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
2564400000035

第35章 想起澳门

回了趟老家,却让我想起了澳门。

与同学重游君山——洞庭湖里的一美丽小岛。一名导游正在大声召集她的团友准备看演出,同学经过顺便问了声:“请问演出几点钟开始?”导游未作理会,同学忍不住嘟囔说:“这人怎么回事?”这时年轻女导游有了反应,转过身来说:“你何解喽!”(你想怎么样)。我原以为她是外地人听不懂家乡话,没想到她是懒得回答——因为我们不是她的团友,也自然不在她的服务范围内。我对她说:“像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当导游。”她无语,加快步子走了。

还有一事,这次在深圳向路边的一报摊摊主问路,女摊主正在看报。“小姐,你好!”中年女摊主迅速从报纸后探出头来,脸上泛着光。“请问到××怎么走?”我接着把话说完。这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女摊主的脸顿时阴沉了下来——她原以为是来了生意,没想到是个问路的。她随手挥了挥,没有做声低下头继续看报,然后便再也没有抬一下眼。真的,当时她的脸由红变黑的样子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一元钱的生意能让她充满喜悦和希望,而一个陌生人的求助却让她如此失望和不耐烦!

这无法不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去澳门的情景。其实好早就想写一写澳门,更准确的说是写一写澳门人。因为是第一次前往,我和同伴都免不了要问路,“您好,去大三巴牌坊怎么走?”“您好,去澳门码头怎么走?”……一路问下来,碰到的全是热情的面孔、友善的人群。人们都很乐意为我们指路,甚至有几位恨不得亲自带我们前往。澳门人挺好!这是澳门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除了说“谢谢”外,我心里真的觉得很温暖,看得出来他们是把为别人指路当作了一件很愉快也很自然的事,绝不会像某些人将指路当成了一种应付或施舍。

当然光是问路,还不足以让我对澳门人有如此好感,毕竟在内地我也遇到过一些热心指路的人。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才最让我难忘:在大三巴牌坊前,有一条弯弯的石板路,行人和车辆都可以通行。那天正下着小雨,当我们正准备过马路时,刚好有一辆轿车经过,于是我们很自然的停下了脚步。谁也没想到,这时小车竟然停了下来,这里行人不多,车辆很少,也无红绿灯,车主却伸手示意我们先行。在经过短暂发愣后我们过了马路,轿车也开走了。这给了我许多感慨,这是我平生头一回遇到“停车让行”的情景。那位不知名的车主,我甚至未能看清他的脸,却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一个小小的举动,折射出的是人性的温暖,是一种可贵的人文情怀。

我去过许多地方,也见过许许多多的人。我不希望这是大陆与澳门的区别,我只希望大家出门在外,遇到的好人能像我在澳门那样稍微普遍一些,普遍成一道风景,或者普遍得不再是风景,而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