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033

第33章 在阳光下起飞

已经是新年了,我却还在说陈年的旧事儿。

12月24日,当然是2008年,平安夜,我从CD乘机返深。驱车驶往双流机场的途中,一道绚丽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CD出太阳了!薄薄的晨雾中,一轮旭日缓缓升起,尽管颜色并不算夺目,但已经是CD上空最耀眼的景致。这也是我这么多天来在CD第一回看到太阳,本来没抱任何期望的,居然被我们赶上了,实在是个不小的收获。

飞往深圳的航班很是准点,当我们登上飞机在座位上坐好,温柔的阳光照射进机舱,映在旅客的脸上和手中的书报上。飞机拖着它沉重的身躯在跑道上提速,当腾空的一刹那却显得那么轻盈,我有一瞬的荡秋千的失重感,然后便跟着它飞上了蓝天。这时冬日的阳光照耀着机场,给起飞增添了一份浪漫和温馨,我透过窗户望向窗外的CD,一切显得那么朦胧且富有诗意。

飞机在阳光下起飞了,我也在阳光下起飞。要将这一经历放在其它任何城市皆再平常不过,但这一切发生在CD——一座雾中的城市,则显得如此珍贵美好。我顺手拿起身边的《中国民航报》,这是一份我非常熟悉的报纸,想当年自己在民航界“混”的时候,工作之一便是与它打交道。多少年过去,报纸有了很大的改观,可读性增强了许多,它也终于可以成为人们空中的旅伴了。

我被报纸“TOP时空”栏目的一篇文章吸引——《公务员隐性收入合法么?》,这是一篇深度报道,它将我带进了深度的探究和思索当中。文章的开头引用了记者对一个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采访,他透露公务员的稳定加上各种隐性收入,是吸引他报考的一大原因。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字眼,记得我还在老家的时候,总能听到人们谈起谁谁谁的收入如何时,都会加上“隐性收入”这一项,在我们那儿叫“油水”。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文章正是从公务员的隐性收入切题,最后自然的引出了“阳光收入”和“阳光工程”这个话题。“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总体取向,应该是杜绝公务员的法外收益。”“积极创造实施财产、收入公开制度的条件,对公务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实行充分的财产申报制度。”这些仿佛都只是良好的愿望,但又分明透露出它终有实现的一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政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终将或正在阳光下起飞。

昨天,2009年的第一天,在经过几天的降温后,深圳又出现了明媚的阳光,给新的一年带来了新的希望。晚上,我躺在床上看几年前的《对话》节目,恰巧看到2001年度经济人物、招商银行行长马尉华的那一集,马行长在解释招行的“向日葵文化”时说,顾客是上帝、是太阳,招行则永远向着阳光。主持人王利芬马上补充道,其实阳光也是一种机制。真是一语中的。

新年第二天,我在阳光照耀的书房里构思这篇阳光文章,愿我们的祖国在阳光下起飞,愿我个人也在阳光下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