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07

第7章 我是被“厦大”的

有些故事,是注定要发生的。

我与厦大之间便是如此。早在十五年前,当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便是厦门大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它,也许我自知考不上清华北大,所以填了个有可能实现的愿望;也可能是因为心目中的厦门很漂亮,是一个我想去的城市。这便是我与厦大的第一次缘分。

然而我并没有如愿,我没有被厦大录取,而是去了HN财经学院,从此学上了经济学。转眼四年过去,我从校园走向社会,却并没有直接从事经济工作,而是干了与兴趣和特长相关的类似“万金油”的活儿。直到2003年,也就是参加工作五年后,我才考虑是否应该重新提升一下学历,于是又将目光投向了久违的学府。

我又不可避免的跟厦大对视了。瞄准厦大,完全是因为它有新闻传播学的单考班,在几经权衡后,我终于还是与厦大“再续前缘”,联想起十年前的高考志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冥冥中的缘分。然而等我交了钱报了名,结果新闻班没招满而取消,我只能另择专业。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我又将目光投向了经济学,并最终选择了金融学专业。我与厦大、我与经济学,仿佛都是不可割舍的。

从此我便开始了在深圳上“厦大”的经历,当然是利用周末和晚上。应该是2004年吧,我生平第一次飞往厦门,第一次跨进了神往已久的厦大,为了参加学校的单考。走进校门,才发现厦大是如此美丽,她紧邻大海,校园里绿树成荫,建筑古香古色,还有一汪美丽的芙蓉湖。芙蓉湖之于厦大,应不亚于未名湖之于北大,而“芙蓉”恰好是我的家乡HN的别称,毛主席有诗云“芙蓉国里尽朝晖”,看来我跟厦大的缘分是没完没了的。

我一个人在校园里散步,独自领略厦大的清幽与静美。我在问:我属于厦大了吗?或者,厦大属于我了吗?这里曾经是我少年的梦想,如今已成为现实,这种转变如此自然而然,我并不激动,也不意外,但还是有一份窃喜。那一次的聚散显得匆匆,与厦大阔别后,便很长时间没再与她见面,虽然还是在接受厦大的教育,而这一别竟是五年。

直到今年五月,我才再次飞赴厦大,因为要参加论文答辩。星期六一早,我便乘机飞往厦门,然后打的沿环岛路一直开到厦大,住进了校园里的蔡清洁楼(名字有点怪,后来才知是一位华侨)。这里的条件还真不错,在选择房间的时候,一面朝海,一面正对着芙蓉湖,我选了朝湖的那间。因为海我看多了,而芙蓉湖我是该多端祥一会儿的。

答辩安排在第二天,因此周六的下午和晚上都是属于我自己的。我坐在窗口看芙蓉湖的美景,看学生们在湖边读书和散步,我继而漫步在校园里,与年轻学子们擦肩而过,偶尔也会拦住某个女学生问问路。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大学生活,那时的我也是如此单纯,如此无忧无虑又不思进取,如此清贫却又如此丰富,对社会和对自己都一知半解,但那时的光阴无疑是珍贵的,那时的记忆值得一生珍藏。

如今我又回到了校园,虽然已不再是岳麓山下,而是在芙蓉湖边,虽然眼前的风景由湘江换成了海峡,但心终归是回来了。天色暗了下来,我坐在湖边,沉思良久,沉默良久。我在想什么呢?我在寻求短暂的宁静,于喧嚣忙碌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在想我十年前的大学生活,也在回味这十年来的工作轨迹。湖边,一对对情侣相依相偎、倍显亲昵,让我想起了“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

我忽然很想念自己的家人,想起了在深圳的妻女。坐在湖边的大石上,我跟她们拨通了电话,虽然女儿还不会说话,但我已清晰的听到了她高亢的声音,迸发着生命的力量。她是在跟我说话吗,还是只觉得电话好玩?第二天上午的答辩一直持续到1点多,过程虽然严格,但结果总算令人满意。下午我便飞回了深圳,再次与厦大聚散匆匆。我想,我还会再回来的,因为我与厦大,已经彻底分不开了。

我是被“厦大”的。虽然不是从小,但从年轻时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