办公室里的“边缘人”。没有人喜欢同爱抱怨的人相处,也没人愿意替抱怨者承担他们的不良情绪。只有那些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快乐的人,才具有黄金般的身价!要想打造一个“不抱怨”的办公环境,我们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不抱怨”的优秀人士要在前面开拓道路,而别人就会在后面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