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赓传
2534700000007

第7章 惊涛骇浪的日子

1925年5月15日,日本资本家在上海枪杀了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二十多人,激起了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游行,声援工人的斗争,号召收回帝国主义占领的租界地……英国巡捕逮捕学生百余人。这就更加激怒了群众,万余人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前集合,要求释放被捕的人。英国巡捕开枪,打死十余人,伤数十人,又逮捕了很多人,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上海罢工、罢课、罢市进行抗议,提出惩办凶手,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销英、日驻军等17项交涉条件,号召全国各地响应。

当时革命军正在进行第一次东征,战斗正酣,6月又赶回广州平叛。对于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的“五卅惨案”愤恨已极,只是来不及及时表态。

平叛后,6月23日上午,广州工农商学兵各界人士,在东校场集合,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各地租界”等口号,开会后举行游行示威。陈赓和他的连队也参加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经过沙基时,突然遭到埋伏在大楼和路口的英国和法国的水兵猛烈射击,白鹅潭上的英、法军舰也向人群开炮,在这枪林弹雨下,游行队伍立即被打得尸横遍地,当场死亡五十余人,负伤一百七十多人。陈赓目睹自己连队二十多位战友倒在血泊之中,怒火冲天,命令部队向敌人还击,掩护群众撤退,一直坚持战斗到11时,才奉廖仲恺的命令撤回驻地。事后,陈赓深有感触地说:“这一次,使我更增加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心。”

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6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了广州、香港两地工会代表大会,成立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陈赓被调去组织和训练工人纠察队,协同群众严密封锁香港和沙面的外国租界,禁止粮食流入这些地区,扣押走私物资,抵制英国货物……香港参加罢工的工人达到了25万,其中13万人回到了广州。这一切,使香港变成了“臭港”、“饿港”、“死港”。

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惊恐万状,也促成了革命阵营内部分裂的加剧。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分子很自然地把矛头集中对着廖仲恺,经过紧锣密鼓的筹谋策划,他们作出了刺杀廖仲恺、推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计划。廖仲恺听到后,大义凛然地说:“生死由他去,我们的革命总不能松懈一步!”照常工作上班,照常到各地、各群众团体去开会、演说。8月20日,他驱车到中央党部上班,在门前被预伏的杀手开枪击伤,送到医院后去世。

陈赓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异常,情不自禁地从窗户跳出,赶到现场去了解情况。然后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连续几昼夜未合眼,率领自己的部队,开展缉拿凶手的斗争。

第二次东征胜利后,陈赓回到黄埔军校,就任了入伍生第三团九连连长。白天他领着入伍生认真进行操课训练,夜晚提着马灯,到各个寝室去巡察,对学员问寒问暖。当时学校中“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相当激烈,不能不影响到他这个连。这时的陈赓已经成熟多了,再不是以谩骂、打架来解决辩论中的问题。他经常在晚饭后的自由活动或自修时间,去做学员的工作,和他们促膝谈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不回避他们中的思想分歧,还经常在饭堂组织讲演会、讨论会、学习会,引导学员们在友好气氛中各抒己见,来达到认识上的统一。

短期的入伍生训练结束后,他们正式分别升入步兵、炮兵、工兵等各科受训。这时陈赓改任为步兵科第一团第七连连长。

陈赓为人热情、直爽,心胸开阔又和蔼可亲,学员们都愿意接近他,有事愿意向他请教。所以,他白天忙完后,夜晚也不能休息,常和找他的人谈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但第二天清晨,他还是最先出现在操场上。对自己连队的操练和功课都抓得很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所以在步兵科的两个团里,他这个连队最活跃,操课考试在全校也常拿冠军。

在广州,陈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革命活动。1926年1月,他作为黄埔军校的湖南籍学生代表,列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他和国民党的许多上层人物有来往,和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及苏联顾问也经常会面,并且常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去办理一些重要事情。在广州他还认识了给苏联顾问鲍罗廷当秘书的越南的胡志明。

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崛起,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的高涨,共产党影响的扩大……都使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等坐卧不安,特别对于活跃在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视为心腹大患、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必须设法予以打击直至消灭。

他们操纵“孙文主义学会”,在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与“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争斗,还派一些反动分子到那里任职,暗中监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活动……这一切当然并不是很顺手,于是就策划了“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18日,国民党右派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声称奉蒋介石命令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要李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抵达黄埔后,他们随即散布谣言,说中山舰擅入黄埔,共产党阴谋暴动,并以此为借口于20日晨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拘捕了中山舰舰长;监视共产党人及苏联顾问住宅及办事处;第二师的缪斌下令逮捕该师共产党员40多人……事件发生后,毛泽东等人主张集合一切反蒋力量进行反击,周恩来赶到扣押着共产党员的广东造币厂,当面质问蒋介石,严词斥责他制造反革命事件,破坏国共两党合作。当时蒋介石还将周恩来带的4个卫士缴了械。身份公开的共产党员,被迫退出了第一军,许多共产党员的重要职务也被撤销。

3月20日夜间,陈赓在黄埔军校听到很多谣言:什么广州戒严了,禁止一切交通;什么第一军和黄埔军校许多中共党、团员被捕;什么国民党右派军队要来黄埔岛抓人……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陈赓的上级、黄埔军校的步兵科一团团长张治中找他谈话,叫他表态,站在哪一边?陈赓说:“弄不清情况,怎好表态?请你把真相告诉我吧!”张治中不敢说出真相,只得支支吾吾地走了。

这时,中共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虽然整个情况还不太清楚,但是决不能让国民党右派军队登陆黄埔岛,于是决定由陈赓负责防范。会后,陈赓立即指挥连队,连夜做好布置,进行战斗准备。但那夜并没有发生意外。

第二天,就有领导人来问他,为什么夜里把队伍拉出去?陈赓睁大他又黑又亮的眼睛回答:“夜间演习,是早已定下的课目。”

过了几天,蒋介石来到军校找他谈话,先扯了些“读什么书”的闲话后,声色俱厉地问他:“那天晚上,你把队伍拉出去干什么?我已经查了,那天并没有夜间演习这个课目。”

“是没有这个课目。”陈赓点头说,“是我听说,校长被右派分子扣押起来了,所以……”

蒋介石不便再说什么,悻悻而去。

很快,情况终于弄清楚了,是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有计划制造的反苏反共的反革命事件。群情激愤。陈赓又联合军校中的青年军人,写出了反对逮捕共产党员措辞激烈的抗议书,贴在学校的显著地方;并和国民党右派分子展开了说理斗争;还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青年军人……蒋介石派人千方百计地在学生中搞拉拢、破坏、威胁、警告等活动,企图分化革命学生队伍,阻止学生的抗议行动,但陈赓等根本不听那一套,把抗议的声浪越掀越高……

针对“三二○”事件以后的形势,中共广东区委提出加强黄埔军校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力量,指定恽代英、熊雄、聂荣臻、陈赓和饶来杰组成“党团”,作为党在军校中的核心组织。陈赓的具体任务是团结青年军人,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团结左派,争取中间力量,反对极端势力。

但是事态还在发展。4月7日蒋介石下了一道“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勒令军校中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等组织解散,另行组织了个统一的“黄埔同学会”,自任会长,以达其“一军一党,以军制党”的目的。

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党务整理案”,重点是: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部长,国民党员不能加入共产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名单须交国民党主席等。

6月7日,蒋介石又在军校全体人员集会上公开说:“近来我还有一个主张,是现在中国国民党里面的共产党同志,暂时退出共产党,做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党员,免得国民党党员里面有猜忌怀疑的毛病。”

不久,他又在大会上进一步讲:“从今天起,凡本校的学生,要自己对你们的连长说明,凡是跨党的,就声明我愿意脱离哪一党,没有跨党的,也要说明白。到星期三为止,各连长汇呈到校长办公室来报告校长……”他的讲话激起了进步学生的愤怒。

接着,就有人来劝说陈赓等人选择走脱离共产党的路。但是,经过在广州这些日子惊涛骇浪的尖锐斗争,年轻的陈赓迅速成长了起来,觉悟大大提高,政治上更加坚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意志更加坚定,当然也由于认清了国民党右派集团的丑恶嘴脸和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驳斥了那些“劝说”,在李默庵等人宣布退出共产党的热闹时刻,他和蒋先云等毅然公开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宣布退出国民党。

陈赓在军校工作时期,毛泽东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求知欲很强的陈赓常到那里听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讲课,有时陈赓也去那里参加党组织召开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