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90

第90章 笑看“二人转”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我呢,则是经常边吃饭边看二人转。

我是个HN人,却偏喜欢看东北的“二人转”。老实说,自我出生后的前二十几年里,我从来不知道二人转为何物,更没见过二人转演员长啥样。小时候听过HN的“花鼓戏”,虽也是二人在台上转,但跟东北那“二人转”可是两码事儿。

直到有一年,应该是“相约98”,大约在冬季,我跟电视台随飞机采访,跟拍空姐回东北老家的情景,平生头一回去了趟东北,到了长春。晚上,同事带我去看了一场正宗的东北“二人转”,只记得现场嘈杂得很,人满为患,演员都是跑场演出,去的时候已经开场了,我是站在后面看完的。

现场气氛不言而喻,演员使劲的在台上演,观众拼命的在台下笑。只记得二人转演员们说的段子都很黄,女演员们也不含糊,当然不光搞笑,还有搏命演出、声泪俱下的,有一段是男演员边跪边哭边唱边砸自己的脑袋,直搏得台下一片唏嘘之声,很像我小时候看的一段老戏叫《蓝寄子扳砖》,看来二人转也不全是搞笑而已,偶尔也会“一曲悲剧正上演”。

第二次现场观摩“二人转”,则是在05年左右,那次去承德避暑,不是,是去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晚上又看了一场正宗的二人转,这一次则比上一次“民间版”的更商业化一些,演员也更有实力,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是女的狠命抽男人耳光,抽了几十下,看得我那女同事义愤填膺,另一幕则是男女二人齐下跪,唱了一首《大悲咒》,很不错,看来二人转也不全是无厘头的“俗”,也有净化心灵的“雅”在里边。

第三次“亲自”看二人转,则是今年春节黄金周,SH欢乐谷举办了南北滑稽大汇演,其中的“北”便是指东北二人转,还算有一些新意,也是我唯一现场看过不黄的“二人转”——这也是张本山一直推广的“绿色二人转”。还真得感谢本山大叔,是他将二人转“绿化”,二人转由此才能走上台面,走进媒体,走向全国。如今二人转已不再只归东北独有,它分明已成为风靡全国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在电视上看“二人转”,是偶尔翻到了中央电视台“刘老根大舞台”,一连几晚,我是追着看完的。这也是所有我看过的东北二人转中最最精彩的一次,几对男女个个实力不凡、身怀绝技,他们都是赵本山的徒弟,直逗得我和太太笑得前仰后合。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不像某些所谓相声艺术家的“挠痒”表演让人笑不出来。自此我才正式爱上了“二人转”,成了一个地道的“转迷”。

我了解了一下“二人转”的历史。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双条边曲、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属走唱类曲艺,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早期流行于LN、JL、HLJ三省和NMG东部。“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最早可追朔至清朝嘉庆末年。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对于二人转演员,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是指“唱、说、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是他们的“绝技”,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四功中以“唱”为首,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唱腔。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后由赵本山净化为绿色二人转,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

也正是因为赵本山,才让央视春晚多少还有点看头,也正是因为赵本山,才让全国人民了解并爱上了“二人转”。不过包括赵本山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开心让你乐,正如演员所说的,“你们是来开心的,不是来开会的”。

说起“二人转”,除了“山本赵”(赵本山的RB艺名),不得不提小沈阳。其实早在他上春晚前我就已经非常熟悉他了,并在网上看过他许多的作品。他原名沈鹤,“小沈阳”这个艺名还是他老婆沈春阳帮他取的。小沈阳的口头禅是“为什么呢?”,喜欢的电影是情***和冯小刚的,喜欢去的地方是SH、海边和酒吧,崇拜的偶像居然是成吉思汗,他的第一首原创歌曲是《把泪擦干》,是为赈灾而唱的。赵本山正式收他为徒时,只说了一句话:“好好干,犯错误收拾你”。

还有一个“转才”便是田娃,记得当时在网上看过一段“史上最搞笑的二人转”,便是田娃在刘老根大舞台的自我介绍,虽然画面拍得极不清晰和稳定,但依然让我笑得胃都疼了。比如“在这里,我谨代表我们的老板,携全体老板娘”、“我们团的演员都是精神病,就我比他们正常,因为我刚吃完药”、“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老凉了,还咸”等等。今年LN春晚上的小品《就差钱》,田娃更是亮了一嗓子海豚音,真是老有才了!

说到小品,由二人转“转”出来的喜剧小品,跟其它节目就是不一样,我对二人转演员表演的小品也特爱看,总觉得它比其它风味的搞笑类节目更好笑,演员功力也更强。不光小品,由本山传媒“转”出来的二人转电视剧,像《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更是火得不得了,虽然我没有从头至尾看过一部,但即使偶尔看上其中的任何一集,那对白和表演也是十分吸引人,可以说是赵本山开创了电视剧的一个新门类。

今年过年,更是有机会集中在电视上看了很多二人转,以及二人转小品和电视剧,按理说像我这种理念的人,平日是不看娱乐节目的,但二人转除外,原因是它让你会发自内心的开心,记得每一次都是嘴角翘着看完的。连续几晚,看LN卫视的《欢乐集结号》、《明星转起来》等节目,一直看到晚上一点,其它台像样的二人转节目我也看,我更在ZJ卫视《谁笑到最后》里看到了一个十分漂亮的二人转女演员,也是我迄今看到的唯一一位。

我也特佩服这些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二人转才”们,他们个个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插科打浑、三教九流,样样精通。虽然他们总是在不断丑化和贬低自己,其实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创造欢乐、传递欢乐、分享欢乐的使者,是令人尊敬和喜爱的演员和老百姓,这跟目前为数不少的故作高雅、其实低俗的人们恰好相反。二人转演员的目的只有两个:给观众带来欢乐,给自己带来收入。

除了现场看、电视里看外,在网上看二人转也成了我的一个新选择,随着网络资讯的发达,你可以不错过任何一部优秀的二人转作品,欣赏所有你认为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如果你有足够时间的话。如果哪天心情不佳,在“东北二人转网”或“百度”里搜一段二人转看看,低落的情绪会顿时一扫而光,可以说“二人转”成了保养心情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看多了也分明能悟到一种快乐哲学。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风风火火二人转,转不出的缘里缘外。”我是常看二人转,爱看二人转,笑看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