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本性,也是一个人拥有健康性格的表现。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你都会得到别人给你的帮助和关心,也许你不能一一地回报,但是对他们表示感恩是必需的。
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们生命,感谢生活赠予我们友谊和爱情,感谢苍穹藏满理想,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一切的一切。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使你对世间的诸多事情改变看法,让你少一些怨天尤人和一味索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知己的知遇之恩,同事之间共同工作的缘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感恩,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美德。
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可是罗斯福却能从中找出感恩的理由。他的高尚人格和处世哲学,不正提醒我们要学会感恩吗?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种种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不能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而是一味地埋怨生活,这只会使自己变得消沉、委靡不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像罗斯福那样换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和不幸,你就会总能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知感恩,只知埋怨,就只能是终日无所成,沦落成愤世嫉俗!
感恩并不是要你给自己心理安慰,它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感谢他人要做到及时
有位爱花的小姑娘,常常去花店买花,花店的老人永远用慈祥的口吻问候她。每次小姑娘都想对老人说:“您真好,我爱您!”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她想:“明天再告诉老人也不迟。”无数个明天之后,她又朝花店走去,发誓这一次一定要对老人倾诉感激之情。然而花店的门紧锁着,老人在前一天过世了。
我们应该及时地把感激、欣赏、赞美……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即使对方是一位陌生人,因为我们不能等待明天,因为在许多机会里不存在明天。
有一个男孩爬到汽车底下,帮一个身穿名牌西服的男人拧紧了螺丝。他爬出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男人。男人给小孩五块钱,小孩不要,男人又加了五块,小孩还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少这十块钱也不给你了。”“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说:“我在等你说谢谢。”
即使对一个孩子,我们也要及时说谢谢。那男人只知道给钱,却忘记说谢谢。在孩子眼里,谢谢比金钱更重要,金钱只肯定做事的价值,谢谢却像尊重的糖果甜在孩子的口里,像赞赏的阳光照在孩子的心头,像感激的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孩子在乎的不是金钱,在乎的是尊重、赞赏、感激,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说谢谢。不仅如此,能否记得说谢谢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试金石。
一个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办公室文员的职位。经过笔试和面试,在他等待最后结果的时候,他却被告知回家等消息。第五天,他收到一封信,信是他求职的那家公司寄来的,信中委婉地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收到这样的信无疑让人泄气,他也不想回信。
但他反过来一想,买卖不成仁义在,给人家回一封信也是一种礼貌。于是,他就写了一封回信。信寄出两天后,他接到了那家公司招聘负责人打来的电话,通知他有一个工作岗位,让他准备上班。后来才知道公司的信是公司对应聘者考察的最后一关。共寄出了18封信,只有3个人写了回信,他是其中之一。对自己求职的公司,更要及时说谢谢。就这样,一封感谢信赢得了一次机会,赢得了一个岗位。如果这个大学生忘了回信说谢谢,没有及时表示感谢,这个岗位就会和他失之交臂。及时谢谢是一种礼貌,它会赢得礼遇;及时谢谢是一种素质,它会赢得青睐;及时谢谢是一种教养,它会赢得太阳;及时谢谢是一种风度,它会赢得月亮;及时谢谢是一种气质,它会赢得星星。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请别忘了说“谢谢”,这最平常不过的两个字,却不但为自己也为他人营造了一份美好的心情。
穷人区里的一位小学老师要求她所教的一班小学生画下最让他们感激的东西。她心想能使这些穷人家的小孩心生感激的事物一定不多,她猜他们多半是画桌上的烤火鸡和其他食物。当看见杜格拉斯的图画时,她十分惊讶,那是以童稚的笔法画成的一只手。谁的手?全班都被这抽象的图案吸引住了。
“哦,我猜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手。”一个孩子说。“一位农夫的手。”另一个孩子说。
等全班都安静下来,继续做各人的事时,老师才过去问杜格拉斯:“那到底是谁的手?”“老师,那是你的手。”孩子低声说。她记得自己经常在休息时间,牵着孤寂无伴的杜格拉斯散步,她也经常如此对待其他孩子,但对无依无靠的杜格拉斯来说却特别有意义。
是的,一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要感谢的人和事,或许不是什么大恩大德,只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比如,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些人情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计。
感恩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人情有“舍"才有“得”
摩根财团创办人老摩根对儿子小摩根说:“大家都喜欢和有钱的人交往,这是人之常情(至少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也许是因为和有钱人交往,可以享受到他们不曾享受过的东西。”
摩根教育儿子,要建立良好、广阔的人际关系,谋取人情必须运用“舍得”的观念,也就是,有“舍”才有“得”!不“舍”而想“得”,那种人脉关系是相当有限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要先“舍”呢?人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任何事都先想到自我,因此,有时便会想:某人为什么不先对我打招呼?某人为什么不请我吃饭,而要请别人?某人为什么不寄生日卡给我?某人为什么和我有距离?你这样想,别人也是这样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把“得”放在心上,挂在眼前。如果双方都不愿意先“舍”,那么,这份关系便不可能展开!
既是如此,你为何不主动出击,先去满足对方的自我,为双方关系的建立踏出第一步?
“主动出击”是“舍”的第一个动作,也就是先“舍”掉你的矜持、身份,“舍”掉你的武装,向对方展露和平的姿态。
普通的寒暄和打招呼看来没什么区别,但如果能在普通谈话中加入对对方的关心,那么,这样的人脉关系便会慢慢发酵。当然,你的关心不可带有刺探的意味,否则,会引起对方的警戒。借题发挥最好,例如从工作谈起,再扩展到家庭、休闲,慢慢地把对方的心窗打开!
光是语言的关心还不够,因为,这只能让你建立一份普通的人脉关系,你必须再加入某些成分,才能把这人脉关系坚固起来。怎么做呢(7很简单——为对方做些什么。
(1)观察、了解对方的需要,不等对方开口,你就先替他做,他不只感谢,还会感到惊喜。例如:有一位朋友就曾主动为我从国外带回来一瓶“生发水”,虽然没多大效用,但我不得不为之感动。
(2)分享你的资源,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人际的。例如:你可介绍你的朋友给他认识,将你的CD借给他,把你种的花或你收藏的书送给他,反正只要对方没有,而你有的,便可和他分享。
(3)在必要的时候帮他。这也包括精神及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了解,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也许你会问:这么“舍”,就真的能“得”吗?
问得好!因为人世间就有不领情的人。但话说回来,对这种人,不“舍”又怎可能“得”?不过,“一样米,饲百样人”,你不必去期待对方是否有善意的回应,但要相信,“舍”是种子,“得”则是收成,有些种子发芽早,有些则发芽晚,但总是会发芽、会有收成的。
总而言之,要建立人脉关系,做足人情,不能坐着等别人“送上门来”!秉持一颗感恩之心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住在她隔壁的是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小孩子。有一天晚上,整个楼房都停电了,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过多长时间,忽然听到有人在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赖上了!”
于是,她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给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感恩定律告诉我们,应该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只有能够学会感激的人,人们才会去认可他。感恩是以“和”为宗旨,能唤醒人们的良知,激活人{门积极的情绪,让人找回自我,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养生。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一大智慧。有一位在海外跋涉半生的老人,他是一位菲律宾华侨,几经沉浮、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
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他资助的对象。家人说,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予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校长们很快就把一些名单送到了老人的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很多书,有《傣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赠予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是,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某某某。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违背老人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时间飞快地流逝,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有一天,他的亲人们终于读懂了老人的心,是因为一张新年贺卡。这张贺卡很普通,封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润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然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把自身的温暖给予别人,因此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一位摄影家到山里采风,看到一个穷苦孩子,他的家,穷到四壁透风。摄影家慷慨捐资,帮助他们建了一座房子。房子盖好时,摄影家从城里打来电话,问那孩子搬进新房高不高兴。那孩子说了一句让这位捐资者心寒的话,他说:“房子很好,就是还缺个电视。”
知恩才会感恩,对于不知感恩的人,首先是人际关系中的失败。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也许就只能得到人家一次的帮助,而懂得感恩的人,别人愿意为他付出更多。无情无义的人,就不善于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他们过于关注自我,只盯着自己的痛苦,对别人的帮助则漠然处之,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别人也就不愿意与他交往,更不愿意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
对于人际关系有障碍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其感恩。据说,一个外国医生曾要求这类病人,在几个星期内对凡是帮过自己忙的人都道声谢,并以笑容来表明诚意,结果病人的人际关系大有起色。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对命运的美好回应。
谁也不喜欢忘恩负义的人。你学会了感恩,你将得到更多,要想有所回报,你就得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你失足的时候,如果你是个心存感激的人,自然会有许多人来帮助你;相反,人们只会对你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