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男人家
2565300000012

第12章 九个人的散步

昨晚,我们一家九口人在一起散步。

这种景象应该说非常少有,甚至可以断定之前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是在热闹的大家庭中长大的,兄弟姐妹五个,加上父母共七口之家,那个时候在室外一起吃晚饭、乘凉,却从来没有散步一说。后来兄弟姐妹一个个长大,也就远离了父母和老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携下一代团聚,人数达二十人之多,不过也从没有集体散步一说。

只有这次,完全是无意间的,我竟然发现我们家九口人在一起散步。本来散步对我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平常岳父岳母、我和妻还有伊伊一家五口生活在上海,只要不下雨,晚上岳父岳母是必定要出来锻炼的,伊伊每次吃完晚饭也要闹着出来玩,我则在妻的监督下也会出来走走。于是一家五口常在家门口的中央公园和思贤公园散步、锻炼和玩耍,已是最平常且惬意的事。

这次又平添了四位。母亲从岳阳老家来了上海,嫂子和侄子颖曦也一同前来,侄女颖蘅大学放暑假从济南过来,本来哥哥、姐姐还有姐姐的孩子们也打算来的,无奈没买到票只好作罢,要不然这次家里绝对是十多个人欢聚一堂。我是一直盛情邀请和鼓励大家都来的,来上海对于他们都是头一次,另外好歹也要看看世博会,同时也感受一下我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当然也要玩玩上海欢乐谷。

梅雨过后,上海的天气很热,只有晚上才是休闲的天堂。广场上、公园里,许多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放松着自己,老人们在散步,女人们在跳舞,孩子们在戏闹,少年们在滑冰,一派幸福和谐景象。今夜月光皎洁,我看到有一家三口在散步的,有情侣二人在谈情的,有朋友三三两两在聚会的,也有独自一人在沉思的,我甚至看到了一人牵了三条狗出来遛弯。但一家九口人一起出来的,有且仅有我们一家。

岳父岳母先我们出来,他们在思贤公园跑步锻炼,我们则带着两个孩子在中央公园玩。我们先来到公园东侧的磨石路上,脱了鞋做免费足底按摩。我又躺在石板凳上听有声书摘,伊伊则爬到我身上嬉闹,小侄子则爬上了假山,把他妈担心得不行。后来我干脆光着脚在公园里漫步,发现在带着日照余热的石板上行走,感觉并不比在磨石路上差。伊伊则“学习”能力极强,怎么也不肯穿上她的凉鞋。

我们从公园的东侧散步至西侧,岳父岳母从思贤公园锻炼完后出来与我们会合,这时我才猛然发现我们居然是一家九口人出来散步!这绝对是一件值得书写和纪念的事,可以载入我们的“家史”。随后我又迅速发现了另一个规律:在我们九个人当中,从几岁到六十几岁,从“四零后”到“零零后”,每一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有,每一个年龄段的心态、阅历和感受都有。

我的女儿伊伊才两岁半,正是话多且最可爱的年龄,小侄子五岁半,正是最调皮捣蛋的时候,他们俩都属于“零零后”;侄女颖蘅十八岁,刚进大学,她属于恬静文雅型,是所谓的“九零后”;妻今年是“二八”芳龄,不过不是十六,是二十八,她是所谓的“八零后”。不过我一直觉得她不具备八零后的许多特质,倒是略显传统老实有些像七零后。

我呢则是真正的“七零后”,是三十好几的人了,一直有一种“奔四”的紧迫感;嫂子是六十年代生人,与哥哥都是“六零后”;岳父岳母则是“五零后”,岳母小岳父五岁,其实她也就比我大姐大四岁,属同龄不同辈;母亲则是“四零后”,我都不知道她今年都六十八岁了,转眼都快七十的老人了,我还一直以为她才六十五岁左右呢。母亲也说她这是第一次来上海,但也说不定是最后一次,这让我听起来多少有些伤感。

一家九口,其乐融融。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只不过简单的散散步而已,继而在花池边坐坐、聊聊天,看孩子们表演节目,或者陪孩子们一起蹦蹦跳跳,但这已经足够了,谁能说世上还有比这更幸福和更有意义的事呢?谁能说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最幸福的时刻?我陶醉于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幸福生活的真相原本如此。从平淡中找寻幸福,这,就是生活。

幸福之余,我又分明有了更深的思考。再过一周,母亲她们又要急着回老家了,这种光景重现谁知又会在什么时候?我也为没有父亲在场而遗憾,如果他老人家在,那“三零后”的也有了,岂不更完美!想当年我也有过几岁、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龄,再往后想想,也同样会经历四十几岁、五十几岁、六十几岁、七十几岁甚至更老的年龄阶段,且终有一天会步了父亲的后尘。这,就是生命!

一家九口一起散步,无疑是夜幕下最灿烂的风景,是人间最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