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
2533300000036

第36章 来成都,教你陈麻婆的吃法

2012年6月21日

关键词:成都;小吃;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早上醒来已入川。

外面大雾弥漫,远处隐约可见山峦起伏。近处可见梯田,多为水稻。

早上首站是南充。

一路火车钻山洞,可知不通铁路之时进川之难。

8:40,火车准点到达成都东站。在杭州上学那群川妹子叽叽喳喳下车了。其中,带《简·爱》的那个小姑娘后来聊天得知,是浙江工商大学的,就在我单位旁边。她家在郫县,盛产豆瓣酱的地方,在县城开一家川味馆,叫胖哥黄辣丁。这是我特意问的饭店名字,因为我不知道骑行是否经过郫县,如果经过又正好赶上午饭时间,当然可以考虑去吃一顿,一起乘车也算认识了嘛。

我带了自行车麻烦一些,组装好前轮后(进杭州城站不用拆前轮,但上车要拆掉的,不然没法倒立放置),最后一个出站,在空荡荡的地下通道里推车前行,感觉怪怪的。在车站广场把车子重新调试检查完好后,行李也都装上,好重啊!第一次负重骑行,试了试,车把有些飘,没办法,所有重量几乎都在后面了。凭感觉加问路,一路骑行到市中心。成都我以前来过,到了天府广场就熟悉了。

点评:长途骑行,许多骑友可能首先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长途骑行带多少行李合适?这个问题后几天在遇到问题时再谈。第二个问题就是,那么多行李如何放到自行车上?当然是要和自行车合为一体最好,即捆绑要结实。边骑边晃肯定不行。重心不稳,下坡会出大事故,这涉及驮包质量及捆绑或者说固定方法,另外取用物品也要方便。本人那个驮包就很过硬,连绑带都不需要,就可以自动牢牢地固定在车后架子上。做一下广告,品牌是tention。笔者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即几乎将所有行李物品都放在驮包里,而驮包在后车架上,造成人车整体重心靠后。隐患是下坡不稳,上坡吃力,遇到极端陡坡,推行而上的时候车子几乎要站起来。建议骑友长途出行,多带几个车架包,负重相对均匀分散,避免造成头轻尾重的安全隐患。且经常取用的物品放在车前包。

根据事先网上的约定,我在武侯祠旁边的七天宾馆和骑友会齐。200元一间标房,有点小贵,好在两人一间。

宾馆出门就是成都名小吃钟水饺。于是,先来一份主打产品,外加担担面、酸辣豆花。成都果然是吃的天堂,随便一吃就有感觉。

记得上次来成都,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博物馆对面那家陈麻婆了。

去一个饭店怎样吃才最专业,不要问服务员介绍,服务员一般是以让你消费为第一的,当然也不要看那些呼啦啦一大桌子的外地游客怎么吃,要看当地人模样的人怎么消费。记得当时我本不怎么饿,于是进店就要了一份麻婆豆腐,当然要配米饭了。18元的标价让我吃惊。红油肉末盖满碗的麻婆豆腐上来后,我马上改变了最初的判断,绝对值18元。再一尝之后我又改变了判断,这是超值的。我又想,这要是再有点啤酒就更好了。于是问服务员都有什么酒。服务员的回答令我迷惑,只有“小二”(二两装二锅头高度白酒,俗称“小二”)。怎么会只有“小二”,那么多的啤酒、白酒种类。由于下午还有事,我拒绝了“小二”。

我一抬头,邻桌一老汉正自斟自饮,当然是“小二”,当然还有麻婆豆腐和米饭。

这才是正宗的吃法:麻辣豆腐配高度白酒,豆腐的辣满口,酒的辣穿喉入胃,那才叫辣个痛快,马上再来一口米饭,抚慰了刚才刺激,从口腔到喉再到胃,熨帖了。然后再如此这般来下一个回合。“小二”价不高,量正好,吃饱亦喝好。如换了大瓶白酒,一碗麻辣豆腐前面摆一大瓶一斤装的白酒,喝光?万一再喝个醉,会贻笑大方的,打包呢?

配名贵的酒也不合适,喝五粮液吃豆腐?店里不卖不说。你自带?显摆?况且店里有规定:谢绝自带酒水。

所以,陈麻婆只卖“小二”。

我当时就决定,下次再来成都,一定原样复制老汉的吃法。

看来只能寄希望于再下次了,因为这次的任务是骑行,要准备明天的行程。

下午和骑友去买当初就计划在成都补齐的必需品。我找到一个菜市场,买了一斤独头紫皮大蒜,骑友看了不解。我说:“下饭,消毒,杀菌,抗感冒,你还要什么?到时候你就知道好处了。”功效,我都是顺嘴说的,大蒜不可能比药还好用,但预防作用一定是有的。骑友一脸迷惑,似懂非懂,最后认可,也买了一些。但他说一次吃一瓣就够了,于是买了那种常见的分瓣的大蒜。

大蒜的功效在后来得到了证明。

我又买了泡腾片,以防路上买不到水果好补充维生素C,兼预防感冒。

点评:临行前的食品、药品储备极为必要。食欲缺乏是个大问题,或者因水土问题,见啥都没胃口,这样就会影响营养的摄入,进而影响体力恢复,难以应对大强度的骑行。其实,我这里并非推荐大蒜,因为好多人不喜欢大蒜的味道,极少去吃,更别说生吃。我的意思是说,长途骑行,最好带一种自己最常吃的佐餐品,遇到食欲不佳或者食物不合口味、难以下咽时就可派上用场,比如小袋装榨菜、泡椒、辣椒酱等。遇到一位大神有些极端,背包里是一瓶二锅头,不是“小二”,是大瓶的,需要时就拿出喝上一口。当然,长途骑行喝酒,笔者反对,只举个例子罢了。

晚上,网上约定的7个人到了5个,另外2个要半夜飞机到。于是,5人先小聚一次,也认识一下。餐馆的名字很有特色——“一瓢油肺片”,主打当然是川味小吃排名第二的夫妻肺片(我认为麻婆豆腐排第一)。果然好多油,我好享受,不食辣的人大呼受不了。

好吃,会吃,又写得明白,让人看了也享受的人不多。远的当然都推《随园食单》的袁枚;当代的,我推崇两个。

一个是前几年已经过世的被称为美食家的散文家、小说家陆文夫。“美食家”这个词就是从他那来的。那个精装本的小册子《美食家》是陆文夫先生的巅峰之作。该文最初在1983年发表于《收获》,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那可不是一本菜谱大全之类的书。不可亵渎,需洗手净身之后再熏香泡茶捧读。

另外一个就是有贵族范儿的王敦煌,她的那本《吃主儿》看似信手拈来之作,但却看得我自叹生不逢时。书中写的虽都是老北京的平常吃食儿,但我也只能过眼瘾,无法复制。

王敦煌这名字可能许多人不熟悉,但说起她的父亲,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文物专家王世襄,可惜前几年亦过世了。听闻他过世,我即买了他那本最为著名的《明式家具珍赏》,以资纪念。虽然我不懂古家具等文物鉴赏,但书中那精美的图案随便翻翻,看着也受用。

现在名满天下的马未都小时候就是每天跟着王世襄才入的行,有了今天的名气。

推荐书目:

1. 王敦煌. 吃主儿.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 王世襄. 明式家具珍赏(中文简体字版).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3. 陆文夫. 美食家.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

4. (清)袁枚. 随园食单. 北京:中华书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