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隔墙有耳
2559300000018

第18章 告密帝国(4)

原本弹劾周延儒的官员这个时候突然站到了周延儒一边,他们认为,周延儒当然有罪过,但也轮不到太监来弹劾。给事中傅朝佑按照祖宗成法认为崇祯这样处理问题相当错误。他说:“太监不应直接劾奏阁臣。纵然阎臣有过当参,朝廷耳目之司中,并非无人。”右副都御史王志道紧跟其后,他认为:“近来内臣参劾,几于手携皇纲。致使堂堂辅臣始终不敢一问,以至身被弹击。狁忍辱不敢声言”。

崇祯皇帝这个时候既气愤又疑惑,他对这些臣子恼怒:“你们当初弹劾周延儒,我不理,你们满脸的不高兴;现在我要治周延儒的罪,你们又不高兴,你们是何居心?”还没有等他们继续解释,崇祯就严厉斥责道:“(况且)遣用内臣,原非得已,屡有谕旨,极是明白,如何又有这一番议论?”王志道觉得这是混账话,就顶嘴:““王坤直劾辅臣,举朝惶惶。朝臣都为国家纪纲法度而担忧。臣所痛惜的是我祖宗成法,并不是诸臣”。崇祯听罢,憋得满脸通红,一拍桌子,大骂道:“你们这些人不为国家大计建言,乃借王坤之上疏,要挟朝廷,实为阴险狡猾的巧佞!”遂喝令左右,撵王志道出宫,降旨将周延儒罢官削籍。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到,崇祯皇帝对特务是非常信任并大力支持的。人人都知道特务可以通过一种卑鄙的手段——告密——来对不附和他们的人进行打击报复,而且命中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在这种权势的威慑下,许多无骨气的人纷纷将自尊出卖给了特务。有个恬不知耻的官员去参加一位宦官老娘的生日,进门后发现宦官站立其母侧,这位官员立即转身对众官员说道:“太太年老,不能行礼,小弟代为答拜,”说完就跟众人跪下了。众人来不及错愕,也都纷纷跪下还礼。

崇祯皇帝不但鼓励这些告密者在京城中四处惹事,而且还向军队派遣他们,让他们随时告密。早在崇祯即位初,也就崇祯元年,崇祯皇帝就派出了特务到军中。宣府巡按李养冲曾就此事向崇祯汇报过,这位官员认为,军中特务太多,东厂有之、锦衣卫有之,所以“旗帜杂乱”,瞎指挥,乱告密,他建议崇祯皇帝撤销这些特务,以免延误军机。崇祯皇帝当时就冷笑,拿给大学士们看,说,祖宗设立厂卫,到我这里,难道还撤了不成?岂有此理。

李养冲的善意提醒不但没有让崇祯打消向军中派遣特务的念头,而且让他变本加厉。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他名义上派出乾清官太监王应朝监视京城军队,派太监冯元升前去核实军队人数,然后让户部根据冯元升所报数目下发军饷。又派太监吕直代表圣上前去慰问守城将士。实质上,这些人全是奉旨告密分子。

崇祯四年十月,崇祯又把废除的太监监军制度重新确立,选派了一大批亲信太监到各地监视军队。派往边镇的叫监视,派往内地的叫监军,并给了他们“生杀予夺”的大权。极大这些人的一大特权就是可以随时向皇上直接密奏。除了这些阳光下的特务外,崇祯还暗中派了一些特务到军队中专门去伺探,这些特务刺探的目标不仅有军队,还有那些监军。明朝的特务监视特务,由此导致的“狗咬狗”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

大特务头子薛国观在崇祯十一年六月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第二年,又被任命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晋为少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权势熏天。某日,崇祯召见群臣议事,在谈到官吏贪污一事时。这个宦官发表意见说:“如果厂、卫的人得力,官吏岂敢如此?”他的意思是说,特务们对官员的监视与告密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崇祯皇帝肯定喜欢听这样的话,但当时在场的东厂负责人王德化就不爱听了。散会后,王德化心想,你小子不是觉得我们办事未尽力吗,我就在你身上验证给你看,看我们是多么的尽力。从这之后,王德化派出大批人,专门监视薛国观身上,又派出一伙特务四处搜集国观的材料。最终,被他发现了薛国观有受贿之事,立刻告密,大讲国观的坏话。崇祯根据王德化的奏报,于崇祯十三年六月,传旨将薛国观罢官。但王德化想痛打落水狗,再派特务对国观严密监视,看到国观离京回家时,车上满载财物,就再次告密,一面抓住受贿之事不放,把它提交五府,九卿,科,道议处,并以其受贿有据,又派人前去缉拿。薛国观也是圈里人,自然知道,后果是什么,最后只好悬梁自尽了。

崇祯一朝,外有清军,内有李自成,军费超高。为了控制国家财政,崇祯皇帝派出太监张彝宪去监督户、工二部的钱粮收支,并特意授给彝宪与总督相同的地位和权力,专门为张彝宪设立一个名叫“户工总理”的衙门,这个衙门权力之大,已经位居户部与工部二尚书之上,时人曾给了张彝宪“堂公婆婆”的称号。这位“堂公婆婆”嚣张跋扈,已经用不到向崇祯告密了,他自己就完全可以处理一切他认为不妥的事。自然,无组织无纪律的他让大家很不高兴。崇祯五年,工部侍郎高弘图对“堂公婆婆”张彝宪盛气凌人的做法上琉陈述:“臣部有公署。议事时,尚书中坐,侍郎旁列。这是本朝多年实行的礼法。今内臣张彝宪奉诏总理两部,居高临下,端坐尚书之上,岂不是辱朝廷而亵国体吗?”疏中还给崇祯做知识普及:“所谓总理公署,应诏令别建。如设于臣部,宜归之臣部。这样,岂不名正言顺而内外有别吗?”崇祯皇帝明知高弘图所说的有理,但他认为,这种理由与特务比起来,还不充分,所以,就将高弘图革职。但他并不寂寞,因为不久后,工部主事金铉,南京礼部主事周镳也因疏论宦官监视的弊病而遭到崇祯皇帝的革职。

但是,崇祯皇帝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能狼心狗肺的特务们死心塌地。在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许多特务居然主动向李自成伸出了手。

大太监杜勋在山西大同做监军,李自成攻大同时,他就主动开城门迎了李自成进城,并且和李自成来到北京城下,然后他进了北京城,劝说崇祯皇帝让位,因为“贼势甚众”。崇祯皇帝这个时候居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放回,并且还说容自己考虑。

李自成下令进攻北京城的时候,因为当时北京城的军队都在特务们的监督下,这些人居然让士兵手持白玉杖,外面涂上红色,两头用铁环扣之。敲击地面铿然有生,但这种木头只要一与李自成军开战,就必折。当崇祯皇帝苦求这些特务拿出守城之策的时候,这些人居然幸灾乐祸,说,那些文武大臣平日说我们的不是,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让他们来想办法。我们哪里有办法。

崇祯皇帝绝望之下,居然想下令密葬魏忠贤,以图唤起宦官们的报国之心,但是特务们给他只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十个大字。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粗略一算,宫中太监居然有十万之众,在下令将他们驱逐出北京城的那天,所有京城百姓全都站在城门口,用石头欢送他们。特务们的队伍绵延不绝,长达数里。

崇祯皇帝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其在帝国末期还仍旧重用特务,鼓励告密,是其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明朝的告密史自他于煤山上吊后也就宣告了结束。

这个帝国的告密史足足跟着帝国书写了两百多年,期间虽然有波折,但主线却永远都在,那就是,告密者已经成为国家机器的一个小零件,他们是奉旨告密。而大明帝国的历史也在告密史的终结后划上了一个句号。

最后,我们不得问这样一个问题:崇祯皇帝上台后立即处死了特务头子魏忠贤,给很多人的感觉是,这位皇帝英明神武,不会再重用卑鄙的告密者。那么,为什么他没有废掉特务组织,而且还变本加厉了呢?

首先,魏忠贤虽然死了,但其余党还在。崇祯皇帝对这些人是极大不放心的,所以,他必须要重新任用一些特务来监视魏忠贤的余党,那么,特务组织不但不能撤除,而且还要重新优化。其次,特务机构已经成为明朝政治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明朝历史上最清明的宣宗时代,特务机构也未被撤销。用崇祯的话而言,这是祖宗遗留下来的政治财产,绝不能违背祖宗成法。这大概就是中国告密史在明朝的一个最大特点:告密不但法律化、制度化,而且告密的机构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成为政府的一个最重要的部门。从这一点而言,所明朝是一个告密帝国,一点都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