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十二):歷史名人
2545100000006

第6章 赵充国:拓边屯田汉壮侯(2)

曹操在军中视察,见归降队伍中有一人身长八尺,体貌雄异,英俊勇武,气宇不凡,便向旁边之人询问,得知此人正是骁勇善战的成公英之后,将他招至自己的帐下,颇受礼遇,破格封他为列侯,在军中的实职是军师。虽然得此礼遇厚爱,但成公英心中仍然思念旧主韩遂,对韩遂的知遇之恩没齿难忘,思主之心不泯,这一点,曹操在心中也是明白的。

一次曹操巡猎,命成公英跟随。在途中,恰巧遇到三只野鹿从远处跑过。曹操有心试一试成公英的射技,便命他射鹿。只见成公英不慌不忙,从容地搭箭引弓,手中的金弓呈满月形,只听嗖的一声,一只鹿应声而倒。就在众人惊叹之余,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发两箭,另外两只野鹿也应弦中箭而倒。曹操见此情形非常高兴,他拍掌赞叹,又拍着成公英的肩膀说:“你有如此精湛的技艺,韩文约(韩遂)虽是一个值得你为他尽节的人,但一个人留在世上又有什么不可呢?”成公英下马跪拜,如此回答:“不敢欺骗明公(指曹操),如果我的主人韩遂至今尚在,我一定忠心于他,决不会投靠明公。” 说罢,他失声痛哭,哽咽不止。曹操见他对旧主如此忠心,被他的忠心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从此对他信任有加。这对于一向疑心甚重的曹操来说是颇为难得的,可见他在曹操心中是有着重要位置的。从此,他成为曹操帐下的一名重要谋士。曹操从不拿他当归降之将看待,而是将许多军国大事交给他。成公英见到曹操军中法纪严明,非常强大,天下局势也渐趋稳定,北方在曹操的统治下平息了许多战乱,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便在曹操军中长久地留了下来,并干了许多实事。

成公英的这段经历可与人们千古传颂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主类比而谈,虽说成公英的“思主”并没有关羽的“寻主”那样富有戏剧性,但他们同样是汉末三国初年的名将,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与“义”的化身。他们忠心事主,都没有为自身的利益背弃主人。关云长有桃园结义之情,成公英有军中知遇之恩,正是像关羽、成公英这样的“忠义”之士使得那个战火弥漫的时代涌动着一股仁义之气、侠义之气。他们是那个久远年代的真君子、真英雄。

巧计退强敌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登基大宝,取代汉室,改元为黄初,国号为大魏,并追封其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黄初二年(211年),甘肃凉州的卢水胡部反叛,河西地方大受侵扰。魏文帝曹丕将原先的凉州刺史邹岐召回,任命颇有军事谋略的张既取代他成为新一任刺史。成公英以参军的身份随曹魏大将张既出征。他们知道卢水胡部骁勇善战,十分强悍,但也深知除了少数人叛心已决外,其他人不过是受其蛊惑,军心不齐,就决定长驱进入,抢先渡河,占领了武威。正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大军乘胜追击,到达显美城(今甘肃省永昌县)后,遭遇胡部骑兵数千,当时显美城狂风呼啸,胡兵都害怕朝廷军放火烧了他们的军营,心中恐慌,张既派成公英率领轻骑兵千余人在敌军阵前挑战,自己率3000骑兵埋伏好。成公英率军出阵,他们佯装敌不过而撤退逃跑,敌军上下都心中慌乱,来不及细思,果然中了计,竞相出营。成公英将敌军引进了设好的埋伏圈内。

之后,他所率部队与伏兵首尾相接,截断了敌军退路,大获全胜,这场叛乱很快平复下去了。

魏文帝曹丕听到前方捷报之后心中大喜,下诏书表彰道:“此次出征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是以劳击逸,以寡胜多,功劳足以盖过南仲、吉甫二位历史上的名臣。此次你们建立的功勋不仅仅是平复叛乱,还使永宁河一带长久安宁,我可以不必担心帝都之西了!”成公英在这次战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声名也越来越显赫了。他不愧为军中蟠龙,人中俊杰。

自古以来,沙场征战苦,数年的征战和操劳严重地毁坏了成公英的身体,他精疲力尽,积劳成疾,又思念旧主韩遂,终于在战事完毕之后一病不起。在一个严冬的深夜里,他慢慢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追随他的旧主而去了……

麴允:尊严——用生命来书写

麴允,西晋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人,出生于豪门望族,一生为国家社稷尽心尽力。“时穷节乃现”,在西晋末年的乱世时期,麴允为了岌岌可危的政权依然不懈努力,鞠躬尽瘁。即使在西晋即将灭亡的时候,也不放弃最后的努力,忠心日月可鉴,最终他以自杀来反抗屈辱用生命来捍卫了尊严。

从头收拾旧山河

麴允在晋怀帝时就担任安夷护将军、始平太守。怀帝在位期间,已经是群雄割据、战乱纷争的局面,西晋下属的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互相厮杀,甚至有的树起了反晋旗帜,要取而代之。这时的西晋国力日趋衰弱,政权也是危在旦夕。后来,割据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的汉国国君刘聪派他的儿子刘曜率兵攻占了西晋都城洛阳,抓住了晋怀帝,宣告了西晋的灭亡。

麴允冒死逃出了京都,来到长安,在为洛阳陷落痛心的同时,决心在最艰苦的时候,为国坚守到底。于是和大臣阎鼎等人拥立怀王的侄子秦王为皇太子,着手准备复兴大业。但是在当时人人自危的局势下,想要复兴有着种种的阻碍,不光是诸侯国的大军随时都可能杀到,就是长安的朝廷内部也危机四伏。阎鼎居功总揽朝政,骄横跋扈,肆意妄为,甚至借故杀了重臣京兆太守梁综。阎鼎此举,引起朝臣大为不满,麴允也是非常的忧心,他联合梁综的弟弟冯翊太守以及其他大臣,赶走了阎鼎。朝政暂时恢复了正常,为西晋政权得以延续赢得了时间。麴允在这场为消除奸佞、整顿朝纲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识大体、顾大局的胸怀和忠心,令满朝上下都十分敬服。

壮心不已事戎马

公元313年,秦王在长安即位,也就是晋愍帝。愍帝封麴允为尚书左仆射、领军、持节、西戎校尉、录尚书事,并且兼任雍州刺使,在这个兵少将寡的非常时期,麴允毅然担当起了救国的大任,成为朝中的中流砥柱。汉国国君刘聪看到西晋又立新君,就继续派兵进行围剿。他命令刘曜、殷凯、赵染分别率领数万人马,向长安开进。大军压境,而长安的守备十分空虚,士兵出现了恐慌的现象,认为此次一定要失败。麴允就召集将士,做战前的动员,告诉他们:大丈夫以报国为荣,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只要同仇敌忾,上下齐心,就一定能打败敌人。在敌军还未到达长安的时候,麴允果断出击,经过激烈交战打退了殷凯军队,并将殷凯生擒,大大地鼓舞了士气。

这时,刘曜领兵已经到达了北地(今甘肃省宁县),准备攻城。麴允在关键时刻,受命于危难,毅然服从主上的安排,要为社稷尽最后一份力量。他被任命为大都督、骠骑将军,带领士兵前去援救。刘曜在麴允和北地士兵的夹击下,被迫撤围,转而进攻上郡(今陕西省鄜县),麴允又快马加鞭地赶到灵武,准备策应上郡的守军。

刘曜看到麴允到达后,又班师再次进攻北地。北地太守麴昌火速派人到麴允处求救,当麴允率领军队赶往北地时和刘曜遭遇,他英勇无畏,镇定地指挥,把敌军打退了几十里地。但是敌人使用计策,绕城点燃火把,狼烟四起,谎称北地已经攻克,麴允听到北地陷落的消息,担忧长安的安危,就挥师回到长安。太守麴昌经过艰苦突围,也奔赴长安,北地陷落了。虽然北地没有保住,但是麴允依然在保卫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碧血散尽为尊严

北地陷落后,只剩下长安一座孤城了。城内残破不堪,居民不满2000人,车驾只有几乘,坚守孤城,形同霄壤,此时,匈奴大军也一直在长安附近打转子,等待时机进攻,这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公元317年,刘曜再次集合重兵围攻长安。战争进行得非常艰苦,麴允带领守城的士兵拼死抵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是敌军力量强大,守城士兵死伤也是非常惨重。而且由于敌军的围困,所有的供应都被切断,城里的粮食很快就吃光了,米都卖到二两一斗的天价,太仓里还有十几个烧饼,麴允就把它弄成碎屑煮成粥来给愍帝吃。士兵没有吃的,老百姓更是饥寒交迫,因为饥饿致死的已经大半,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现象。年仅17岁的愍帝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哭着对麴允说:“今穷厄如此,外无救援,当忍耻出降,以活士民。”于是,愍帝开启城门,“乘羊车,肉袒(露出左臂,割除袍袖),衔璧(口中衔玉璧),舆梓(车上拉着棺木),出东门降”,自此西晋彻底灭亡了。

刘曜占领长安后,把愍帝解押到汉国都城平阳,麴允等群臣一同跟从。汉国国君刘聪看到成为阶下囚的愍帝,甚为得意,装模作样地授予愍帝光禄大夫、怀安侯的职位,却当着众人的面侮辱他。刘聪坐在高高的大殿之上,命令愍帝低头跪拜,行君臣之礼。麴允看到刘聪的举动,义愤填膺,大义凛然地站出来痛斥刘聪大逆不道,弑君篡权的罪行,并且匍匐在地上,号啕大哭。刘聪勃然大怒,下令士兵将麴允抓起来,要他认罪,否则就杀头。麴允坚决不屈,想到自己没能辅助愍帝振兴朝政,反而做了亡国的囚徒,愍帝和自己居然受到如此侮辱,于是悲愤自杀。后来,刘聪为麴允的气节所敬服,加赐他为车骑将军,谥号节愍侯。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麴允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昭示了“士可杀不可辱”的刚烈气节,他用自己的铮铮傲骨悲壮地向强权显示着不屈。

宗钦:心忧社稷身死阙下

历朝历代,总有一些仁人志士以国家社稷为己任,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宗钦便是这样的人物之一。宗钦,字景若,北魏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人。他少年勤奋好学,刻苦异常,饱读经书,涉猎非常广泛。他受儒家影响较大,身在乡间,心忧天下,有儒家学者的风度,以才学闻名于河右地区。

心忧社稷献谏言

宗钦曾经在沮渠蒙逊这个地方作官,拜为中书郎、世子洗马。

在任期间,他一边忙于政务,一边笔耕不辍,著述研究,有感于当时的政事,作了一篇名为《东宫侍臣箴》的谏言,对当朝太子和皇帝进行规劝。

文章开篇讲述了重用才能,沿袭传统优秀的伦常观念和圣贤所遗留下来的思想经典,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够使臣子更好地辅助国君治理天下,从而使天下太平,江山稳定,“恢恢玄古,悠悠民生。五才迭用,经叙彝伦。匡父维子,弼君伊臣。颠而能扶,屈而能申”。接着阐明原先的圣人,都是从合理的借鉴当中,才使统治策略更加的开明,“昔在上圣,妙鉴厥趣”。然后,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如彼在泉,临深时惧。如彼复车,望途改步”。接下来,又细述了历史,从历史的兴衰中特别是历史上骄横专断的暴君、昏君的叙述中来揭示道理,“及于三季,遒丧纯迁。桀启琼台,纣醊糟山。

周灭妖姒,羿丧以田。险诐蔽其耳目,郑卫陈于其前。怙才肆虐,异端是缠。岂伊害身,厥胤歼焉”。又通过“茫茫禹迹,画为九区。昆虫鸟兽,各有巢居。云歌唐后,垂拱美虞”的描述中,阐述“勿谓理绝,千载同符”的道理。接着又引述徐斡、阮瑀等名士的例子,希望太子与皇上能够“用能重离袭曜,魁魏鼎维新”,通过言辞恳切地请求和规劝,进一步点出重用才能的重要性,才可能达到维新的局面。

最后,他又引用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的做法,“君有诤臣,庭立谤木”,也就是希望太子和皇上广开言路,采纳谏言,多听建议,虚心接受,使朝政清明,最终达到太平盛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