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你的人脉做足
2567700000016

第16章 会说话可以把你的人脉做足(3)

在探望身患重病的朋友时,你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所交代和说明,无须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包袱加重。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挚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被人歧视的朋友,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并非全是人为的。你劝慰他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迹,鼓励他不要向命运屈服,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安慰丧失亲人的朋友时,你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如释重负,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阳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人们对他的敬仰、怀念。死者的生命价值越高,其亲属就愈感宽慰。

对于胸怀大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失败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你对其强烈的事业心的充分理解、支持。对于他们,理解应多于抚慰,鼓励应多于同情,怜十闵是变相的侮辱,敬慕是志同道合的表现。你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放弃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诸多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念,并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这就要求你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一定的了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知音。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又善良、重情义的民族。在我们民族的语言中就有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一大批专用于安慰、鼓励不幸者的谚语、格言和典故,在民间流传千百年,至今仍然经常被用来安慰不幸者。只要你多加积累,满怀真诚,当朋友身遭不幸时适当表达,将关切送给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一定感触良多,你的人情也将会做得更足。

掌握愉快寒暄的要诀

人际交往一般要经历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浅交到深交的过程。要冲破这种交谈的戒备障碍,就有必要讲究谈话的艺术和技巧。

寒暄是冲破戒备障碍的有效方法。如果你在寒暄中能有意、无意地插入一些吸引对方的话题,或是谈一些对方比较了解的事,由此展开交谈,那么,寒暄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客套了。如果运用得巧妙得法,双方会因此打成一片,彼此的距离很快就会拉近。寒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来说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在与别人相遇的瞬间,要迅速培养自己的愉快情绪;要争取主动,充分体现自己的良好愿望和真诚;要使对方感觉到你的问候是发自内心的;要使对方从你的言行反应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使其受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同时,积极的姿态也是富有自信、易于合作的外在体现,这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另外,交谈时语调要和缓,声音要洪亮,脸上要带着微笑。

“您好,外面很冷吧!”这样寒暄会让初次见面的人感到热情、亲切、温暖。与众多陌生人打交道时,不要只看着其中的某一位,而应面带微笑,眼睛环视大家,说话时带“你们”、“两(几)位”等字样,以免冷落了其他人。

另外,千万不要袒露悲伤的情绪,因为这会跟宴会的气氛不协调,即使内心有什么不快,也要表现出笑容可掬的亲切态度,使人乐意和你交谈。

2.要集中注意力一般人说话的速度每分钟是120—180个字,而思维的速度要比这快4—5倍。因此,听别人说话时若注意力分散,就容易漏掉讲话人所说的重要内容。任何漫不经心的表现都会使对方有被人轻视之感。比如东张西望、左顾右盼,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做一些弄衣角、搔脑勺、玩指甲等不雅观的小动作,都显得猥琐且不礼貌,让说话人心生不快。你可用目光与说话人交流,也可适当点头,做一些手势,或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话和提问如“结果呢”等来暗示对方你确实在注意倾听,并对他的话很感兴趣。倘若老是坐着闭口不语,一脸肃穆的表情,跟欢愉的宴会气氛便格格不入了。

3.讲话内容要恰当与陌生人见面后的几分钟内,一般只有两三个问答的回合,最好做一般性的寒暄,如问候,互通姓名,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应避免使对方感到尴尬、触及对方隐痛、引发对方不愉快回忆及易于引起争议的话题,但是也不可漫无边际。

寒暄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心情而定,先分析对方当时的心情后再决定打招呼的内容和表情。比如对方家里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你从其面部表情上就可以判断出来,此种情况下打招呼声音不要太大,语言也不要太热情,要低调;或用询问式的语言,同时用安慰的语气来打招呼。如果对方脸上喜气洋洋,你便可热情地打招呼,使对方感觉到温暖,进而展开话题。

男士向女士打招呼,语言可热情一些,但要适度,不能过分开玩笑,让对方觉得你太轻薄。

寒暄内容可触景生情。与初次相识者交谈,如果总离不开扯籍贯、住址、身世等,会让人认为你在查户口,而且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要善于睹物生情,看到什么谈什么,这样既显灵活又可增进友谊。

寒暄言语的长短,内容的繁简,往复的次数多少,要与交谈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成正比。

总之,初次见面时寒暄要适度,既要热情亲切,又不要阿谀奉承,做到温和有礼。这样,才能使对方乐于接近你,从而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

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听众

交流的特征就是有说有听。为了做足你的人情,在与人交流中你除了会说,还要会听,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听众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神贯注,认真聆听这表明你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在聆听时要适时做出积极的反应,以表明你聆听的诚意。如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对方的谈话要点等。同时,恰如其分的赞美不可缺少,它能使交谈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友好。2.适当地提问适当提问可以表明你正在用心地听,要不然不会提出问题。这可以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使其更有兴致谈下去。若做“永远”的听众而不发一言,不仅与欢愉的宴会气氛格格不入,也会使说话者失去交谈的兴致。很多事实证明,会提问题的人会被对方认为是会说话的人,而并不在意他实质上什么也没说。3.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随意打断或插话是听者忌做之事。因为这对说话者来说有不敬、失礼之嫌,应该尽量避免。如果你想补充对方的谈话内容或联想到与谈话有关的情况,需立即做点说明,这时可对谈话者说“请允许我补充一点”或“我插一句”,但这样的插话不宜过多,讲话不宜过长,以免扰乱对方的思路。但适当插一点,可以活跃谈话气氛。

如果你与对方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一般情况下,你也须待对方说完后再谈自己的不同看法。但如果说话的人滔滔不绝而你又毫无兴趣,觉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应酬他是十分不值得的,这时你应该用更好的方法,使他停止讲这类乏味的话。但千万要注意,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他谈第二个话题,尤其是一些他内行而你又感兴趣的话题。4.不要随便纠正对方的错误无论对方说什么,你都不可随便纠正他的错误,如果因此而引起对方的反感,那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听众了。批评或提出不同意见,也要讲究时机和态度,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巧妙缩短心灵距离在与异性交往中,很多人都不喜欢“远距离”作战,但因不熟也无可奈何。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诀窍,你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件难事。

究竟怎样才能把话说到相熟的份上,做足你的人情?有以下原则:

1.利用人们希望被奉承、喜欢听故事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