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107

第107章 恋曲2003

自从有了每年为自己写一篇“恋曲”的念头,这已是第三次为过去的一年“谱曲”了。手指触碰键盘,回眸曾经的一年,觉得值得书写的东西少之又少。也许生活就是如此,日子是满的,回想起来却是空的。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最爱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开头,那时还未必真感受到时光飞转。大学时喜欢唱“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转眼“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已完,踏入纷繁的社会也已六载有余。整整十年的光景,也无非是“弹指一挥间”。

为什么大人们会觉得一年过得飞快,而孩子们不会呢?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因为分母不同。一年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四十岁的成年人来说则是四十分之一,显然后者比前者少多了。当然对于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光阴就显得更不饶人了。

将过去的一年说成是恋曲,多少显得有些多情。我想即便是,也应该是一首“失恋曲”。因为曾经在手的一年已永远失去了,它将永不复再来。对失去的东西包括时光人们都会有些不舍。不是吗?2004已开始两个月了,我却时常在落款时依然不由自主地写上“2003”。

“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的是人生命的脆弱。2003,“非典”让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伊拉克战争,更是将许多鲜活的生命变成了炮灰;一批著名生命的消失——张国荣“化蝶”,梅艳芳“凋零”、柯受良“永醉不醒”,宋美龄终老他乡……然而这一切的失去,都比不过身边亲人的溘然离开。父亲的离去,是我自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失去和挫折。

2003,华侨城十八,为了给她开“生日PARTY”,我跟着大伙忙得不亦乐乎。深圳本来就是一座忙碌的城市,似乎所有的人都风风火火,又浑浑噩噩。李宗盛在《忙》里问自己,“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而我呢,忙既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不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而是为了不让自己失望。

快乐有时来自转折。2003对我来说最大的嘉奖莫过于名片上“头衔”的微调,尽管我知道自己的能力、知识和素养并未有任何的提升,但起码“得到认可”是所有人尤其是男人追求的目标。我也断不会将这就看作是进步或成功,我更愿意这么去理解“所谓成功,就是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

2003,到过祖国的西北边陲,也去了南海之滨。当天山、天池、吐鲁番、“天涯”、“海角”这些熟悉的名字变成脚下的土地,你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地方我算是来过了!沙漠一直是我心灵向往之所,如同没有见过大海之前对海的神往一样。当细沙柔软着你的足底,眼前是一望无垠的金黄,真有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之感。

2003,我也忙里偷点闲,白天写官样文章,晚上也写点自己的文字。这几年来,突然觉醒的写作神经,让我砚墨展纸,笔耕不断。“即或这枝笔如何笨拙,也要写出心中所想。”随感周期性地出现,也曾因一篇“鸟”文名噪一时。当然最惬意的,莫过于一年过完回头再看自己的作品,才发觉自己也曾如此感情丰富、感触良多,这多少会给我一点点一年没有白过的安慰感。

2003走了,2004说来就来。面对新的一年,我更爱用《黑客帝国Ⅲ》里的一句台词来勉励自己——有人问先知:“你总是知道吗?”先知回答:“不。我总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