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七绝:管理者必备的七种能力
2527100000018

第18章 第七绝 知人善任(2)

任何领导者都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属是一个没有作为的人。所 。以,如何区别有无作为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稍有不慎,便会流失难得的将才,有句名言:“天才与蠢材只有一线之隔。”可见贤愚难以分辨之处。

日本本田公司是日本权威经济刊物《日经商业》评出的优秀企业之一。而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虽然已有八十多岁的高龄,但仍然才思敏捷,经营有方,使本田公司创业不到半世纪,就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

本田宗一郎出生于铁匠之家,自小就酷爱机器。他四十岁时创立了本田公司,选拔企业人才时偏爱“不正常”的人。有一次,公司在招考优秀人才时,主管人员对两名应征青年取舍不定,于是向本田请示,本田宗一郎毫不犹豫地回答:“用那个有缺点的人。”他认为,正常的人发展有限,“不正常”的人反而不可限量,更能创出惊人之作。

“能力至上”的管理制度,是本田人事管理的传统制度,这种充满竞争意识的人事管理制度需要领导者对被用之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据明代陈继儒著《读书镜·卷七》载,宋代李方任宰相时,选用官员有一条原则,凡是主动请求提拔任用者,虽然其才可用,也一定要严肃地予以拒绝,然后再找机会提拔任用。有不能任用者,一定要和颜悦色,好言相待。官员询问其理由时,他回答说:“任用贤者,本是皇上的事,如果我接受别人的请求,便是自己私下施恩于人,所以严词拒绝,让恩德归于皇上;如果不能任用,其本身已大失所望,再不说上几句叫他宽心的话,那岂不是遭人怨恨吗?”

李方的用人术值得领导者仿效,不要以恩赐者的面孔对待你选拔任用的部属,必须忘记部属是如何到你身边的,惟有如此,才能够解除部属的心理负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成绩。

用人应以大局为重

用人应以大局为重,在对付部属横加干涉或引起部属不满的情况下,领导者要以大局为重,还要敢作敢当,这是领导者运用人才的一个基本原则。

李牧是战国时赵国的守边良将。其长年镇守边关以防止匈奴人人侵,李牧有权自行设置官史,边境地区的税收也全归军队所有。李牧亲力亲为指挥士卒骑马射箭,严密看守烽火台,并经常派人侦察匈奴的情况,他极关心部属的疾苦,不时慰劳、犒赏他们。

匈奴人每次进犯,李牧都会命令士卒严密防守,不准擅自出战。许多年过了,边境上也没有多大伤亡损害,可是李牧的作法,不但让匈奴人认为他胆小,就连他手下的兵将也认定他胆小。赵王因这件事责备李牧,但他依然如故,赵王很不满意,于是将他调回。其后匈奴每次来犯,替代他的将领都下令出战,造成众多伤亡,边境上的百姓因连年征战都无法耕种和放牧,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于是赵王再次派遣李牧镇守边境。李牧声称有病无法复命,赵王一再恳请,李牧回答:“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意思是说,如果你一定要我去,那就必须让我按照我的办法去对付匈奴,我才愿领命。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日后李牧不但有效的保卫了边境安全,还伺机打了个大胜仗,吓得匈奴十余年不敢再犯。李牧要求赵王“以度相约”的逸闻,则成为用人术的最佳典范。

领导者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当初赖以决策的客观条件会发生变化,领导者必须对原有的对策或方案加以进行修正以便朝目标迈进,盲目实施必定会导致失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对决策的执行情况一边观察一边考量,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对用人制度上出现的问题,要纵观全局及时进行调整,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疏导为主,堵塞为辅

一谈起疏导与堵塞的利弊,人们往往会想起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当时洪水肆虐,民不聊生,舜委任大禹的父亲鲧治水,鲧采用堵塞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因没有成功而惹来杀身之祸,大禹接手这项艰巨的任务后,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用疏导来治理洪水,终于控制了泛滥的洪水。

事实上,领导者用人和治理洪水有相似之处,一味的堵塞固封不会成功,然而只用疏导而不用堵塞也未必就能奏效。道理很简单,当水的流向不当时,大禹就一定要用堵塞,有时这样的堵塞,才能将水疏导至正确方向。所以,领导者有时需要堵塞,有时又需要疏导,不能将两者完全区隔,特别强调一方面或忽略另一方面。

在领导活动中,要适时的疏导或堵塞,但应该以疏导为主、堵塞为辅,两者共行,相辅相成。在两者的使用上要防止倾向片面性的疏导,而把必要的堵塞看成是错误的而放弃,这样的作法是不妥当的;反之,那种因堵塞而缺少疏导的作法同样不可取。在这个问题上,领导者要根据用人的原则、时间、条件等情况进行适度地取舍,仔细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例如,当你手下有一名年轻职员因过度崇拜外国人的新潮服饰而仿效时,你要从本身的文化角度、风俗习惯等方面和他说清楚问题所在,让年轻职员自我反省,从而改穿适合职场工作的装束。如果严禁部属穿着新潮服装,又不分析其中的道理使他心悦诚服,反而会恶化之间的关系而影响工作。可见,单方面的堵塞,对于解决问题,是弊大于利的。

但是,若部属的行为会立即对公司造成不良后果,导致不良影响,就要坚决且立刻禁止。例如看黄色书刊,聚众滋事,就应该当机立断明确制止,因为疏导劝解只能达到有限的效果,并不是“万灵丹”。此时如果仍然采取和缓的方式规劝部属,必然会扩大不利情势。

身为一个有事业心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正确的用人术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相同的鱼肉蔬菜,有的人能做出香味扑鼻,令人垂涎三尺的佳肴;有的人却只能做出平淡乏味的家常便菜。这其中差别何在?有经验的厨师会告诉你两个字:火候。火候不够,菜肴不会香甜可口;火候太过,材料又会煮烂烧糊。只有火候恰到好处时,才会色、香、味俱全。做菜如此,领导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运用人才需掌握时机,把握分寸,能充分灵活运用正是身为领导者要掌握的技巧。

清代大诗人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

领导工作中,也有两句名言“大事要争,小事要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郑板桥所说的“糊涂”精神,就是要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但是,如果领导者没有一定的修养、宽容的胸怀,不但做不到这一点,还会因此失去人心,造成事业危机。

《诸葛亮吊孝》是一出名戏,戏中写道,吴国都督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后,诸葛亮到江东为他吊孝,东吴一班大臣想乘机报复,杀死诸葛亮,但鲁肃并不同意,而且还保护诸葛亮安全离开江东。有些人斥责鲁肃糊涂,但诸葛亮却称赞他站得高,看得远,是“难得糊涂”的大夫!

这出戏里,鲁肃正是有过人的宽容,才能分清形势,审度环境,因为他深知吴蜀联盟意义远胜于报复。

关羽遇害后,东吴的孙权面临被蜀魏夹击的危机,此时孙权为了摆脱劣势,忍辱负重,在政治上和外交上采取一连串灵活的手段,斗争策略运用极为成功。

古代善于行兵打仗的领导者,在收服人心时不惜礼贤下士,降贵以求,就连敌人也不例外。尤其运用在投降者身上,更是须要表现出宽容大度的风格。

使用智慧用人术时,要充分了解部属的个性,利用他们的长处要注意分寸,不能毫无限度地让其发挥,避免危及领导者地位,造成企业巨大的损失。

个性特别突出者,你在任用时可依具体情况合理地改变他的工作环境,避免造成部属功劳大过领导者的尴尬局面。

兼听则明,三省吾身

唐太宗贞观二年,李世民曾问魏徵:“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徵回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又说,尧舜能体察民情,经常访问民间疾苦,所以孰恶孰善,了然于心,故小人不得以猖獗。“是故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达也。”意思是说,用人者忌偏听偏信容易让心术不正的部属有机可乘,久而久之,奸佞谄媚之人官高权重,领导必然被小人所包围,事业自然也就难以有所成就。

齐威王曾经分派两名部属分守两个地方,并不时考察他们的政绩。墨城太守和阿城太守各自执行齐王的命令,不久,墨城太守的一些部属便向齐威王说太守的坏话。而阿城太守的部属则大肆宣扬太守的政绩。齐威王亲自派人了解具体情况后,心中有数,他一面派人请两位太守回朝,一面架起一口锅,将锅里的水烧得直冒热气。

两位太守到后,齐威王说:“墨城太守因为公正无私,不肯给部属额外的好处,所以他们才会讲你的坏话,我派人到墨城去,发现那里农作物丰收,人民安居乐业。而阿城太守花钱贿赂身边的人,致使他们替你遮掩缺点,实际上辖下却是民不聊生。”说完后便下令把阿城太守投入锅中煮死。

领导者平时要注意考察部属的业绩,记其功过,力求客观公正的使用人才。当然,要做到不偏听偏信,最重要的还在于用人者自己要勤于反省。清代人魏源曾说:“有以兼听而得;有以兼听而失,有以独断而成;有以独断而败。言当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狐疑为兼听。”

能否做到不偏听偏信,与用人者的自我修养有密切关系。惟有领导者谦恭下士,三省吾身,兢兢业业,公正无私才能办到。

身为领导应果断决策

晏婴是齐国的宰相,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他曾推荐田穰苴为齐将。齐景公召来田穰苴讲论兵事,发现他的确是个将才,便即刻命他率兵抗敌。

田穰苴说:“我本是一介武夫,你一下子提拔我为将军,位在大夫之上,恐陷入微权轻,不足以统兵御将,还是派你的宠臣来监军吧。”齐景公答应了他的要求,派近臣庄贾为监军,田穰苴与庄贾相约:“明日午时出发,请与监军军门相会。”

他回到军中整顿兵马,等待第二天出发。庄贾平日在齐王身边骄横惯了,第二天将出征,亲戚朋友争相替他饯行,他左右应酬,早把约定的时间忘得一干二净,等他来到军中已经耽误了时辰。田穰苴斥责他说:“将受命三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今敌国入侵,国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国君寝不安席,食不知味,百姓都盼早日挥军退敌,你怎么能违犯军法呢?”并且问军正此该当何罪,军正答道:“当斩!”

庄贾一听吓坏了,忙叫人快马驰报景公搬救兵,然而没等齐景公的使者赶到,庄贾已经人头落地!使者持节闯入军营责问,田穰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问军正:“军中驰马该当何罪?”军正说:“当斩!”使者大惧,手下人纷纷劝说:“君之使不可杀。”于是就杀了仆人,以示军纪,如此一来,军令整肃。由于田穰苴爱护将士,齐军所向披靡,得胜凯旋归来。

这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领导者用人切忌优柔寡断,用人不疑,既然任用部属,就不该牵制他,使部属无法安心完成交付的任务。俗话说:“老虎虽然厉害,如果犹豫不决,还不如一只野蜂。”

刘邦登上帝位后,久有杀韩信之心。韩信手下蒯通劝韩信早日自立,韩信犹豫不决,最后走向灭亡之途。驱使贤才也是如此,迟疑不决是一大忌。

身为领导要抓大放小

汉宣帝的丞相丙吉很有才能。有一次丙吉出门,碰到一群人在路上斗殴,一个个头破血流,还有好几个躺在地上奄奄一息。随行的人心想,这帮家伙可要倒霉了。

不料丙吉就像没有看见一样,照样赶路。走后不远,看见有人赶着一群牛在路上行走,牛累得气喘咻咻直吐白沫,舌头都伸了出来。丙吉赶忙叫车夫停下车,派人去询问赶牛人:牛从哪里来准备赶往哪里去?今天已经走了多少路?部属觉得他的作法很奇怪,就问他是什么道理。

丙吉说:“那群人斗殴,自然有地方官惩治,丞相的职责在于管理官吏,评论其绩效,奏请皇上有功行赏,有罪罚罪,那种小事不在我的职责之内,而耕牛则关系国民生计,重则影响农耕,所以应该过问。

这则典故说明,用人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使用人才和考察人才,千万不可越俎代庖,陷入不必要琐事中。一代名臣诸葛亮正是身陷小事之中而导致过度操劳而死的,他虽然聪明过人,却犯了一个大忌,就是事必亲躬,什么事都要过问,大到行军打仗,小到校对薄书,甚至连行刑时都要亲自监督,以致劳累成疾,英年早逝。

智慧用人术中的大忌很多,主要的有好察微隐、求全责备、偏听偏信、陷入于法、任人唯亲、以言貌取人等等。领导者千万要记住,在具体选择人才和任用人才时,不能犯下这些大忌,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容人之短,用人之长

楚庄王有一次大宴群臣,令其爱妾许姬敬酒,恰遇风吹烛灭,黑暗中有人拉了许姬飘舞起来的衣袖,许姬顺手摘下那人的帽缨,并要楚庄王掌灯追查。楚庄王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并请群臣都摘下帽缨后再掌灯。不久,吴国侵犯楚国,有个叫唐狡的将军屡建战功后,对楚庄王说:“臣乃先殿上绝缨者也。” 宽容,这是领导者的一种美德和修养。“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语就形象地说明领导者要有宽大的胸怀和气量。倘若楚庄王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量,就不可能有卫国戍边中战功显赫的唐狡。领导宽容待人,就是在组织内部创造友好和谐的气氛、民主平等的环境,这不仅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有助于解除下属的后顾之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刘邦在打败项羽的庆功宴会上向群臣表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韩信;筹集粮草银饷,我不如萧何。而他们都被我所用,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为了稳健,一直任用那些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的统帅。可事与愿违,他所选拔的这些统帅在拥有人力物力优势的情况下,一个个接连被南军将领打败,有一次几乎还丢了首都华盛顿。林肯很震惊,经过分析,他发现南军将领都是有明显缺点同时又具有个人特长的人,总司令李将军善用其长,所以能连连取胜。于是林肯毅然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此人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大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将领中,唯格兰特将军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的事实证明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一个人诸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必然有所长和有所短。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那么他也就没有优点。现实的情况是:缺点越突出的人,其优点也越突出,有高峰必有低谷。一个领导者在用人时若能有“容人之短”的度量和“用人之长”的胆识,就会找到帮助自己获取成功的满意之人。