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64

第64章 一日七文

今天不是什么特别日子,一天却写了七篇文章。

我想这是我从未有过的纪录,估计在未来也很难打破它。记得去年春节,我曾有过七日七文的创作经历,当时是灵感迸发,天天都有斩获,曾很为自己有如此“成就”骄傲,全然没想到某一天我会创造一日七文的“神话”。

严格的说,今天的写作是从下午4:00才开始的,并不是一大早起来就笔耕不辍。上午去了“文博会”,中午与记者用餐,然后去了创意文化园,采访了高文安,抽空去看了新落成的燕晗花园,然后再回来写博客。6:00接妻下班,收到老婆的玫瑰,然后一起去买菜,买了一条鱼,回到家里弄晚餐,餐后坐到电脑前再次写作……就这样,一直写到凌晨2:00,竟写了七篇文章。

绝对不是为了写而写,恰恰这七件事都有促发我动笔的冲动。且不为凑足这个数,而是这七件事都发生在当下,感觉不写就过时了,或是拖后就写不出这新鲜感了。这七件事除了一件《电梯惊魂》是发生在昨天之外,其余六件都发生在今天。上午“文博会”,有图有感受,写《我“瞅”文博会》;下午采访高文安,印象深刻,写《造访高文安》;去燕晗花园看“新家”,不免高兴,写《新家初探》。

下班时收到老婆送的玫瑰,加之此前此后的对白,写《老婆送我一枝玫瑰》;买鱼和杀鱼时,想到了写《鱼的余生》,虽然之前也有此想法,但今天看得真切,感触最深,于是萌发了写“看生命的殒落”系列的灵感;晚上写罢六文,才发现今天可写的东西很多,写了的东西不少,于是再写一篇《一日七文》。就这样,伴随着七个灵感、七种感触,最重要的是七次动“指”,最终诞生了这七篇文章。

其实,本来还有一篇文章要写的,也是发生在今天。早上往办公室走的路上,看到一对老夫妻在拌嘴,且声音不小、时间不短,于是突然想到了写一篇我在外面看到的几对夫妻吵架的情景,有小吵、有大吵,有真吵、有假吵,有出于真爱的吵,也有出于真恨的吵,反正写出来一定精彩,也颇有思考的空间。无奈时间太晚,没时间也没精力写了,于是就将这篇文章放待以后再说。否则,真是一日八文了。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一早开始就写,是写不出这七篇文章来的。因为没有生活,没有经历,没有感受,自然就无物可写,写了也是空洞。这个时候“创作源于生活”就显得格外有理了。生活每个人都有,最重要的是观察和感悟,还有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以及将其实现的能力和习惯。客观地说,早上起床时连写一篇的想法也没有,这就对了,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有人说写东西写不出来,其实不是没东西可写,而是缺乏写的习惯和锻炼。写的本领绝不是先天的,而是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而已。就像说话一样,你说多了,也就会了,也就不会说不出来了。“写”不过是和“说”并列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并没有任何神圣之处。一日七文,只能说明一点:写作素材无限,生活处处是文章。

说来很有意思,此前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我写的东西很少。身边的人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常可以看到我的文章,了解我的思想和情感。有人猜,秋洋自结婚后,写作的灵感枯竭了。而我最明白,是习惯变了,不是写不出来,也不是没东西可写,而大部时间是懒得写。有时写了,也不发表,不再像以前一样与同事、朋友分享,自然写作的激情和冲动就小了许多。还好,近段时间已迷途知返、改过自新,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灵感像酒香一样漫延。曾经严重欠收,如今迎来高产,也算是一种报复性补偿。

能写这么多,还得归功于“博客”。很早就开了“博”,但写得并不多,且大多不是时效性的。今次不同,像写日记一样将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写下,对自己的要求是要“高于日记”,每篇都能独立成品,不说是精品,也要篇篇单独能成作品。于是,就有了近段时间不断的写作,于是,便有了一日七文。

我转而想,写了这么多,是否是在制造文字垃圾?如果每篇都毫无价值、毫无意义,那确实跟垃圾无异。但我自信对待每篇写作都是郑重的、真诚的、用心的,这些文字也许对于别人来说无关紧要,但对于我而言,则是全部。我又想,这是否就是一种“文化快餐”?不是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将日久弥香。

一日七文,这是在给自己制造“神话”,是在创造一种不巧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