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秋天的海洋
2565200000102

第102章 鱼的余生

鱼经常因我而死,我却从没有像今天一样注视鱼的死去。

因为妻怀孕,我们经常到沃尔玛买鲫鱼吃,所以经常有鱼儿惨死在我们的欲望之下。虽不是被我亲手杀死,却是因为我而让鱼断送了性命,所以“冤有头,债有主”,这罪孽还得算在我头上。今天,我带着一种忏悔但不悔改的神情,目睹了一条鱼死去的全过程,其情形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首先是鱼在池子里游,让我想起了《一天到晚游泳的鱼》,虽然不在江湖,而在玻璃鱼缸内,倒也安闲自在,并未意识到大限将至。直到我将捞鱼网伸进水里,这时谁死谁活仍是未知,我并没对哪条鱼有成见,完全是“一见钟情”,或是让其自己堕入“情网”。

当鱼儿离开水面的时候,我有一丁儿惋惜,虽然知道这些鱼儿迟早得死,寿命也不过相差一两天,但毕竟此时此刻其它鱼是活着的,而被我选中的它将走上“刑场”。这个时候,鱼儿是敏感和聪明的,它一动不动,仿佛已奄奄一息。其实,这是它使的无奈之计——装死,我已多次上过它“亲戚”的当了,这回可不会再犯傻。此时,我是打心眼里佩服鱼儿的,它熟知人类爱新鲜的德性,为了“人”口脱脸,只好出此下策。但在我等聪明且坏的人面前,它是“装死未遂”,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人类。

接着,它被用塑料袋装起,它仍是安静的,安静得可怕,安静得让人心里没底。在进袋之前,有两种性格的鱼,一种是会被吓得“活蹦乱跳”,说不准就跳出了袋口,又因为滑溜难捉而暂免一死。而凭我的经验,大部分鱼是聪明又愚钝的,它会一动不动,被人轻而易举送到“体重称”上。

在量完体重,标明其“死的价值几何”后,鱼儿就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我也知道,鱼固有一死,但死的价值大多轻如鸿毛,也就5元钱左右。当鱼儿被抓到手持利刃的“屠夫”之手时,其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大多时候我是不忍目睹,有时是忘了看。今天我可看仔细了,就像鲁迅笔下《药》里的冷血看客。

在行将赴死之前,大多数鱼会醒悟过来,知道“无常”已到,当然要在奈何桥上挣扎一番。鱼儿已不再安静,它会再次“活蹦乱跳”,仿佛是死神的舞蹈。然而一切都是徒劳,这只能更增添一份悲剧色彩。只看见,鱼被高高地抓起,重重地摔在案板上,可怜的鱼此时已是神智不清,不过只剩下半口气而已。

我看得真切,“创子手”先是将鱼鳞沿着反方向刮掉,其残忍程度犹如凌迟。然后屠刀从鱼腮而下,手起刀落,将其里面的鱼腮拖出,这个时候鱼的两颊已空空如也,不再如生前总是合拢,而是向两侧张开,类似“化蝶”时伸出的双翅。再接着,“创子手”将刀一带,从鱼尾至鱼头划出一条流畅的弧线,鱼被开膛破肚,刀法娴熟有如疱丁解牛。鱼肚里的东西被一股脑儿清除,除了鱼子与鱼漂之外,其它悉数被抛弃。整个过程中,鱼儿的哀求是苍白的、挣扎是无力的、哭泣是无声的、眼泪是干涸的。一切都已远去,死神将其灵魂已带离天际。

你不得不惋惜弱者的无力,你不得不憎恨“主宰者”的无情,真是“杀鱼不眨眼”,如此草菅“鱼”命,却被天理所容。鱼儿(严格地说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鱼儿,而是鱼肉)被重新用塑料袋裹起,让人想起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鞍裹尸还”的悲壮诗句。

最悲壮的还在后头,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可谓惊心动魄。鱼被送回“始作俑者”之手,被安置在缓缓行进的购物车中,有如出殡的灵柩。在接下来的差不多一个小时里,是鱼儿抗议最激烈的时刻。鱼儿并没有就此认命,而是反复的挣扎,有时会蹦得老高,尽管五脏六腑皆无,脑袋只剩一层空壳,但它竟依然如此充满生命力,不停地抗争,拼命地“舞蹈”。它每一跳,都让我的心跟着一颤,一是敬仰生命的顽强,二是慨叹人类的残忍。

终于,它停止了跳动,这个时候灵魂和肉体都已彻底死亡。它远去了,在这个世间走了短短的一遭后,生命就此划上了句号。自始至终,鱼的眼睛是睁着的,仿佛仍未看清这黑暗的世界。当我将它从塑料袋中取出,在水龙头下清洗时,仿佛在给这个圣洁的生命进行最后的“洗礼”。没有人记得它的前世今生,哪怕鱼汤给人们带来了味蕾的短暂兴奋,人类也不会归功于鱼的好,而会说是人烧得好。

鱼啊,你是如此的卑微,又是如此的脆弱,从拥有生命起便注定要以悲剧收场。人啊,你是如此的残暴,又是如此的虚伪,以一己之私轻易剥夺了他人性命,还假装慈悲似乎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